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145)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姚弋仲、蒲洪成名已久,皆是当世雄杰,而近两年来,中原又崛起一股势力,斩除梁犊,名震天下,年纪与慕容垂相仿,所以多留意了两眼。

慕容儁望着自己的亲弟弟,目光忽闪忽闪的,“邺中虽乱,邓恒据乐安,兵强粮足,今若伐赵,东道不可由也,当由卢龙;卢龙山径险狭,虏乘高断要,首尾为患,将若之何?”

正面进攻,会被乐安的邓恒部挡住。

若是走卢龙道,则会被赵军切断在山道之中。

慕容儁不是不想攻取河北,只不过对这位气势逼人的弟弟心有余悸,早年慕容皝就有心立垂为世子,但因长幼有序,垂年幼而作罢。

一旦慕容垂领兵攻赵,手上权势必然增大,对慕容儁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

兄弟阋于墙,是慕容家的传统艺能。

慕容垂拱手道:“邓恒虽欲为石氏拒守,然其将士顾家,人怀归志,若大军临之,自然瓦解。臣请为殿下前驱,东出徒河,潜趋令支,出其不意,彼闻之,势必震骇,上不过闭门自守,下不免弃城逃溃,何暇御我哉!然则殿下可以安步而前,无复留难矣!”

等于脏活累活他全干了,慕容儁只需要在后面捡现成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慕容儁只能点头,“当尽起国中大军二十万,攻伐石氏,夺取河北,问鼎天下!”

慕容家立国时,便一直不断进取。

百余年来,从辽东边角,一步一步杀入核心,最先以棘城为都,后迁至辽西柳城,改为龙城,诸部向西,进去中原之意昭然若揭……

广宗郡,上白城下。

数万大军围的水泄不通。

然而广宗毕竟是乞活军大本营,外敌一来,立即同仇敌忾起来,坚决抵抗张豺临时招募起来的四万大军。

张豺收到来自陈留的提醒,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黑云贼言而无信!更无信义者,刘国狗贼!还有张举!”

他一边咒骂着别人,一边将信揉成一团。

在他眼中,所有人都是背信弃义之人。

原本谋划好的,就在邺都中捕杀李农全家。

从兄张举一向与李农交厚,提前泄露了风声,李农逃奔广宗,方有今日之事。

“他娘的,李农屡战屡败,为何还能挡我?”张豺气的直骂娘,原本以为手到擒来,却没想到上白久攻不下,更让士卒们离心。

“司空深孚人望,兄长不该此时动手。”张雄泄气道。

更危险的局面不是石遵六万大军杀来,而是邺城中的羯人不愿听他兄弟二人号令,很多“国人”主动逃出邺城,向南投奔石遵。

石遵声势日盛,兵力从六万膨胀至九万,号称二十万大军。

黎阳、顿丘、荡阴等重镇不战而降,纷纷打开城门,迎接石遵。

而石遵原本就以善于教化而深得人心,当初石虎就曾在石遵、石斌之间犹豫不决,最终担心重蹈石邃、石宣之覆辙而立了年幼的石世。

“汝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撤军,回邺都。”若是知道李农这么难搞,张豺绝不会动手。

但现在后悔为时已晚,兄弟二人愁眉苦脸,面面相觑,身边一个出谋划策之人都没有。

起事之初,张豺的聪明劲儿全都没了,躲在幕后玩弄阴谋和站在台前主导大势,完全是两回事,张豺已然驾驭不了形势。

大军返回邺城,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来。

城中羯人、赵人都不支持他,带出去的四万大军,回来的只有两万七八千,逃散都有一小半了。

张豺连杀数十人,却依旧不能制止邺城之人投归石遵。

张雄幽幽道:“不如投降彭城王……”

张豺内外交困,手上一支能战的人马都没有,连旧部都快指挥不动。

而他欲杀李农,将羯赵境内所有的汉臣都得罪了,王谟、刘群等闭门不出。

汉臣不追随他,羯人更不可能,石世被立为太子才数月,没有丝毫声望,更不可能服众。

随着石遵的步步靠近,似乎只剩下这一条路了。

邺城之中大量的“国人”根本不会听他一个晋人的号令。

听到亲弟弟的提议,张豺心动了,“彭城王宽宏大度,兴许能容我?”

第一百七十三章 江东

烟波浩渺的大江东奔而去。

瓜州渡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渡口上力夫、仆役忙碌着装卸货物。

江东被东吴经营百年,衣冠南渡后,大量没有“衣冠”的百姓也跟着南渡,让江东如烈火烹油一般繁荣起来。

不过跟渡口边停泊的小船相比,江面上的那艘五层赤楼帛兰船异常显眼,船上旌旗林立,士卒披甲持矛而立,船身饰以锦帛,桅杆上悬着一面“征北大将军的”的大纛,随着江风徐徐飘扬。

江东最有权势者并非王谢荀殷,而是征北大将军、都督徐、兖、青、扬诸军事、兼任徐兖二州刺史的褚裒。

其女是当今太后,其外孙便是当今江东之主司马聃。

尚书令顾和、扬州刺史殷浩皆是其故旧。

其妻谢真石乃谢氏女,小舅子正是西中郎将、假节、督扬州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谢尚。

早年康帝驾崩,新君司马聃年幼,王胡之、何充等人便上书建议让褚裒总揽国政。

褚裒惧遭人猜忌,便上疏请求出镇京口。

楼船之上,褚裒望着浩浩荡荡江水,心中也不免激荡起来,就在五日之前,羯赵的扬州刺史王浃以淮南投降江东。

西中郎将陈逵进兵,乘势收复寿春。

压在江东头顶上的一把利剑就此折去。

不止是寿春,徐州也暗中投附褚裒,还有羯赵豫州刺史张遇也派人联络江东。

江东形势一片大好,仿佛整个中原都在渴望东晋北伐。

褚裒此番南下,正是为了游说江东朝廷,乘羯赵将乱,主动北伐,一举收复故都。

而南下之前,他就已经派前锋督护王颐之直奔淮北重镇彭城,督护麋嶷进军下邳,赵军望风而溃,麋嶷兵不血刃拿下下邳。

“大都督此番北伐必定马到功成!”一旁的谢肃恭维道。

谢、褚情同一家,谢肃兵败黑云山之后,被送到了荆襄桓温处,桓温又送回建康,谢家颜面尽失,免去了散骑常侍之职,贬到京口大营担任参军。

“吾秣兵历马六载,麾下将士皆是北地侨人,勇烈善战,今可一战而克洛阳,再战而直捣邺城!”

这并非是褚裒的狂言。

衣冠们都南渡了,压制江东士族,占据建康朝堂,而北地南下的流民大多被安置在江北侨郡之中。

褚裒麾下四万精兵,粮草充足,装备齐全,部将王颐之、麋嶷、王龛、李迈勇冠三军。

“大都督此时进兵略有不妥。”谢肃拱手道。

褚裒正在兴头上,却被人打断了,不悦道:“这是为何?”

“中原百战之地,大都督已得寿春、彭城、下邳等重镇,亦屯兵淮北,坐观北国之衅,召聚流民,石虎虽卒,然其爪牙姚弋仲、蒲洪、段龛等依旧犀利,今石遵首作俑者,其后必有人效焉,大都督只需作壁上观,便能坐收渔利也,待羯赵国力耗空,大都督提淮北流民北伐,必事半功倍!”

谢肃原本底子并不差,兵败之后,经过挫折,人也沉稳多了。

褚裒为人谦和,不然当初也不会辞去录尚书事之职,而效仿郗鉴出镇京口,远离朝堂是非之地,“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汝言甚合时势,此去建康,禀明陛下之后,吾便提兵北上彭城,坐观中原大战!”

与褚裒一同上表请求北伐的还有江陵桓温。

灭掉成汉之后,桓温并未在蜀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占领成都仅仅一个月,便提兵返回江陵,只是将蜀中人口迁出一部分到荆襄。

这也导致蜀中空虚,成汉余孽时叛时降,王誓、隗文各拥兵万余,不过都成不了什么气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