金海棠+番外(46)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咚咚!——

“大爷,老爷喊您去书斋。”房门外,北院的下人一路小跑到门口,使着力气敲门道。

-------------------------------

——广安府·京城——

盛国盘据北方,成为宁国最大的隐患,魏清上台之后,欲调兵扫平盛国,以绝后患。

然户部亏空,无力大规模调动军队以及供应不上粮草,这些成为了朝廷如今最大的难题,监国派遣安国公世子林俊向船王萧敬忠借军饷,却遭到萧敬忠的婉拒,无奈,只得将算盘再一次打在了地陵身上。

“若非北方反叛,孤也不想将主意打到地陵去,奈何朝廷举步维艰,又有外患缠绕,若不先解决割据势力,任由其做大,那么必将后患无穷。”

干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下坐着的并非皇帝,而是监国魏清。

御座旁设了一张金椅,监国便坐在金椅上与朝臣议政。

而今朝堂,多为魏氏党人,若是监国想要取而代之登基为帝,怕也是无人敢反对。

今日干清宫议政,魏清只召了几个心腹入见,故才与他们敞开说地陵一事。

“北边的盛国一直在利用卫宋的名号笼络人心,若再继续任由其发展,恐成我朝之危。”有老臣附议道。

“不过是冠以卫姓,何敢卫宋自称,若真要谈及卫氏,靖国公一家才是正统。”

四大家族的当家也在场,纷纷沉默着未做表态。

“几位国公,意下如何?”监国问道。

东陵已被盗取,剩下的便只有卫宋两地皇陵,而在宁国境内的只有十分出名的十七陵,四大家族中萧卫曹,其中皇陵为卫氏祖陵,而萧曹两氏祖上贵为外戚,多有皇后之家合葬地陵,与名臣陪葬者,十七陵多埋贤德之君与治世能臣,盗取自家祖坟,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朝廷陷入危机,祖宗之财富,亦是留与后人所需时取,若解得今日之难,天下一统,我相信,老祖宗也会欣慰的,因此林氏没有意见。”安国公进言道。

剩下心中不情愿的三家争相顾盼,“萧家自仁孝章德皇后始,便立誓要守护大宋江山,如今江山不在,这皇陵…”

“十七陵里可都是大宋的明君啊,这…”

“曹家愿听靖国公之意。”曹氏当家邢国公朝东阁大学士、靖国公卫东权道。

他们将难题丢给了卫氏,卫东权一脸的难堪,他看着妻子志在必得的气势,十分为难道:“老夫是卫氏子孙,这…”

“国家危难之际,卫兄岂能只顾一家一族?”身后有大臣义愤填膺道。

“咱们不动手,焉知他人是否有觊觎之心,后世又是否还会守护,与其将这财宝留给他人夺取,不如拿来解决眼下之危。”

卫东权无奈,持笏走出队列弓腰道:“卫氏没有意见,然十七陵乃卫氏宗祖安寝的地陵,祖宗长眠地下,卫氏希望只取陪葬宝物,而勿要进入宫室打扰先祖安宁,毕竟迁都前的卫宋一朝,曾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无上的荣耀。”

“当然。”魏清肯定道,“孤只取财宝以解户部之急,绝不会打扰圣祖圣宗的安宁。”

卫东权握着笏板的手已被汗水浸湿,他再次抬头道:“若取得足够银两可度朝廷今年的危机,也请监国及时收手。”

这是卫东权做的最大努力与争取了,在绝对权势面前,四大家族也不敢强行抵抗,更何况台上的还是自己妻子。

他们是监国的支持者,同时也利益相互者。

“好。”监国一口应下,“不过此事,还需同兵部仔细商议,毕竟入陵也不是一桩小事,不能操之过急…”

“报!”

北方一匹快马疾驰入安京城,随后又持金铃进了紫禁城,一路狂奔到干清门前。

“启禀监国,河南府急报!”

传讯士兵迈入殿内,跪于殿廷中央,奉举双手,奏道:“护陵军在巩县十七陵的永兴陵前发现了这个。”

“金海棠?”

一朵金色的西府海棠呈现在众人眼前,官员们大惊失色的看着,“这…”

太监将金海棠转呈监国,魏清伸手拿起,大好的心情瞬间被破坏。

“难道说,金海棠要打永兴陵的主意了?”

群臣纷纷猜疑,“圣祖朝时可是上下千年来最富强的一个朝代了,永兴陵内一定有无尽的财宝。”

“自截取东陵之后,金海棠已经许久没有露面了,这次为何突然打起了永兴陵的主意?”

“不是说金海棠只盗昏君的陵墓吗,这永兴陵里可埋着千古第一帝。”

就在群臣争论时,监国却为此头疼了起来,船王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她将北伐的希望寄托在了这几座皇陵里,于是朝众臣道:“绝不能让金海棠捷足先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