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325)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这就是真正的智者……

(明儿两更或三更)

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

花老太爷猜出了陆鸿的来意,坐在最末尾的花源猛然抬起头来。

去安东?

他的目光之中闪过一抹炽热的光芒!

是啊,他最擅长的,不就是区域防守和大战略布局吗,在如此情势之下,安东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最佳去处!

花源有些激动和热切的反应哪里逃得过花老太爷的双眼,这老人忽然摆下脸,冷哼一声:“安东的局势不比神都单纯,你还太嫩,怎可如此焦躁?”

花小侯听着口气,以为老太爷要将他去安东的提议否决了,连忙站了起来,急道:“太爷爷,这安东……”

他话尚未说完,却听花二爷怒喝一声,斥道:“混账!太爷爷让你说话了?”

花源一惊,连忙向几位长辈赔罪。

花二爷见状面色稍霁,转向老太爷说道:“父亲,安东对于源儿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年轻人总是要历练历练……”

他刚刚训斥过自己的长孙,回头却把方才花源想说的话又转给了花家的家主。

花老太爷一双有些浑浊的眼睛瞪了自己的二儿子一眼,随即轻描淡写地说:“你不用替你孙子说项,想必此时政事堂已经在草拟诏书了,我一个老头子还能拦得住?”

此言一出,花二爷与花源两人都喜上眉梢,对面的花大爷却是苦笑摇头,这个老二,都七十岁的人了,还是这般沉不住气……

花老太爷瞧了两人一眼,嘴角也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他忽然挥了挥手,沉声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恐怕等诏书一到,你就得上路——二郎,去源儿的院子里交代一声,叫女娃们做事情,披挂行装都备齐。”

“是。”花二爷喜滋滋地领命,向陆鸿和汤柏两人说了声“失陪”之后,便急匆匆地赶出门去。

瞧他那龙行虎步之间,哪里像个七十岁的老人?

众人还在看着花二爷的背影,老太爷却又开口了:“源儿,陆副都护现成在此,还不多讨教讨教,更待何时?”

陆鸿暗暗咋舌,这老爷子真是人老成精了,自己来此就是三件事,一是向花源通报他的推荐和政事堂的任命;二是让他速备行装,准备赶路;第三就是把安东大致情况与经验要领提点给他,好让他尽快熟悉角色。

谁知道他半个字也没多说,花老太爷便已经安排得妥妥帖帖……

此时花源也是醒悟过来,连忙向陆鸿请教。

“不必客气,工作交接本来便是我的义务,也是此来最重要的原因。”陆鸿神色郑重地说,“两胡在北地新立汗国,并且向南唐称臣,可能安东会是对方南下的突破口……”

他大致地讲述了一遍安东如今的形势,和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屋里花老太爷连同三位二代祖,以及汤柏等人,都在仔细地倾听,并且不时地皱眉点头。

“陈森、郑新、吴卫还有杨智,都是老后军的人,能使唤,这点不用担心。政务上交给孔长史与温司马,至于温蒲前往南州赴任刺史的事情,可以暂缓。最可虑者,唯有扶吐瀚、贺高两人!这两个家伙都能打,可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如果能够用好他们,以及他们手中的怀远军、箕州军,抵挡两胡应该勉力可为……”

花源皱了皱眉,与汤柏对望了一眼,说道:“听说这两位将军都不怎么容易调遣……”

汤柏点头称是,旋即便笑道:“这一点上见渔自然是有心得的,花小侯尽可放心。平辽东一战、平新罗一战,这两将在见渔手下都还算安分,功勋不小,恐怕早已被他捏住七寸了……”

陆鸿谦虚了两句,笑道:“其实好办,贺高此人讲排场、爱面子,只要你把他捧足了,一切都好办。至于扶吐瀚,脾气怪了些,不过此人受不得激,虽说过平常的激将法却不管用,甚至适得其反。但是不必担心,你只要把贺高捧高过了他,扶吐瀚十成十不服,肯定跳出来争个高低……”

他说到此处便停了口,许多话是尽在不言之中,在坐的都是聪明人,未必需要把话都说透了!

况且凭借花源自身的本事,也要让那两个刺头死心塌地未必能够,但是要暂时压下一头并非甚么难事……

这一点上陆鸿还是十分认可的,当年他初入后军,在新编戊旅做队正的时候,高登那般心高气傲之人,都被这花小侯几趟散手摆弄得服服帖帖,由此可见一斑了。

大伙儿坐着又谈论了一些细节,主要是花源问,陆鸿答,花家几位老人偶尔插进来点两句,都是恰到好处,连同花源与陆鸿都受益匪浅。

不知不觉便过了半个时辰,最后陆鸿说道:“明天我发一份六百里加急给新罗国王金仁汶,请他随时出兵襄助,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不过他随即便将眉头拧了起来,带着几分忧色说道:“另外一件事,务必小心渤海国!”

在座众人都是一惊,靺鞨人一向与大周井水不犯河水,与南唐也从无瓜葛,最近两年在他们周边几次大战都没有参与进来,说明其中立态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怎么陆小将军却偏偏郑而重之地让花源小心防备?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向陆鸿望去,毕竟这件事非同小可,靺鞨人多年不曾动武,罕有的几次大冲突也是与极北的东斯拉夫人开战,因此谁也不清楚他们的实力到底如何!

朝廷当中每每商议到两胡、新罗时,显然都将渤海国排除在了考虑之外,此时突然被陆鸿提起,却让大伙儿突然醒悟过来——大周的边境还有另一个庞然大物在酣睡着……

陆鸿的目光扫了一圈,见大伙儿神情之中有略过一丝紧张。性情淡漠的花四爷突然向他说道:“陆将军,恐怕多虑了罢,靺鞨人前年,不,大前年——丰庆五年还曾向大周进贡过……”

陆鸿摇头道:“那年两胡也没与大周发生冲突——各位老爷子恐怕都知道契丹公主逃亡的事情罢?”

见大伙儿都点了点头,他便接着说道:“据我推测,以及后来的印证,她正是从渤海国绕道回契丹的!总之新罗的援军能不用就不用,就放在与安东、渤海三地交界处,盯着靺鞨人的动静即可!”

花源神情凝重地点点头,他天生是个谨慎的人,既然听闻了这种可能,那么不用别人说,自己也会多留一手。

等到快宵禁的时候,政事堂吏房的堂后官终于到来,正式任命花源为安东都护府检校副都护,行使副都护军政权,即刻上任……

这也算是大周任命官员历史上的一件奇葩事了——前任尚未正式离职,继任者已经接到诏令赶赴上任……

事实上,在这一道诏令发出之后,不管是谁,不管他再犹豫、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一个结果——陆鸿这位安东都护府副都护已经必须解职了!

至于他的下一个实职是甚么,在新的册授或者制授下发之前,尚且是个未知之数。

当然了,这“册授”和“制授”有着极大的区别,大周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用“册授”,而四品、五品的诏书则成为“制授”,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花源急匆匆地跨马便走,他要赶在宵禁之前离开定鼎门,省得多费周折。

花源一走,在花老太爷书房中的会面也便散了。花二爷奉老太爷的命令,将陆鸿与汤柏两人一直送到大门外面。

陆府就在距离积善坊不远的修业坊,一里多路,两人倒是能在宵禁之前赶回家中。

不用说,汤胖子今夜又得在陆府借宿一宿了……

花二爷临出书房时曾被花老太爷耳提面命,叮嘱了两句话,因此他带着陆鸿二人一路走向大门之时,都是神情凝重,内心更加挣扎犹豫,不知到底是否该将老爷子的话告诉陆小将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