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131)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三流子无可奈何地应了一声,小金子连连点头,并且麻利地走到前头,向守桥的皂吏出示了陆鸿的印信。

那皂吏见他这样大的军官,都吓了一跳,赶忙分出一个人来在前引路,并且帮助他们直接通过了城东门口的关卡,这才连连作揖地请他们进城。

去年守城战陆鸿就是在东门坐镇指挥后军作战,因此倒不用那皂吏牵头,只报上了名号那些卫兵们便都肃然起敬,丝毫未敢阻拦。

三人顺利穿过关卡,进了城里便到驿馆住下,就在贯穿东西的长安街上。褚垓去年病发时就曾再此盘桓过两个月,腊月十五时才搬了出去,说起来距今也不过一个多月而已。

等到一切安顿好了,陆鸿便取了名帖交给小金子,让他跑一趟都督府所在的逸泉坊宝塔巷。他估摸着李毅刚刚回青州,定然还有许多大事小情需要处理,未必何时才能有空接见他。

因此先预约着,具体能赶上哪天,那便真的说不准了。

小金子刚刚出门,他便换了一身常服,带着三流子逛了一趟集市。如今他是忙里偷闲,东莱守捉路远,等到都督府议会的命令发过去,他们再从莱州过来,最早也要到明天下午。因此他倒没奢望李毅今日便能见他。

不知不觉之中,两人便转过了两条街,三流子举目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林林总总的铺面,还有青州城里各色建筑、道路、植被,忽然发出一声冷笑。

陆鸿奇怪地转脸瞧他,问道:“你傻笑啥呢?”

三流子伸手指了一圈,说道:“去年咱们穿着破布褂子,一身泥满头汗修都督府的时候,可曾想过今日?”

陆鸿见他感慨颇深,心中略感好笑,有意撩拨他一下,便说:“没想到,咋了,难不成你还要赋诗一首追忆追忆?”

三流子哂笑着扬了一下手臂,说道:“追个屁的忆,那种日子我是一天都不愿过了,想都不愿再想。还记得当年那个监工的老吴不,这老东西,可把咱们使唤惨了!”

陆鸿见他越说越离谱,忍不住失笑道:“甚么‘当年’,可不就是去年的事情?你还别说老吴了,人家如今可是正经的钱号大东家!”

“吹罢!”三流子不以为然地说,脸上满是鄙夷之色,“看门狗一条,我可听吴卫说了,当年吴卫的老子去世之后,吴家的日子很不好过,这老东西扭头便弃了他大哥留下的孤儿寡母,癞皮狗一样贴到李家去给人当使唤事儿的了!”

陆鸿这才明白,为甚么吴管事与吴卫明明是叔侄关系,却似乎颇为生分,原来其中还有这段往事。

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游

这时他抬头一看,突然惊讶地拉着三流子指着前面说:“说曹操曹操到哩,你瞧那是谁?”

三流子顺着他的指引望去,果然见到前头一个中年汉子,穿着一身颇为俗气的蜀绣华袍,耸拉着脑袋,手里攥着个烟袋锅子,正在人群之中默默地走着,不是吴管事是谁?

兴许是为了衬托气派,那袍子有些过于大了,整个儿罩在他有些佝偻瘦弱的身上——至于俗气并不怪蜀绣,绣工是好绣工,花样也是好花样,只不过人才欠缺了些。

就好像三流子在陆鸿耳边嘀咕的:长毛驴配银鞍——不搭配!

只见吴管事也不看路,径直走进了街边的一家店铺之中,陆鸿和三流子两人抬头一瞧,那店铺门匾上分明镌着三个大字:永兴号!

不多时两人便听见店里的伙计一声吆喝:“掌柜的,东家来了!小的去看茶……”

陆鸿哑然失笑,摇头道:“这可难为老吴了……”

三流子冷笑道:“我瞧可不难为,这样大一间铺面,上下人等伺候着,多惬意。”

陆鸿也懒得和他辩解,外表场面大,里子却未必一样耐看,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总之他还是挺同情这吴管事的,不过走到如今这步,也算这老东西咎由自取罢。

就是不知他看了如今吴卫出息的样子,又要作何感想——吴卫这小子,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将来未始不能封个将军啥的。这吴管事本来可以在将军府好好地做他的二大爷,此刻却要卑声下气地给人当牛做马……

陆鸿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便向三流子说道:“出门前让你带的飞钱带了吗?”

三流子拍了拍胸口,肯定地说:“当然带了,拢共一万三千贯,现在兑了?”

“嗯。”陆鸿点了点头,在心里默算了一遍说,“你先问问他们管不管送,一万三千贯称下来得有八万一千多斤,咱们这几个人可驮不动!”

三流子不敢置信地瞪了他一眼,由衷地赞道:“鸿哥,别瞧你为人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但是我三流子就佩服你一点——脑子太好使了,怪不得别人都说你那个甚么‘三目点兵’神得很!”

陆鸿被他一损一捧,也不知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只好推了他一把,笑骂道:“去你娘的罢,赶紧办事去,我自个儿逛逛。”

谁知三流子却涎着脸皮凑上来,不依不饶地笑道:“你这样着急支开我,是打算自个儿去乌梅巷子耍哩,还是私会某位小姐?”顿了顿,像是恍然大悟一般,奸笑着说,“我知道了,你约了李大小姐是不?”

“滚!”陆鸿狠狠一脚踢了过去。三流子机灵地往后一缩,便躲开了这一记,嘴里怪笑着一溜烟进了永兴号。

唐周时期的重量是以钱为度量标准的,如今市面上流转较多的还是文帝时的载道通宝,不过近两年丰庆通宝也渐渐时兴起来,大有代替载道通宝之势。

大周朝除了武帝时四面征战,银钱消耗极大,导致当时铸造的龙兴通宝和大兴通宝在分量上都欠缺二分之外,其他时候不管是高祖时的天授通宝还是后来的载道、丰庆通宝都是足铜足重,这也导致了载道通宝一出,就迅速取代了市面上所有的龙兴、大兴通宝,也是大周沿用最久的一版货币!

而顺德帝李旦因为在位不长,并没有发行新币。

不论是上述天授、载道、丰庆哪一版,都与唐时开元通宝等重,度量方式也沿袭唐制——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此时的一斤约合后世现代市斤的一斤三两半略盈,所以一万三千贯钱,折八万一千多斤绝不是个小数目……

放到后世,得用一辆大卡车来拉罢……

陆鸿这么想着,便不知不觉走过了文殊庙,来到了熟悉的长干巷。

其实他一个人逛着,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地,或许是为了享受一下和平时期青州城里难得的繁华光景,又或许仅仅只是遣发一下无聊的时光,又或许……是在等一场偶遇。

这个青州城里陆鸿熟悉的地方不多,唯有都督府左近的逸泉坊宝塔巷、守城战时浴血奋战的东门城楼上下,还有就是文殊庙边上的长干巷。

准确地说,其实是开在长干巷的昇纯书斋……

他又想起来当日自己穿着一身小工的破烂旧衫,蓬头垢面来买书的光景,而且恰好被李嫣撞见了,还替自己付了书钱……

至今一想到这事他的脸上都是火辣辣的,那种自惭形秽的心理,真真是无法形容。

而此刻的陆鸿已然是一军之将,如今再度光临此地,颇有一种故地重游的奇异之感。

他见昇纯书斋的大门开着,便自然而然地迈步走了进去,在满目的书架当中漫无目的地穿行,并且随手取了一本厚厚的书下来,一瞧封面,居然是一本手抄的《战国策》。

陆鸿忽然想到去年战后在青州行营戊字营里被关禁闭的时候,李嫣也曾经送过一套给他,却早已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这时只听身后脚步声响,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曾经帮他取陈石临摹褚遂良《千字文》的金掌柜。

“这位客人……咦,是您呐!”金掌柜显然将他认了出来,并且高兴地一拱手道,“去年一别,没想到再见君面……不过与当日相比,您的变化可真是不小!”说着一面啧啧赞叹,一面将他上下打量了一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