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162)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他们看见陆鸿回来的时候,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而我们的陆鸿,一面从亲兵手里接过毛巾往里走,一面擦着脸上脖子上的油汗说道:“咱们的兵道真的该修修了!”

说着便进了内堂,留下江庆等人面面相觑……

陆鸿把一身灰尘的戎常袍脱下来随便搭在衣架之上,轻松地活动了一下肩膀。

他走到堆满各色书籍文案的书架旁,想从中找找秦时驰道的史料,谁知他头一个想到并且下意识地抓在手里的,就是李嫣送的那本《战国策》……

他迟疑了一下,便把《战国策》从书堆里抽了出来,漫无目的地翻了一页,却见书页开处,一封带着淡淡墨香的信笺从指尖滑落出来。

陆鸿一愣之下,才想起来这是那日办事太监丘索交给他的,当时他与江庆一人一封。他一直不曾拆开书信来看,因为写这封信的不是别人,正是广平郡主!

他将《战国策》放到书桌上,手里捏着那封薄薄的信笺,对着灯火仔细地端详着。

这信纸连同封皮上都点着一束淡淡的梅花,约莫就是坊间盛传的“梅花笺”,陆鸿也只是听说,没想到竟教自己也收了一封。

他想了想还是没有拆开,重新放进了书页里夹好,并且将这本《战国策》也塞回了书架当中。

他索性也不去摸索甚么“驰道”了,如果但从“书同文,车同轨”的字面意思上来推敲,这个所谓的驰道很可能就是轨道,兴许是突出的木轨,也可能是下凹的石轨、夯土轨。

他并没有对此进行过任何研究,如今这个时代也找不到相应的遗迹参照,因此想要重新复制传说中媲美高速公路的驰道或者直道,那就必须从头开始,进行大量的摸索……

当然了,或许那些所谓铁路、高速公路的说法,根本就是夸大其词,他于是决定将这事放一放,把现有的兵道修整出来再说……

第一百四十五章 战事突变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四月份,其间小五子按着正日三月十六办完了婚事,陆鸿给他放了半个月的大假,专门在家陪着新媳妇儿。

范绿桐从范家被接走时,据说真正哭了两嗓子,但是等到下了姥姥山之后,就已经坐在颠簸的马车上同小五子有说有笑了!

听三流子说,这两个人在婚前就偷偷见过好几面,因此互相之间一点也不生涩,完全熟门熟路,这个喊“桐娘”,那个叫“五郎”,一路上都在叽叽呱呱地商量该给新家添置些甚么物事,可把范翔的鼻子都气歪了!

不过范翔的婆娘照例是与她男人对着干的,老范不快活,他婆娘就高兴;老范生闷气,他婆娘就格外喜欢。她这倒不是存心与范翔过不去,实在是打心底里就喜欢这个新姑爷!

瞧啊,小五子不仅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从八品,而且识得字、看得书,又得陆将军赏识,最重要的是,与她家女儿那个般配,老阳庄的老姐妹老乡亲们见了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陆鸿在三月底去了青州都督府一趟,讨论了年后春季的军政事务成果,平海军和保海县分别受到了表彰,季度勾检均是上上优等。

陆鸿来到青州,倒不纯是为了参加这个劳什子的会议,他在下定决心修整兵道时,便动起了朝都督府伸手要钱的心思。

上回李毅答应给他们的一万五千缗在三月初就全部到账了,这一个月不到,平海军的拨款公文便又递到了大都督的案头上……

不过李毅并没有因为陆鸿狮子大开口而不痛快,相反的,他愉快地接了公文,并且践行了上次错过的邀约,在鲁风楼单独宴请了陆鸿一回。

李毅这个人纵然有千般不是,万般缺点,但是为人见识之广博、言谈之高阔,这也是旁人难以企及的,因此陆鸿陪他吃了一顿饭,除了最初时答了关于自己近况、平海军未来的工作计划以及骑军的操训进展以外,倒有大半的时候在听李毅讲说,偶尔搭上一两句话,也是中规中矩,轻易不敢发表太过主观的意见。

两人一顿饭不尴不尬吃了大半个时辰,便在李大都督的提议下散场了……

第二天陆鸿就在驿馆里收到了都督府签发的文书,内容上肯定了平海军春季以来的军政工作,并且原则上同意支持修整兵道和延长兵道的主张,至于都督府能出多少钱,还要再行商议。

陆鸿就带着这个还算不错的结果,从青州返回了平海军。

四月初驿站送来了最新一期的军报,上头刊载着禁军扫北的一系列动向。

包括五万龙武卫已经全员就位于檀州,一万神武卫与两万神策卫也分作两翼,分别驻扎在妫州白阳镇与营州,花源的一万府兵则进驻安东都护府的南苏州,用来牵制契丹左翼以及渤海国的靺鞨栗末部。

与此同时,中原各地的物资也不要钱似得,源源不断地向幽州集中。河北道以沧州为界,往北数州物价飙涨,粮价翻了三倍、生布翻了十倍、药材翻了十五倍——对于这些物资,禁军甭管用得着用不着,都是大肆收购了先往仓库里填满再说!

而且此次扫北大军主帅、龙武卫大将军王睿也已经提交了整体的作战方案:初步定于四月中旬出兵,禁军三路并进,左侧以一万神武卫扫荡奚所在的饶乐外围,中路龙武卫主力直奔奚王牙帐所在,而两万神策卫则游走于奚王牙帐的东、北两面,一来阻挡奚王逃窜的路线,而来切断奚与契丹之间的联系,力图将两胡各个击破!

而从青龙港取来《大周赛刊》,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份作战方略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能够成功执行的话,至少奚人是在劫难逃,即便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剿灭两胡,至少能够歼灭其一。

按照禁军夸下海口的说法:即便只是重创奚而未歼灭,仍是失败——哪怕横扫牙帐、取得奚王李枭首级,而未伤契丹之根本,那也只算平手!

看来王睿这是信心满满,对两胡志在必得!

但是陆鸿与江庆两人对照舆图商讨这份简略的方案时,却都觉得不大乐观。

陆鸿认为,这个王睿刚愎自用,完全只依赖于禁军的战力,河北道北部数州将近二十万大军只动员了一半不到!他过于高估禁军战斗力的同时,也低估了两胡的兵力和组织能力。

好像这种扫荡外围、在敌后游走牵制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一部边军和一部府兵来做,三路禁军齐头并进,以堂堂之势威压而前,正面直取奚王牙帐,取胜不是难事。

结果这王大将军打着各个击破的算盘,却把自己的兵力分散开来,给了别人各个击破自己的机会!

如果王睿始终不肯正视敌人,并且调动番边府兵与边军支援参战的话,那么这一场仗打下来,乐观估计或许会落得个不胜不败的局面,这还要看花源能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及时果断地出击,大胆深入契丹腹地,以自己可能失陷大半的代价,换得禁军能够以最小的损失退回大周……

总之在他看来,禁军这样的打法败多胜少。

因为他太清楚两胡人的诡谲和大胆了,去年若不是花源在水河畔指挥若定、做出了一系列明智的决策,同时又得到突骑军的帮助,那么整个战役的最终结果,根本难以预料。

说不定如今青州都已经失陷在了两胡与南唐的夹击当中了!

不过陆鸿对河北道的安危并不担心,因为老师卢梁此时就在安东坐镇,真到了去年那种胡虏肆虐的关头,他老人家肯定会出手平定的!

当然了,最后也可能会在防御两胡反击的战斗中歼灭部分敌人,勉强换个惨胜……

而江庆并没有陆鸿那样透彻的分析能力,也不像他对两胡人如此了解,所以江庆的想法就简单得多了——禁军骄兵必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