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379)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南唐发生大事了,而且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想着这些,脚步越走越快,然后在经过一处废弃的砖窑时,伸手向某个极隐秘之处招了招,然后一个极瘦小的身影悄无声息地窜了出来。

“带信到绛州找陆帅……”然后他将嗓门压得极低,细声细气地说了几句甚么。

这些话不仅说得低,而且根本不是“人话”,即便被南唐人偷听了去,也绝不知道他在说些甚么内容。

即便是听他说话的这名斥候,也只是一知半解——如果要准确地传达这个情报,与他接头的人必须得是跟着陆鸿的老兵,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保海县三河镇人,因为这段消息里面,完全都是用三河镇最别嘴的方言说成的……

这名斥候虽然不懂这种放言,但是他很快便用读音相近的字抄了下来,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赶往西南边的一处废弃的村庄——那里有马。

陈三流看着他的背影,然后回望了一眼晋州城的方向,便径直向下一个联络点走去。

……

……

南边确实乱了。

这在陆鸿情形之后的第四天,便已经确定了这种猜测。

昨天王正给他发来的最后一份情报说:守在壶关的唐军于大前天,天蒙蒙亮时悄然弃关南下,行不到十里地,便在一处深草甸子外遭到了惨烈的伏击!

埋伏在那里的,是另外一支唐军。

那支唐军从一天前便已经埋伏在了此处,王正的人早就盯着他们多时了——从他们鬼鬼祟祟走出东北方的平顺城的那一刻开始。

之前小王正还以为泽州的司马巽,或者相州的韩清大将军要来,因此他急忙派人向两面通报,谁知道被他派出去示警的斥候,一直走到相州城和泽州城,也没在路上瞧见友军的一兵一卒……

一直到这一天早上,在草甸子中埋伏了一天两夜的五六千唐军,突然从斜刺里冲出来,向着壶关的三万多守军狂砍的时候,王正的手下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事实上,这种情况绝不是偶然,也绝不是个例——神都的唐军伏击了陇州撤下来的友军,然后在南下的途中,于子午谷撸起袖子自相残杀。

等他们互相之间打得筋疲力尽,并且握手言和、再度合兵南下之后,在上津和黄土两城遭遇了另一支友军的偷袭——那是一早便从长安退出来的唐军……

神都唐军在艰难突围之后,只剩下二千余人。

刚刚渡过汉水,连气都没能喘匀,就被丰利城中,原本负责替他们这些前线军输送粮草的队伍给包围了,营校尉以上的军官,一个不留……

之前得了胜利的长安唐军,在成功灭掉大部分神都唐军之后,也并没有能够得意多久,便在新野和南阳接连遇到守军的阻击。

在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兵马之后,他们绕过邓州、襄阳,千里迢迢、忍饥挨饿到达淮南,却被卷入了南唐淮南道与山南两道之间的混战之中。

最后从长安前线回到都城建邺的一万多人,被占领建邺外郭城的守军接入了城内,最后分崩离析在攻打皇城的战斗之中……

许多人或许会对这场闹剧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对于周人来说,这种事情原本是他们早已考虑过的,甚至早就对这种境况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只不过因为控制得好,所以并没有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罢了。

要分析起来也很简单——唐帝驾崩,但是这位种马一般的男人,从十六岁封王,到二十八岁登基,再到四十七岁驾崩,三十年的时间,总共生了三十七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其中一直跟在姜炎身边,转战于晋州城的是老六和小十四,把晋州城打成稀烂的就是这两位。

唐军打下长安之后,出任长安留守的是老三;打下神都的,是老十,最后出任洛阳留守的,是老七;担任陇州刺史的,是小十二。

老七、老十先做掉了小十二,然后在子午谷互相干了一架,然后又和好,接着在上津和黄土两城,被久等了的老三双杀!

老三比较能耐,一路从长安杀回淮南道,遇到了关系不错的小十九,顺便帮小十九解决了山南两道的老八、小十五,随后想来想去还是干掉了小十九,独个儿进了建邺城。

建邺城里接应他的,是老大,守在皇城里的是老二。

最后做了新皇帝的,是老幺——也就是两岁半的小三十六……

三十七早在一岁的时候就夭折了。

在老三攻城死后,老大倒是成功地攻破了皇城,弄死了老二,但是架不住还有比他更厉害的,也就是他那位已经失踪了二十多年的小叔……

说起来,兄弟三十七个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因为生的早,曾经在小时候有幸见过这位,当年被誉为“天才”的小叔。

后来小叔被封为南充郡王,期间断断续续回到建邺几回,待他还算不错。

即便是三十二岁的老大,这个唯一见过小叔的皇子,如今再见到李嗣原,对他的印象也只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只言片语……

他不明白,小叔是怎么出现的,又为甚么会出现,但是当他看见自己那位死鬼父皇的尸体的时候,他便明白了。

然后他就自刎,随着他的父皇一道儿走了……

虽然外面都说,他的父皇早已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而且也有无数的人预测他绝对活不过五十岁!

但是他这个做老大的最清楚,他的父皇就是天赋异禀,年轻时便号称“连御十一女”。

即便是后来年级大了,每夜也都必须宫女陪侍,在这方面丝毫不见老态!

所以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是他的父皇还是死了,而且究竟没活过五十岁。

死相有点儿难看。

脸很青,眼很白,嘴唇,很紫……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个帝国的崩坏

老唐帝的儿子们很多,但这不是问题。

问题是,那位已经死去的唐帝,对于任人唯亲这种事情,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执着!

比如武晏,是他二郎家的老丈人。

比如姜炎,是他六女子安乡公主的驸马。

比如独眼王邹震,是他八女子信宁公主的驸马。

比如他的那些个儿子们。

正是这种任人唯亲,又用人不疑的,可恨又可贵的精神,可怕地结合在了一起,才在他不幸死去的一瞬间,便将这个国家分成了数十个散落在大唐各处的小块。

姜炎从来就瞧不起他的同僚们,因为他的同僚们都是这些个鸟货色,都是先帝的亲信,都是一群靠着裙带关系爬上来的蠢材!

这是他一直以来都抱着深深怨念的事情。

当然了,这些唐帝的亲信当中,还是颇有几位称职的,比如无敌于天下的姜炎,比如很被姜炎赏识却不幸英年早逝的邹震,当然了,那位三皇子也还不错,从年初大军出动以来,一直到全盘崩溃之前,他在南唐左路军的表现,都只能用“出色”来形容。

左路军在大战开端之时,行动之迅速,攻伐之果决,加上最后所取得的巨大优势成果,这种事迹不管放在那一场战役之中,都是相当耀眼的成绩!

可也正是这位表现得最出色的三皇子,给这个一夕崩坏的帝国带来的打击最大,也最彻底。

同样类似的事情差一点儿就发生在了大周——在丰庆帝与太子同时犯病昏厥的那段时间里,谁也无法想象,如果丰庆帝在那一次不幸驾崩,那么拥有正统派支持的太子,与各自势力强大的临泉王、陈州王,显然也会有一场类似的大战……

当然了,一切都只是可能,丰庆帝没死,所以他的国家保存了下来。

唐帝死了,而且死在旁人的精心策划之下,那么他的帝国自然就无法保存!

陆鸿这些天以来,一直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

这一场闹剧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偶然发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