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343)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他看着帐幕之上那随风飘动的舆图,目光则落在了泽州和太原两个红圈之上。

此刻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心思,如果困死了洛阳,或者打下怀州而断绝了周帝北上太原的路途,那么以陆鸿的手段,他会怎么做?

他会虚晃一枪带着周帝直接往北,然后转西,去安西。

安西有那个司马巽!

是的,他把自己想成了陆鸿,并且站在了敌人的角度在考虑着问题。

虽然司马巽早已经不在他的对手名单之中,他根本不用惧怕,但是自己手下那些庸才又有人能与这位骑战天才相抗衡的吗?

如果陆鸿得了司马巽这个臂助,他们还能打得过周人吗?

姜炎首次对自己产生了疑问。

不,他对南唐产生了疑问!

他不禁在想,如果他生在北周的话,如果他有这么多强悍的伙伴,这个天下还会有南唐吗?

可惜没有如果,而且如果他真的生在了北周,又上哪里去找这么多有趣的对手?

想到这里,姜炎便再一次露出了微笑,一股所向无敌的自信再度爬满了他线条轮廓如岩石般锋利的脸庞,睥睨天下的狂傲之气再次填满了他的全身!

陆鸿又如何!

司马巽又如何!

即便再加上那个不通教化的突厥蛮子又如何!

天下来战,我亦不惧!

他毫不犹豫地将那个所谓的对手名单在心中撕了个粉碎。

——没有人配做我的对手!

……

……

陆鸿坐在临时搭建的帅帐之中,望着那幅已经被他看过无数遍的舆图,甚至只要闭上眼,黑暗之中改变会浮现出那舆图的重重叠影。

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几乎都已经烂透于心!

事实上,他确实已经不需要这份画在羊皮纸面上的地图了,但是他还是盯着那些代表着州县城池的圆圈儿发呆。

军帐之中只有他一个人,其他人都去拜见陈州王了。

就在白日里那合兵前的最后一战之后,他的四万大军与陈州王的六万兵马正式合为一军,十万人浩浩荡荡地离开战场,离开陈州,在许昌驻扎。

刚刚安顿下来,原先跟着他的那些军官们便迫不及待地去拜见陈州王了。

甚至在合兵前夕的那一战当中,便有人迫不及待地离开自己的岗位,跑到陈州王的王驾之前献殷勤,一度让他的排兵布阵露出破绽,甚至差一点儿便被姜炎捕捉到了!

在那一刻,他可以很明显地察觉到,敌军的锋芒瞬间便改变了方向,准确地指向了己方露出破绽的那一处——那是田永年应该坐镇的大阵一角……

所以他当机立断地派出陈三流下场,取代了田永年的位置。

很明显的是,陈三流的表现要比田永年好得多,原先的破绽在随后看来,反倒更像是一种故意为之的诱饵,并且为战局的天平向他们这一方偏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之中露出了几分笑意。那几个一直跟着他的伙伴,如今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成长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家伙哩!

不过,他还是死死地盯着舆图,而且总感觉自己先前的安排似乎还隐藏着极大的漏洞……

就在这时,帐外响起了一个恭敬的声音:“陆帅有空吗?我家王爷请您一见……”

(本来打算更两章的,但是为了查个东西回看前面的章节,竟不知不觉看了两个小时……原谅我,明天写三章补偿。感谢大家的订阅。)

第三百零三章 再见陈州王

陆鸿很快便出了军帐,说话的那个人是一名王府的将军,虽然眉目间有几分阴冷,不过面上却是一团和气,恭谦谨慎的态度也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

至少此时陆鸿就对此人有几分好感,他认识这个人,准确地说,他知道这个人,并且能猜到对方的名字和身份。

“是王典军罢,久仰。”他客客气气地回了礼,微笑着说道。

那人见他掀帐而出的时候,眼中便闪过了一抹惊讶之色,似乎同许多人一样,在初见陆鸿之时都会惊讶于他的年轻和身量。

不过那人又和许多人不一样,他的眼中在最初闪过那一抹讶色之后,便很快地恢复如初。

而正是这份带着几分遮掩的意味,却更加让人多了几分满足之意。

“不敢,该是职下久仰陆帅!”那王典军谦逊地说。

此人名王兖,字子玉,原是进士及第出身,后来却投笔从戎,做了陈州王亲事府典军。

所以此人并不像寻常的军旅中人一般豪迈不羁,反而给人以平和从容之感,举手投足之间颇显涵养。

陈州王自领大军在陈州苦苦死守的时候,正是此人率一万余兵马在西华与陈州王遥相呼应,牵制住了数万唐军,这才得保陈州王所在的宛丘城屹立不倒。

陆鸿知道两人身份有些悬殊,虽然对此人颇有几分欣赏,但是也不便过多互谦,便点了点头,径直问道:“王爷现在何处?”

王兖略一躬身,伸手一引,说道:“请陆帅随职下来。”

说着请陆鸿先走,他自己稍稍落后一步,并且不停地指点着道路。

由于两军初步合兵,尚未来得及整合重编,因此驻营之时依然是阵营分明,其中陆鸿部因为吸收了太多地方杂牌军的缘故,营帐布置尤为繁复,甚至看上去有些杂乱。

王兖一面小心谨慎地在后走着,观察着两边错落的营帐,以及随意地走来走去,似乎无人约束而显得有些军容不整的各色士兵,心中暗暗纳罕。

这样一群乌合之众面对姜炎手下的精兵,按道理说应该一触即溃才是。这陆帅又是使了甚么手段,让这支军队形成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今日他们两军与唐军交锋之时他便明显地观察了出来,在那一片混乱的战场之中,陈州王带的兵虽然阵容齐整、兵甲鲜明,但是在唐军的冲击之下唯有严守阵型、苦苦支撑的份儿。

但是与他们并肩列阵的这支军队,却显出了罕有的彪悍,那种时而一往无前,时而凝立如山的气势,好似有节奏地来回变换。

并且在与唐军一段势均力敌的交锋之后,竟然用自己的节奏影响了对手,才能够在那看似绝无可能利用的极小破绽之中冲杀而出,一击奏效!

他的脑中直至现在还在不断地浮现着眼前这名年轻大将最后亲率骑军狂飙突进的情景,甚至看见了那个号称无敌的姜炎在面对辟水刀时的那一脸惊愕。

然后,姜炎的剑断了,战马人立而起,挡住那几乎必杀的一刀!

“怪不得能够五十骑破二十六营——传说果真不虚。”

王兖走着走着,忽然忘我地感叹了一句。

“甚么?”

陆鸿听见他说话,下意识地回过头来问道。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也辨明白了对方所说的那句话,笑了笑,转头继续前行,不再言语。

王兖那句话一说出口,便知自己失言,不过在看见了陆帅的反应之后,原本有些惴惴之心立即便得到了平复,只是看着对方的背影,心中难免还是存留着几分复杂难言的情绪。

而他并没有想到,陆鸿此时的心中,也对他产生了一些兴趣。

不过,这个兴趣并非来自王兖本人,而是来自陈州王。

看来陈州王的身边,早已不止于当年桃李园那些旧属了,比如这个王兖,在陆鸿初见这么几眼的直觉当中,便绝非简单的人物……

当年丰庆帝只因李毅一道毫无根据的诉状,便将当时的太子逐出东宫,却并未像历史上的许多故事那般,直接贬为庶人,或者软禁在神都。

而是“发配”至陈州,甚至保留了其开府的权力……

那么陆鸿便不禁产生了一些疑问:丰庆帝究竟有没有相信当年的太子意图谋反呢?

如果相信,那么这种处置显然太过轻松了一些,甚至有些为了贬谪而贬谪的意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