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201)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陆鸿现在心里只有李嫣,任她百般地挑惹,也是无用。

他索性抱着几分欣赏的态度打量着眼前的人,自然是很美的,偏偏又天然带着几分叫人心痒难抑的媚态,而当这种媚态与郡主的高贵气质融为一体的时候,便分外能叫人生出征服的欲望!

他欣赏了一遍,摇头道:“没回信,是因为我还没看。”

广平一怔,她以为自己只要写了信去,陆鸿一定会满怀期盼,急不可耐地打开来瞧,谁知人家连看也没看。

“怎么,不屑于看吗?”她直起了身子,语气冷淡地地道。

呵……那封信,她可是真正用心去写的……他居然没看!

其实她动笔之时便已犹豫再三,甚至刚刚把信交给邱太监便后悔了。

她写那封信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江山的影子!

甚至最后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甚么……

或许,没看也是一件好事!

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

礼部送赏的人离开不久,广平便悄悄地离开了。

陆鸿让小五子租了辆双人的油壁小车,一直将她送到城外的庄子里。

修业坊今日难得热闹了一番,先是七八十辆大车从坊牌楼外一直排到天津桥边,跟着一大批穿红着绿的礼部官员们亲自到访,捧着各色敕书、符佩,来到家中大声宣诏。

三流子因为在扫北一战缴获四面大纛,而且斥候有功,因此连跳数级,升为正六品下昭武副尉,小五子晋从七品上翊麾校尉,王正和小金子同别为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各加勋衔、赐勋田。

傍晚时分,这座刚刚换了新主人的大院突然忙碌起来,空荡荡的街门头上已经开始大刷新漆,为今后的门户牌匾做准备,垂花上也挂满了彩绦云布,一边两个红艳艳的风灯上也开始随着穿堂的暖风摇摇荡荡。

甚至连门口原来的两座病恹恹的石狮子此时也仿佛重新焕发了神采,张牙舞爪,显得既狰狞,又威风!

府里的新管家还在“陈相公”的指点下,买了好几车烟花爆竹,在街门口的大直巷“叮铃哐啷"放了大半个时辰,引得左街右路上的大人娃娃一齐出来观瞧。

若不是当家的陆鸿连声喝止,这一场大闹估计要迁延到后半夜去!

这时修业坊里其他邻居的人家才知道,原来他们坊子里不仅住着一位国子爷,还有一位已经踏进“大将军”门槛半只脚的正四品将军!

好家伙!

虽然说这些住在天街边上的住户们,家家非富即贵,整个修业坊也不乏过去门第高瞻的大户,曾经他们乔迁来的场面也比这大得多,但是像这样高的官阶不声不响、事先没传出半点消息便住进来的情况,那还是头一回遇见。

于是住户们一面感叹自家没落而导致的消息滞涩,一面开始纷纷走门路、串打听,想知道这位新来的邻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一时间各种不靠谱的传言甚嚣尘上,有的说这是前头从北边打回来的“火将军”刘斗儿,就是刚刚封了四品;有的说是老成持重立下功劳的冉英将军;更有甚者,说是积善坊花家正式开枝散叶,将花老二那门的独子花源花小侯给分出了门户……

尽管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猜测,但是这三种说法显然是最有市场的,而前两位的情况大家无从知晓,但是经过“有识之士”们一致讨论认为,花小侯是最不可能的一位!

——前头在安西战死的花老二可是给花家多挣下了一代的封爵,而这个爵位最后只能落到花小侯的头上,因此花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个带着爵位的继承人放走!

即便要分家,也得是花老三那一房分出来!

就在各种八卦吵嚷,并且莫衷一是的情况下,最靠近陆府的开国子韦家却半点也没参与进来,即便是最好事的二娘子,也没有凑到平日里要好的小姐儿们中间讨论这事。

于是人们就开始纷纷猜测,是不是韦家的人有甚么私路来的可靠消息哩!

可是就在人们打算主动上门讨教的时候,却发现韦家的四门都紧紧地关闭着,应门的老管家也一再抱歉,并强调“家中有事,不便纳客”!

就在别人悻悻地离开时,韦家人却在门里偷笑——呵,让他们猜去罢,多咱等消息都传遍了,多咱再开门。想从韦家人的嘴里套出一星半点的情报来,那也是没门儿!

他们家好像与住在西南角的这位神秘的将军保持着紧密的默契,要将这个秘密保留在陆、韦两家的大院里,哪怕多保留一天哩……

好像这样便显得他们陆韦两家人在这坊子里格外地亲近一般,毕竟用大娘子,也就是韦曈夫人的话说:咱们韦家人是头一个知道这个秘密的,而且已经替陆将军保守了好几天!

这就是朋友,至少在修业坊里,再没有别家比姓韦的更与陆将军亲近。

甚么——你想说玉浮观的孟真人?

哈,人家是方外之人,做不得数……再说了,即便算上孟真人罢了,可是玉浮观在哪?在修业坊的东南角,而陆、韦两家都在西北角——这个坊子最近皇城、最尊贵的地段,没有贬低玉浮观的意思,仅仅是为了说明,咱们韦家与陆家离得最近!

当然了,开国子家的人本不需要如此降低身份去营造这种虚无缥缈的荣誉感,毕竟他们家还保留着朝廷的封爵——尽管是最低的——而且刚刚过世的老爷子执宜公还做过宰相,又是当朝豪门京兆韦氏的分支……

但是话又说了回来,假如不是执宜公晚年被贬肃州以至于屈死贬所,假如京兆韦氏没有因此而将他们这支可怜的门户踢出宗族,假如他们的开国子封爵还能多延续哪怕一代的话,他们又何必纡尊降贵与这个名不见经传、又没有任何门阀背景的厮杀汉攀关系?

况且这种心理和做法完全不符合韦家一贯的矜持作风……

但是人往往就是这样有趣,虽然他们母子兄弟之间,嘴上并没有明着说出这种想法,但是他们的行动已经彻底暴露了这种心理——关门不纳客是老太太亲自嘱托苗管家的;下人们出门闭上嘴巴别跟邻里之间多言传,那是大郎私底下关照苗管家的;让那个大嗓门的老妈子经常在靠近陆府的院墙里多说说话,那是苗管家自作主张偷偷吩咐下去的……

为啥哩,因为好时时提醒,教陆将军知道,您的隔壁还住着韦家这个老朋友哩!

甚至于,陆府新任的莫管家,也是韦家苗管家的连襟!

苗管家今天一早便跑了一趟北城,力劝自己的连襟辞下上林坊那家破落户的差事,而到陆府来毛遂自荐,不为别的,就因为苗管家太清楚自己这个连襟了,做事踏实、为人忠厚,又在官家干过,深懂得规矩,忙活里外大小的差事简直是一把顶好的好手!

他要替自己的主家给陆将军送上一份小小的人情,好教两家更亲近些。

况且,他们两连襟在隔壁府里做事,有甚么短缺帮手的,甚至不必走出大直巷,只要开开两家院墙夹着的柳条巷的巷门,朝对面吱一声,借人借物一盏茶功夫便能送上,相互照应起来可不是方便得紧?

这样的话,只要年岁一长,陆府和咱们韦家想不亲近都难!

就好比如今,柳条巷里两扇不起眼的巷门便对开着,韦家的下人们排着队,带着笤帚、抹布、竹筐,从南边的门出,打北边的门入,莫管家和苗管家两位连襟,则分别在陆府的前院和后院,指挥着韦家的下人们到处清扫归置,而两家的当主——韦曈和陆鸿,就各自在自家门外巷子里对面站着,看着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壮丁仆妇,韦曈的脸上挂着矜持的荣耀,陆鸿的眼中带着庆幸的感激。

而且——最重要的是,两位大人刚刚握过了手,并互通了表字,韦敏光和陆见渔……

其实陆鸿并没有打算拾掇这间院子,家里连他们自己带管家厨子拢共只有八个人,但是没办法,七月十八也就是大后天,皇帝要派人来给他贺乔迁之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