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348)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他将浴巾在腰上随意地一围,便抬起湿漉漉的脚从盆中走了出来:“况且他还要打太原……太原并不好打!”

李嫣此时早已忘了刚才闹别扭的事,奇道:“姜炎为甚么一定要打太原?”

陆鸿皱着眉道:“因为王睿在太原的根基太深,如果让临泉王进了城,凭借太原王氏庞大的影响力,肯定是一呼百应。如果他们再收了太原铁骑,那么很快便又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到时候姜炎就必须双线作战——但是南唐只有一个姜炎!这是他最大的弱点。”

“那他就不能各个击破吗?”李嫣问,而且问得似乎很有道理。

谁知陆鸿摇了摇头,说道:“各个击破虽然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如果先打我,临泉王便可以趁机收了河东道与河北道的兵,顺势坐大;而先打临泉王的话,等我收拢了关中周边的大军和司马巽的援军,就能抄了他的后路。所以这个法子不仅凶险,而且远远没有抢先拿下太原来的省力。”

李嫣明白了一些,却听陆鸿接着道:“况且……他如果能先王睿一步打下太原,临泉王没有安身之所,肯定会来投奔咱们。到时候,根本不用姜炎来打,只要他坐山观虎斗,等我们内部互相消耗完了就能不战而胜……这才是他最根本的目的!”

李嫣轻轻吸了一口凉气,忧心忡忡地叹道:“原来是这样……”

她看着陆鸿,目光之中带着几分热切与崇拜,然后忽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还是先把衣服穿上罢……”

陆鸿这才想起来自己只为了一条浴巾,却像个统帅一般在侃侃而谈,不禁老脸微红,连忙摘下了衣架上的半臂袍服,三下五除二地套在了身上。

“那啥,我先去陈州王那里交代一下,有些事晚做不如早做……”他有些尴尬地说着,并快速地转身出了军帐。

李嫣笑意盈盈地目送着他走出帘门,扫视了乱七八糟的军帐一眼,摇了摇头,弯腰开始拾掇起来……

陆鸿带着几名侍卫赶到了不远处的陈州王临时行宫,也就是龙门县衙的一处偏院。

走到门口时尚未等他通报,便看到王兖急匆匆地迎了出来,带着他进到殿里。

李安浑身扎着生布,独自坐在殿中出神,显然已经等候他多时了……

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谈话与安排

“殿下,伤势如何?”陆鸿看着他手臂、胸口和腿上的生布,有些关切地问道。

李安刚刚在丰庆帝门前哭了一场,眼眶还有些发红,脸上也带着几分淡淡的哀戚,眉头微锁,隐藏着挥之不去的愁意。

他指着身边的椅子请陆鸿坐下,这屋子不大,只相对地摆放着几张椅子。

李安等到侍女奉上茶来,才说:“想必李将军已经转告你了,龙门这边毕竟当着姜炎的锋芒,因此父皇打算退去韩城休养,后边的战事你有甚么计较?”

自打合兵以来,一路上他都对陆鸿言听计从,几乎便成了陆鸿麾下一名普通的领兵大将,此时遇到了困扰,便下意识地要听听陆鸿的意见。

陆鸿并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低眉垂目想了一会儿,这才反问了一个问题:“太子跟不跟圣君去韩城?”

李安浑身一震,随即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说道:“不,皇兄留在龙门……”

陆鸿点了点头,对此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只是说:“那就等。”

“等”这个字他对李嫣也说过,因为他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也料到了太子必然留在龙门,这是如今的丰庆帝最后也是唯一的手段……

战事未起的时候,这个手段曾经被用来牵制临泉王,甚至一直到王睿攻打泽州之后也是如此。

而现在,这个手段则被用来牵制陈州王……

在如今形势已经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任谁都能看得出来,李安已经不再是蜷缩在陈州的那个废太子,而一跃成为了守卫皇帝的主干力量。

守卫,有时候也可以看成禁锢……

丰庆帝没有任何理由不对此做一些甚么。

“等甚么?”李安有些不明白。

这么问并不表示他很笨,也绝对不能说明他的悟性很低,因为李安在与陆鸿对话的时候,下意识地便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而这恰恰是他所不擅长的,所以难免显得有些迟钝。

还没等陆鸿解释,却听旁边的王兖有些谨慎而谦卑地插了一句:“殿下,陆帅说的等待,或许是等司马将军,还有……还有二殿下罢?”

李安惊疑不定地盯着王兖,虽然没有向陆鸿求证,但是他已经明白王兖所说的是正确的。

他本就是个一点就明的通透人物,不然如何能修的这般风骨?

陆鸿也看了王兖一眼,心中对此人更加留意了几分。

怪不得陈州王此行并没有带着甫清先生与陈石,身边看起来并没有一个谋士,原来这王兖不仅能够胜任带兵陷阵的任务,还能身兼谋略之事……

这人虽然一直以来都表现得谦卑沉着,甚至有些谨小慎微,但是陆鸿却愈发地感觉此人不简单了。

李安既然已经明白,并且转变了思路,那么这些前前后后的因果便都能想得明白了,所以他也并没有再问甚么。

一时间这屋内便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

各人思考着各自的心思,或者在思考着同一个心思,但是未必便是以同一个角度。

陈州王李安当然是以他皇子,或者说太子角逐者、权力中心的角度。

陆鸿则是以战局掌控者、现阶段龙门城兵马总指挥的角度。

至于王兖,没有人知道……

或许无需知道,因为他在这个圈子当中,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

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谈话自然是十分省力的,根本无需将所有的细节都剖析个清楚明白,所以这段谈话并没有持续多久,陆鸿便起身告辞了。

他还有他自己的事情。

比如以丰庆帝的名义,再度向各地征召兵马勤王,同时传令各地,要求所有因为战斗或者迁移,与大部队失散的散兵游勇全部向龙门方向集结。

比如派陈三流与王正抓紧休息,准备向关中、神都、河东道等几个方向派遣斥候,监控太原事态发展、收集其他敌我情报。

比如派人向陇右道几个牧监去征调马匹。

比如派人挑选人马,准备万一太原被姜炎攻陷,便需慎重地考虑考虑,要不要在太原来龙门的路上搞一次伏击……

伏击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临泉王!

——在他的策略中,临泉王是绝对不可以出现在龙门或者韩城的。

想必不论是太子,还是陈州王,都是这个想法!

所以,他还有一件事必须去做。

拜见太子!

伏击临泉王这种事,是绝对不能以他陆鸿自己的名义去做的,也绝对不能由他自己提出这个方案,更加不能动用他的人马去做!

至少名义上不能。

但他还是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陆鸿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虽然看起来掌握着如今龙门与韩城绝大部分的人马,但是并不代表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哪怕是符合绝大多数人们利益的事情。

因为在他的身后,还有丰庆帝、太子、陈州王三双眼睛在盯着。

即便他深深地明白这件事非做不可的,但是他想尽量从中抽身出来。

毕竟杀死当朝二皇子、临泉王,是一件足以诛杀三族的大罪。即便短时间内不会对他有任何影响,但是谁能保得准将来?

就像李嫣说的,他害怕,害怕李安的变质,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这件事绝对会成为他身上的一个绝大隐患……

所以他得去拜见太子。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由太子出面来做这件事情……

更何况广平还来找过他,至今也不知道是所为何事,正好也一并处理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