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159)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在座的士人、豪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崔瑾。

崔瑾淡然一笑,“大都督勇武闻名天下,然则刚极易折,河北诸族林立,单凭勇武,能镇一时,能镇一世乎?且我黑云军旦夕之间攻破薛城,生擒司空,战力不在大都督之下,诸位皆为中原望族,华夏名士,羯人残虐我土我民,诸位莫非还要助纣为虐?”

“哈哈哈……”众人相视而笑。

崔瑾也微微一笑,其实说再多都无用,兖州归不归顺,不是看谁牙尖嘴利,而是看泗水之战的结局。

平梁犊,是黑云山扬名之战。

攻陈留擒杀石斌,是黑云山立威之战。

而现在的泗水之战,则是黑云山立足中原、乃至立足天下之战。

哪怕只是挡住或是击退石闵,便可以向天下宣示黑云山能在中原站稳脚跟,有实力庇护这些士人、豪强,以及中原的华夏百姓!

战争永远都不是仅仅只有战争而已,背后还有很多东西。

兖州士人豪强能走到今日,没有一个人是蠢材,尘埃落定之前,任凭崔瑾说破嘴皮也不会轻易选边站。

“崔太守,刘使君有请!”一掾属在堂外拱手道。

众人神色一动,以前刘启见崔瑾的时候,都是当着他们的面,而在大张旗鼓的单独面见,意味就有些深长了。

崔瑾向众人拱手,然后跟着掾属去了内堂。

堂中已经煮好了茶,两张细藤软席,几张屏风,画着山水鱼鸟,为堂中增添了些凉意。

五十余岁的刘启依在一张蜀锦凭几上,正目光炯炯的望着崔瑾,额上挤出一个深深的“川”字。

“晚辈拜见刘使君。”崔瑾做足了礼数。

“崔太守多礼,听闻阁下与黑云帅手足情深,敢问黑云军之志。”

八王之乱以来,能打的人比比皆是,苟晞、刘琨、祖逖、李矩、郭默、苏峻等,但最终都失败了。

“驱除羯奴,复我汉家之河山!”崔瑾不卑不亢。

刘启品咂了一番,忽然大笑起来。

崔瑾却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刘启笑完之后,脸色却忽然变得伤感起来,“好志向,我刘启愿举兖州归顺黑云山!”

这转变让崔瑾措不及防,“使君……”

“若非汝黑云军出手,这二十万乱民只怕尽皆沦为枯骨,前者救治瘟疫,某亦有所闻。自魏末以来,鲜有以天下苍生为念者,不是争权便是夺利,自相残杀,终引得胡人攻入中原,华夏几无遗类,当今天下皆以杀伐为能事,唯李行谨活人无数,可谓英雄也!石闵虽强,却是羯人大都督,而非赵主,今手握大权,勇猛好战,杀伐无度,而无安邦定国之韬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刘启给崔瑾斟了一杯茶。

崔瑾不禁刮目相看,中山刘氏之传承还在清河崔氏之上,能在这世道爬上一州刺史位置之人,岂是泛泛之辈?

其领兵出战能力平平,但眼光却颇有独到之处,尤其擅长治理一方。

“如今北国乱起,天下人心皆思慕故国,江东只需一旅北上,便能掀起滔天之势,大河以南可尽归江东,然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褚裒数万精兵拒守坚城,却一矢不发,闻风而遁,弃二十万百姓于不顾,大好形势付之东流……”

说这么多,说明他已经想的很清楚了。

其实兖州不投降黑云山,能投降谁?

羯赵不会容忍一个心向江东的兖州刺史存在,刘启若对羯赵忠心耿耿,也就不会与褚裒眉来眼去的。

崔瑾深深一揖,“使君深明大义,中原百姓之大幸也!”

刘启轻笑一声,“非是深明大义,而是趋利避害,薛城一战而擒李司空,黑云军战力不在石闵之下,此时不归顺之,难道要等李将军击退赵军后,提兵围困兖州么?”

第一百九十章 激将

“石闵这是疯了么?”一向以厮杀为乐的魏山也忍不住惊叹。

泗水之中,尸体已经堵满了河道。

六月末的天气,血腥与腐臭冲天,河水上面黑压压的一层苍蝇,十几只乌鸦在上空盘旋。

赵军前前后后发动九次猛攻,开始时还是高力禁卫为前锋,后来则变成各地的郡国兵,在黑云军的严防死守之下,伤亡六七千之众。

时常可见北岸有逃卒被按在河边斩首,尸体就此抛入河中。

夜深人静时,常能听到北岸隐隐约约的哭泣之声。

“这便是石闵。”李跃心情略有些烦躁。

石闵幼年时便被带在石虎身边,其行事风格与石虎颇为相似,杀性太重了。

年纪稍长,虽勇猛无畏,却一直被压着,如今掌羯赵内外大权,自然变本加厉。

李农从鼻孔中笑了两声,“久守必失,永曾手握十余万大军,前仆后继,汝能抵挡几时?”

原本以为能挟持李农跟石闵谈,但石闵却没丝毫兴趣,明知李农在黑云军手上,却一直没派人过来谈。

而任何谈判都是建立在不想打的基础之上,李跃不想打,但石闵意犹未尽。

这场谈判也就难以达成,谁先开口,谁就落于下风。

“司空言下何意?”李跃望着他。

“永曾可容人在其下,不可容人在其上,你若投降,荣华富贵依然可保,还能位列朝堂,你若不投降,只怕……”李农欲言又止。

“黑云山怎可投降!”魏山怒目而视。

李跃却笑了起来,“在下为何要投降?”

李农扫了一眼周围群情汹汹的黑云将,笑而不语。

之所以不愿打,是想保存实力,还未到决裂之时。

石闵是赌徒,见人就一股脑的全部押,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难道司空真以为我黑云山怕了石闵不成?”李跃笑容逐渐锋芒毕露。

李农道:“行谨啊,人当认命时便要认命,你黑云山原本只是一群草寇流贼,一朝得势,便不知天高地厚,河北千万之众,披坚执锐者百万,黑云山迟早化为齑粉也!”

周围黑云将大怒,有人指着李农骂道:“汝欲我等与你一般,作羯奴之狗耶?”

“枉汝还是晋人,骨头却是软的!”

更有人直接拔刀,目视李跃,只等一句话。

李农言语刻薄,与平日敦敦长者的形象大相径庭,黑云山被他说的如此不堪,周围将佐自然大怒,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李跃心中也是一阵怒气升腾,但看李农似笑非笑的眼神,心中一动,似乎他是使激将法。

对面石闵久攻不下,泗水防线坚如磐石,赵军前后损失近万,虽大多是州郡兵,打对他们的士气打击极大。

只要守下去,石闵肯定先扛不住。

石闵想要赢,唯一的可能就是李跃头脑发昏,从防线中杀向对面,与其野战。

老而不死是为贼!

李农还真是设身处地的为羯赵、为石闵着想,激黑云军出战。

一念急此,胸中怒气顿消,“不知天高地厚者,石闵也,我黑云军皆大河南北忠义勇武之辈,石闵虽千万之众,百万之军,能奈我何!且石闵孤军在外,难道不怕邺城有变?传令,坚守营垒,妄言出战者,斩!”

李农眼中闪过一阵诧异之色,脸上的那抹似笑非笑再也装不下去。

石闵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邺城不服者比比皆是,羯赵大权从未被外人独揽过。

别看羯赵现在内忧外患,但石勒、石虎三四十年来,培养了大量的“国人”,极为团结,即便石闵是石虎的养孙,身上留着的华夏血脉却是无论如何都洗不去的。

更何况羯赵不仅只有“国人”,还有蠢蠢欲动的诸胡。

见李农沉默,李跃知道说进了他的心坎里去了,遂添油加醋道:“我若是石闵,当速速退军,回到邺城,培养嫡系,然后暗削石氏宗室兵权。”

司马家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完全可以套用在如今。

如果石闵聪明一点,与李跃达成默契,可以借清剿黑云山之名,慢慢放干羯赵的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