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425)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而那户部侍郎刘祯,与陆鸿之间的联系就要更转一个大弯了!

不过其中的关联也并非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实在要分说的话,只需一句话便可:此人是花大爷的门生!

其实不仅如此,这刘祯写的一手好诗,又是新乐府派“白元张王”之后的第五号人物,也是唯一一名,留在京中担任要职的新乐府派骨干。

如果这么论起来的话,似乎吏部侍郎杜预,与陆鸿的关系最是疏远一些。可是此人还有一桩亲戚,在此不得不提——杜预的次子与曹梓的长孙女,最近刚刚结了亲!

这么一来,杜家那位新婚的杜二郎,就要管陆鸿叫一声“表姊夫”……

总之这么七弯八拐,攀论起来还是亲戚。氏族之间联姻的效果,在此便显现得淋漓尽致——两个原本看起来毫无干系的人,却因为儿孙辈的姻亲,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是同在外乡之时,这种联系便显得尤为紧要……

就当这三位围坐一圈,再度就眼前的局势交换过一次意见,并且再次得到很不乐观的结果之后,老驿馆的门外,终于响起了一阵急促却整齐的马蹄声。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难

也不知是因为老驿馆的地龙停的特别晚,还是因为屋内煮茶的炉火过旺的缘由,几位按察使都觉得有些许闷热、压抑,而且纷纷感到口干舌燥。

陆鸿坐在他们的对面,凝眉苦思,半晌也找不出一条可行的对策来……

汤柏与刘祯两人,将此行的主首杜预夹在中间,三人并肩而坐,皆默然无言。

若要论叙辈分的话,刘祯因为花大爷的关系,要低于陆鸿一辈,叫一声“师叔”;汤柏与陆鸿平辈论交;而杜预,因为陆鸿是杜二郎的表姐夫,因此老杜要高过陆鸿一辈。

但是现在大家谈的是家国要事,而不是论辈分、讲亲情的时候,所以,四位很有关系的人初次相见,都没有甚么热情话说,也没有多做攀交,反而在杜预等三人的一顿倾诉与乞援之后,气氛便陷入了一片僵局。

其实洪成对于这次按察使的目的,只猜到了一半。

明面上,按察使确实是为了各地叛乱的事情而来,说是要巡视各道,其实直接就穿过淮南道,直奔到了江南。

说起来,兵患这一点并不是无法可解的事情,也绝不至于使得陆鸿与三位按察使,如此愁眉苦脸、不知所措。

真正让他们束手无策的,是这些人在巡视的背后,背负着的那件不为外界所知、极其重要的事情,而就是这件事,使得如今屋内的气氛显得异常严峻。

或者说,这件事令得整个天下的形势,都严峻到了极点!

太子——第三次昏厥了!

而且今日不同往日,这一回上太医们尽管使尽了浑身解数,却再也无能为力。

“太医说,太子至多活不过四月开外!”杜预见压低了嗓门说道。

陆鸿不想问太子如今是怎样吊着命的,他知道太医们自有办法。但是即便如此有办法的太医,也只能将太子的性命留到三月底而已……

过了三月呢?

没有人知道,否则朝廷也不至于急急忙忙派遣三位大员,打着按察使的旗号,火急火燎、没头苍蝇一般来找他这个不声不响的当朝第一大臣……

“圣君怎么说?”陆鸿问道。

这个问题不能不问,丰庆帝的态度,显然是日后所有走向的关键。

杜预同刘祯、汤柏对望了一眼,都摇了摇头。最后还是汤柏说道:“圣君只下令太医务必治好太子……”

陆鸿的眉头刚要重新皱起,并且正打算为丰庆帝如此意气用事而感到不满时,边上的一个声音却打断了他。

“不,圣君不是这么说的。”刘祯纠正了汤柏的说法,“圣君是说:‘务必治好我的儿子’!”

陆鸿紧锁的眉头蓦然一轩,抬起头来望着三人,问道:“圣君真是这么说的?”

杜预点点头,道:“不错,一个字也不差。”

陆鸿的心中,好似被甚么东西给触碰了一下,他从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中,深切地感觉到了丰庆帝内心中隐藏的情感——那是一种与帝王权势毫无关联,最纯粹的父子亲情……

他有些动容,也有些感动。

之前因为丰庆帝迟迟没有做出决定,而感到的不满与困惑,在这一瞬间,全都烟消云散……

至于丰庆帝应该做出甚么样的决定,自然是另立储君,重新打算!

或许正是这一点,使得朝中的大臣们,再没有任何理由去责怪这位孤独的皇帝,也没有任何办法狠下心来逼迫皇帝做出任何选择。

所以他们只能来找他。

陆鸿沉默半晌,才问道:“曹相和崔相,又是怎么个想法?”

杜预道:“曹相没有表态。崔相的意思很明了,要尽快在确立太子人选,同时及早对黔中道、岭南两道做出安排……”

他的话只说了五分,但是其中所表达的意思,陆鸿已经完完全全地接收到了。

几个月前,丰庆帝为了正式保扶太子,将陈州王派往岭南道、武孝宜派往黔中道,并且让陆鸿统领江南两道。

这一手安排看似毫无玄机,甚至看起来像是对有功之臣的分封奖赏。

但是在明眼人瞧来,却是一记极为巧妙的散手——江南两道之中,江南东道断绝岭南道北上之路、江南西道扼守黔中道腹背要冲,丰庆帝仅仅使动陆鸿一人,便看住了两位足以威胁太子之位的对手,显然是出于精心安排,也将丰庆帝的智慧和手段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这些按察使找到陆鸿,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像杜预刚才转达的,崔相的想法:及早对黔中道、岭南道做出安排……

至于是怎样的安排,还要看陆鸿的意思。

这两道的人马,是放是阻,都要陆鸿一言而决!

放武孝宜,则阻陈州王;放陈州王,则阻武孝宜!

如果两人都不选,而空着东宫之位,那么很有可能两处都要蠢蠢欲动。所以,崔相才要尽快确立人选,并且提前对两地做出放、阻的安排。

“我已经把突骑军派到洞庭去了。”

陆鸿没有直接表示他的意见,而是说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但正是这么一句轻飘飘,看起来只是一手单纯军事安排的话,却让对面三人同时变色!

洞庭,那是看住了黔中道,而使得武孝宜动弹不得的一着棋子……

“您打算迎陈州王进京?”杜预惊声叫道。

汤柏与刘祯两人,也都露出了紧张而踌躇的神色。

很显然,这三人都不怎么倾向于陈州王这个人选。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如今还没有做出明确选择的决心和勇气……

谁知陆鸿摇了摇头,又缓缓地说道:“在这之前,我已经先将司马巽派到了广州。”

陈州王就在广州……

三位按察使顿时松了一口气,同时脸上都表现出轻松快慰的神情。

刘祯忍不住心悦诚服地叹道:“陆帅不愧是陆帅,原来早早便做下了布置……这么一来,朝廷在进退之间,便从容得多了!”

他拍了一记马屁,另外两人也都点点头,对此表示同意。

这三人中,除了汤柏是深知陆鸿的手段之外,不管是杜预还是刘祯,对他都是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人,今日总算是当面领教到了几分厉害……

陆鸿此时却没有就着话题深谈下去,而是转回来问道:“那么,如今各地兵患,到底严重到了甚么程度?”

杜预嘴巴张了张,却没说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汤柏。

老汤是兵部侍郎,这事确实是在他的职分之内。

于是他开口说道:“其实兵患的消息,一个月前就有风言风语传到神都了。主要在黔中、山南、剑南一带,可是这三地经略都很默契地隐而不报,因此朝廷既没有确切消息,也没有应对之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