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142)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众人一见是李跃,纷纷住手,退到各自的阵营。

即便下了这么多功夫,却依旧没有彻底让他们放弃门户之见。

“将军……”黑云将急切的想要辩解。

李跃大手一挥,“某思虑不周,还望诸位勿怪!”

一瞬间,周围乞活军的怨气去了大半。

那员带头的老卒道:“将军,非是我等不听军令,而是事出有因,我们雷泽乞活军几十年在一起过活,如今分开的分开,裁汰的裁汰,兄弟们实在不忍心。”

“我等听将军号令前来驰援,总不能让我等妻离子散吧?”另一人道。

“原来如此。”李跃扫了一眼周围观望的其他乞活军,大多也是同样的神色。

越鸟南栖,狐死首丘。

华夏自古便重视乡土和亲情,这也是宗族门阀总能够崛起的原因,一茬又一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强行隔开他们,只会让人心尽失,成为一支乌合之众。

整合也罢,改革也好,都要顺应形势、人心,不然只能激化矛盾,李跃记得历史上曾有一事跟如今颇为相似。

五代的后梁强行分拆魏博牙兵,牙兵们也是不愿分开,干脆投降河东李存勖,后来这支人马攻入汴梁,成为后梁的掘墓人……

乞活军虽不如牙兵桀骜不驯,但也是有脾气的。

周围乞活军都眼睁睁的望着李跃。

李跃道:“三日,三日之后,本将会给诸位一个更周全的办法。”

整合必须进行,不然松散的乞活军无法拧成一股绳,还会称为巨大负担。

“多谢将军体察我等!”众乞活军一阵欢呼雀跃。

李跃却将脸一板,“大敌当前,尔等内斗,已然触犯军法,所有人领二十鞭!”

军法既然立了,就要严格执行,不然约束不了他们。

此事也是一个让军法深入人心的好机会。

“我等甘愿受罚!”乞活军黑云军没一人反对,全都脱去上衣,成排而立。

亲卫们提着马鞭上前,噼噼啪啪的抽打起来。

二十鞭下去,没一人惨叫求饶,这让李跃对雷泽乞活军刮目相看,周围观看之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

回到城楼,李跃苦思冥想。

不能将乞活军完全当成一支军队,解决了乞活将,不等于解决了乞活军士卒。

他们所求是不分开,但不裁汰老弱,乞活军的战力永远上不去。

李跃要的是乞活军能为自己所用,不再是松散的部落性质,能如臂指使,敢打硬仗。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干脆再设一支南军,与黑云军并列,效仿当年魏武帝的青州军,以及汉末黄巾军三十六方的办法。

乞活二字实在有些刺耳,以南军取而代之,按照地域,兵力超过千人为督,不足千人则为尉。

如长垣督、雷泽尉等等。

父子叔侄皆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好处,自古便有俗语: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亲人在军中能守望相助,而不会轻易溃散。

各督各尉,照例设置典军、司马、屯田使等职位,用来协调各地,组织生产和训练。

战则集合青壮精锐出兵,由黑云将领军,不战则各自归辖地屯田、训练。

南军上阵杀敌者享有黑云军同等的封赏,其健锐勇猛者,也选入黑云军,立功后升黑云将。

等同于缩减版的府兵,南军也等同于黑云军的预备役。

北魏隋唐时期的府兵并非凭空而来,也是从秦汉时期的屯垦士卒演化而来。

花了两天时间,梳理各种细枝末节,然后请来乞活军中有名望的老卒一同商议。

这已经是李跃能做到的最大让步了,兼顾了各自的利益。

在李跃的悉心讲解下,老卒们纷纷点头,“只要不使我等骨肉分离,听凭将军号令!”

听到立功能封赏土地,升为黑云将后,一个个眼神亮了起来。

李跃道:“话说在前面,以后征战,你们可要自带粮草、军械,击败敌军,除了军功,还有丰厚赏赐。”

“哈哈,此乃小事耳!”老卒们大手一挥,能跟在黑云军后面捡现成的,求之不得。

他们不反对,李跃就让黑云军在南军中宣导,也缓和两边的关系。

这一次顺利多了,再无对抗之事发生。

南军创立后,兵力只剩下两万三千余人,但战力却大为提高,关键被李跃实际掌控,不会再跟以前一样,一言不合,掉头就走。

加上黑云军,李跃手上的兵力近四万,瞬间成为大河以南数一数二的力量。

整合完内部,李跃目光转向外面。

兖州牧加盖了玉玺,拥有合法效力,黑云军肯定不能局限在陈留一地。

尚有东郡、东平、济北、泰山、济阴、任城、高平等八郡国五十六县。

羯赵在兖州设有刺史,治所初在廪丘,后迁至郓城,羯赵称霸北国,又迁至鄄城。

石斌当日被围时,四面求援,鄄城也曾集结七八千大军,试图救援,后见陈留被攻陷,兖州各地乞活军云集响应,被薄武一通恐吓,又缩了回去。

兖州刺史在兖州牧之下,李跃毫不客气的以兖州牧身份,下令兖州刺史刘启速来陈留议事。

陈留在兖州的最西端,地域上更靠近豫州一些。

鄄城就在北面的东郡,李跃一脚就能踩过去。

命令发出后,不出所料,刘启不仅无动于衷,还征调各地兵马入鄄城,加强防守。

“刘启,中山刘氏出身,乃刘司空族侄,当年石虎破段辽后,俘获刘司空子侄数人,以刘群为中书令,以刘启为尚书仆射、兖州刺史。”张生野读着搜集来的情报。

石虎早年被刘琨所虏,后石勒攻陷冀州,刘琨欲联合石勒共抗匈奴汉国,送还了石虎。

有这层关系,石虎对中山刘氏一直不错。

刘启身上的文人气息多过武将,任兖州刺史六年,招抚流民,开垦荒田,将兖州治理的不错,比纷乱豫州强上不少。

看刘启的架势,要为羯赵尽忠了。

李跃盯着地图,忽而一笑,“此人不过一书生尔!”

他将兵力收缩至鄄城,岂不是将其他郡县拱手相让?

李跃遂下令诸郡太守,前来陈留觐见。

东面的济阴与陈留相邻,知道躲不过,老老实实的前来觐见,其他的东郡、东平、济北、泰山、任城、高平等郡继续观望。

“末将愿率一军直取鄄城,擒刘启来献!”徐成拱手道。

有强军在手,还有羯赵的诏令,名正言顺的出兵,刘启一介文臣,焉能抵挡?

李跃摇头道:“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中原百战之地,遍地蓬蒿,难得兖州有一线生机,不可再遭兵灾。”

石虎已死,刘启最大的靠山已经没了,羯赵剧变在即,李跃倒想看看刘启怎么选。

如今,李跃手上捏着荥阳、陈留二郡,加上一个投降的济阴郡,三郡之地二十九县,已经膨胀的非常快了,很多地方还未实际控制。

时间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以如今黑云军的实力,东郡肯定是能打下来的,但东郡中多是晋人,同室操戈,为中原大地雪上加霜。

而且陈留城外,石遵的兵力不断增加,这个时候,李跃自然不可能抽调兵力去攻打东郡。

“到了跟石遵谈一谈的时候了!”李跃站在城楼上,望着东面的大营。

几万大军堵在家门口,实在让人难受,他不过日子,黑云山还要发展。

不过谈判需要技巧,主动找上门,天然矮人三分。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去溜溜,南军整合完毕,也该拉出去试试水。

一道军令,不到一个时辰,南军在东城外集合。

比起之前乞丐一般的乞活军,如今的南军颇有一番新气象,近三成的士卒披着皮甲,手持长戈,背挂弓箭,阵容谈不上多鼎盛,但至少不用光着屁股满地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