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304)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而那些獐头鼠目的行脚货郎,往市肆监安排下去,他们保准知道哪里的商人守规矩,不用费心,哪里的铺子喜欢揩油、缺斤少两,需要严防狠打!而且把他们放进户房的话,也一准能将市场动向摸个透,甚么时候该出甚么货,计税该朝哪儿监督,哪里有猫腻,都是门儿清;

还有那些一脸横肉、目露凶光的无业游民,一俟披上了衙差皂衣,手里扛个八面水火棍,往街心里一站,闹事偷抢的混混儿早就溜得远远儿的……

这些人一旦安排下去,就再也用不着衙门中的那几个文官田里也得去、百姓家里也得去、市肆得去、街门口也得去,他们可以真正坐在衙门里,开会、批文、写报告,然后把上头的指示传达下去,或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方案……

总之就像贺纶说的:虽然官不大像官,但是衙门已经挺像个衙门了……

这就是一种进步!

过去衙门上天天派人来都护府大院哭鼻子、喊辞职,而都护府分派下去的任务进度永远难以往前多迈一步。

最近一连几天不仅没人来喊冤闹事,反而是各项工作进展如同雪片一般,由那些糙汉子一趟一趟地往都护府大院里送,然后再带着都护府的新指令一趟趟地往回跑!

所有人都欣喜地发现,最近县里的工作似乎真的是上了轨道了……

而现在那些正在培训,或者等待着培训的新吏员们,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元稹是彻底的服了,不过另一方面,他也有个担心。

这些人说是“临时工”,但总不能一直这么用下去罢。

毕竟用他们解一时之困还行,如果打算长期倚赖这些人,总归还是叫人心中不大踏实。

对于他这个问题,陆鸿当即给出了答案:“元功曹,你跟下面的衙门说,这帮人头七天考核一次、一个月考第二次、三个月考第三次,每次考核不合格的坚决淘汰,表现好的提前‘转正’!要让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可以当官做吏不假,但是官府绝不会养闲人!”

元稹听了点点头,又问:“那这么个淘汰法儿,万一人手又不够了怎么办?”

陆鸿哂笑一声,不以为意地说:“人不够再招一批就是了,实在不行招三回、四回,下次让那些州试落榜的也都来自荐,咱们也可以慢慢提高门槛,缩减名额。大浪淘沙,总能淘到点儿金子的……”

“还有。”陆鸿手里捏着一份公文,哗哗地摇晃了两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也是大家的好消息:朝廷最新调任了十名同僚过来,一名州刺史、两名州司马,还有几名县令。元功曹的老朋友白乐天、张籍、王建都在里头;青州的老熟人岑维元、管悟也都来……”

话未说完,就听厅中同时发出两声惊叫,大家寻声望去,只见元稹与洪成两位同时站了起来。

元稹自不必说,是因为死党白居易的到来。

他和白居易同科及第,一见如故,在秘书省又是形影不离,早已结成生死之交!

两人因为前几个月新乐府派的背势而不得不各奔东西,已暌违数月,此时听闻即将再度重逢,哪里还能忍住?当即惊叫了出来。

其实陆鸿的心情也是十分复杂,毕竟元白二人的诗句他都学过一些,也曾经惨遭“全诗背诵”之苦厄……

因为从那个世界带过来的心境,他的内心中对这两位大诗人还是抱有极高的崇敬之意的。

虽然白居易脍炙人口的《暮江吟》、《琵琶行》、《长恨歌》等等,都已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无法创作出来;元稹也因为此时妻子韦丛尚且健在,而未作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此等名句。

不过二人的形象在陆鸿的心目中依旧高大、特殊。

所以他一方面替元稹感到高兴,一方面自己也万分期待,想见见那位“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的人物!

而洪成的惊叫,则是因为管悟。

这位前青州刺史,在整个齐鲁地区都有十足名望的前辈耆宿,对洪成有着知遇提拔之恩!

当年李毅告了他的刁状,因此被朝廷捋了官职,一直赋闲至今,没想到如今又能在他乡重遇了……

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

安东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就像一片满是窟窿眼儿的筛子,盛不住气运,留不下福水。

负责将这些窟窿眼儿贴补、封堵起来的官员们,自然是需要好一阵忙活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安东属官们的忙碌咱们已经不必再赘述了。

但是即便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处理,还有无数的遗漏缺陷等着去弥缝,也挡不住大伙儿们该有的节例休息。

腊月廿三,俗称小年夜——至少在北方是这么个时日。

当然了,再往南去,有腊月廿四、廿五甚至将小年排到正月去的,也总归是不得不过这么个节!

总得来说,小年夜的日子可以算成是“官三民四船家五”,这里的“三”、“四”、“五”,只得就是腊月廿三、廿四、廿五。

安东都护府依照北方的习俗,将腊月廿三这一天定为了安东地区的小年夜,所有的属官排开必须留在衙门里值班的,都一股脑儿放回家去过节了。

当然了,这种汉人的节日在辽东土人来说,是个十足的新鲜玩意儿。

在商家的鼓动下,许多从来没过过这个节日的平民也自发地参与进来,跟着懂行的汉人们学,给灶王爷敬香、上糖,俗称送灶神……

安东都护府衙门见群情踊跃,便临时决定,取消岩州城当夜宵禁,并于酉时末戌时初,于西门城楼上大放烟花!

至于小年夜放烟花这个事情,有没有先例可循,那就真正说不清了……

反正图个热闹,顺带收拢民心,也就是了。

这主意是孔良想出来的,温蒲听了没吭声——反正他半点儿不懂!

虽然各大古书典籍上都有送灶神的记载,温蒲这个饱学的大家也多次读到过,但是书上记载虽多,却也十分杂乱,具体怎么个搞法,他还真是没有甚么发言权……

陆鸿就更不懂了,他“过去”在四川过过腊月廿四的,也在南京过过正月十五的,后来到了上河村,过的是腊月廿四,但是他又听说三河镇隔壁的柳镇,却是过的腊月廿三……

反正这些神话故事里面演变出来的传统节日,各人的解读不同,最后付诸实施的形式自然也就各不相同。

这也就渐渐发展出了中华大地上,绚烂多姿的地方民俗。

因此陆副都护表示出无可无不可的样子,随口认了老孔的意见,并且让他自己去办。

“好钢用在刀刃上,钱省着点儿花!”

这就是他唯一的指示……

事实上,他对过这个节日并没有多少兴趣,反正父母也不在身边,家里的锅灶都归下人们管,自然用不着他去拜灶神!

甚至他连三官邸的厨房在哪,到现在也都没弄明白。

不过哩,今天他也没闲着,他得去送人——送李嫣。

经过陈森两个多月来的辛苦努力,安东的团练兵制度初见成效,各地都组建起了一些规模可观的团练队伍。

而且平定辽东大战之后,从五部武装之中截留下来的兵员,安东境内能够随时机动的大军总数已经达到六万余。

加上新罗方面的臣服,使得安东省去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因此上整个辽东在军事上的压力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红袖军统领李嫣的请假也顺利得到了批准。

陆鸿今天就要送她往青州去……

两人各自骑着马,并肩沿着坑坑洼洼的官道向西南而行。今日倒冷得可以,官道的路况虽然差强人意,但是两边的景致却着实美轮美奂!

与官道并行的盐滩水面上雾气蒸腾,被这凛冽的朔风裹挟着一吹,便飘飘摇摇地卷拂过盐滩水两岸、道路两边密密匝匝的、垂挂着的枯细的树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