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她又又又想纳妃+番外(707)

作者:帅气的二油 阅读记录

贺声亭没有办法,几次来求助星澜,可星澜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

可惜张先不在,否则他一定会有办法。

第561章 星澜的忧虑

星澜考虑了一会儿,觉得不得要领,就给玉京秋写了信,把当下赵国的形势分析给他听,询问他的见解。

玉京秋很快回了信,他的想法让星澜眼前一亮。

“小亭,我有个想法供你参考。”她很快找到贺声亭,向他道,“现在朝堂上支持邢国公的人多,是因为他们害怕蛮夷入侵,家园受到伤害。你可以效仿前朝越文王的作法,下令将兵权下放给各郡,平时由各郡自由调配,只要在朝廷需要用兵的时候,集中听朝廷管理就行,这样表面上兵权分散,实则还握在皇帝手中,各郡也不会再有所顾虑。”

贺声亭“咦”了一声:“是了,我过去在史书上看过这一段,怎么忘了呢。”

“正常,我先也没想起来。”星澜又补充,“你也不用担心到时兵权分出去收不回来,赵国郡城多,分到每个郡城的兵力不多,只要京城的兵力足够,沿郡听命于京城,其他各郡也不敢不听。”

“要收兵权的时候,只要有一个郡听了令,其他各郡不可能不听!”贺声亭越说越觉得可行,“嫂嫂,你怎么想的这么周到!”

星澜也没居功:“不是我想的,我问了梁国现任的摄政王,他提的建议。”

“哇,嫂嫂身边的男人都好厉害。”贺声亭感叹,“我哥压力太大了。”

“尽胡说。”星澜摇头,无心顾及他的玩笑,只盼着难题早日解决。

贺声亭很高兴,因为他并不知道这只是压在他们面前无数大山当中很普通的一座。

年少不知愁滋味,可惜她已过了年少的光阴。

……

新的办法很快按贺声亭的命令布置下去,得到了各郡的大力支持,纷纷上书要求刑国公赶紧放开兵权,不要耽误正事。

但没想到,原本佛系养老的刑国公这次竟然铆足了劲跟赵家对上了。

就是装死不动,找各种理由拖延。

柯济四下打听,才发现这刑家不知上哪搞到了小道消息,说贺圣朝是活了,但他的病其实根本没有好,而且根本好不了。

是因为华夏战事四起,皇上怕有人打赵国的主意,才把贺圣朝推出来威慑威慑。

所以刑国公才不怕皇上,敢阳奉阴违,继续死握兵权。

他这小道消息明明不准,确实瞎猫碰上死耗子,给撞上了。

现在贺声亭进退两难,既不能让贺声亭出来“没病走两步”,也不能让刑家的女子入宫为妃,否则当场就能露馅。

刑家要的,是家族荣耀,但两边已经对峙成这个样子了,若贺声亭再封他子侄为官,朝廷哪里还有威严可言。

几乎所有人都只看着眼前,只抓着自己的利益。

卢国之战,除了梁国倾尽全力的相助外,齐国自顾不暇,晋国坐山观虎,唯有支援希望的赵国如今也被风沙所阻,兵权也旁落。

整个华夏就像一盘散沙。

此间一环扣一环,真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星澜这时候才切身懂得贺圣朝当年所言一统华夏的必要。

当年她只单纯的想着和平为贵,百姓安宁最重要。

她厌恨战争,更不会主动对他国发起进攻。

她还和贺圣朝争辩,说如果一统华夏会生灵涂炭,她不会去做。

现在她后悔了。

真的只有内部团结的国家,才有抵抗外敌的能力,如果大难临头各自飞,只有被逐步吞噬的结果。

这句话对赵国来说是,对华夏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这次外邦确实是有备而来,不聚整个华夏之力绝不可能轻易击退。

到现在为止,星澜还没跟那群外邦人正式会面过,只看过萧景言信里的描述,知他们不是那些文明不发达的蛮夷,而是来自未知的海外,有更多华夏没有见过的新东西,心中警惕更甚。

如果华夏能够扛过这一次危机,她会做成贺圣朝当年没有做成的事。

一定。

……

时间一天天过去,刑国公那边终于松口,归还了两成的兵权。

现在贺声亭手里有六成兵力,几人合计了会,待到风沙停,最多最多也只能分四成兵力去援助卢国。

这还是考虑的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蛮夷部落和晋国都同时不再作乱。

如果这两方稍有动作,赵军就可能只分出两成,剩下用于防守。

若再算上粮草和后勤,只有一成多。

这样四方防备下能提供的援助……对于萧景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星澜依旧写信给玉京秋问他当下的看法,但玉京秋不是神,不能撒豆成兵,他向星澜坦言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的悬殊,唯一的希望就是拉援兵,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上一篇:汴京春色 下一篇:莺莺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