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171)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州务有刘启、周牵,新增了一个常炜,让李跃能从繁琐的政务中稍稍抽身,将心思花在军务上。

如今黑云军扩充至三万,不过另一个问题也比较棘手。

装备不足,也不够精良。

军中各种装备五花八门,有荥阳郑家供给的,有陈留缴获石斌的,还有从各大战场尸体上扒下来的,多已老旧。

别看梁犊、李农、石闵、石冲动辄十几万大军,实际上真正能战的也就那三四万的精锐,其他人要么二流士卒,要么是征发而来的青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黑云军装备五花八门,也影响军容。

新招募的士卒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别说盔甲。

陈留附近有两座铁坊,一座在荥阳,被郑家控制,石遵夺位后,郑樱桃立为太后,郑家跟着水涨船高,对黑云山没有以前那么亲近。

李跃暂时不想招惹他们。

郑家每月也会送两三百件兵器铁甲来,不过这点东西,远远无法满足黑云军的需求。

另一座在山阳郡,其地在大野泽之南。

西汉初,彭越从这里揭竿,投刘邦击项羽,后于此地封为梁王。

汉七王之乱,梁王刘武抵挡吴楚联军,周亚夫于此地坚壁固守,大破吴楚联军。

东汉末,费亭侯曹操任兖州牧于此。

从战国至魏晋,这一带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冶造中心、军事重镇。

一般冶炼之所,都是交通便利,方便运输之地。

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山阳郡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不堪官府压榨,起兵造反,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

李跃带一千亲卫赶去山阳郡昌邑县的铁坊。

铁坊就建在泗水之侧,略显破落,里面两三百人敲敲打打,显得无精打采。

魏晋以来,这些工匠形同奴隶,不是被官府,就是被士族豪强们无情压榨,每天干着沉重的体力活,却只够糊口。

打出来的东西,跟他们半点关系都没有。

时间一长,热情也就没了。

打铁全靠一双手,属于重体力活,比种田还累。

后人常说魏晋风流,若是出身士族,自然妙不可言,但若是出身底层,那就真是苦海无边,军奴、农奴、牧奴、铁奴、家奴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山阳太守曹凝猜出李跃来意,“都督可是要打造兵器?”

李跃眉头一挑,“这群人是铁官徒?”

曹凝道:“回都督,这些人都是触犯律法的刑徒,在此打铁。”

几个从吏提着鞭子就去抽打他们。

李跃捡起一把刚刚打好的锄头,手上稍一用力就折断成两截,“让这些人都散了,所犯律法,发回刑曹重审,你再将铁匠召来。”

“遵令。”曹凝连忙吩咐身边的从吏去办。

趁着这个功夫,李跃在铁坊里转了一圈。

铁坊规模颇大,该有东西都有,还修建了水排,李跃大感兴趣,水排上下两端各有一卧轮,下卧轮装有叶板,置于水中,随湍流吱呀吱呀的旋转,带动轮轴,轮轴连接排橐,不断往高炉中送气。

无需人力操作。

高炉为三丈高两丈直径的椭圆,炉上开了四道风口,每道风口外面都有排橐往里面送气。

李跃看的大为惊叹。

两汉的盐铁专营诟病颇多,但也促进了冶炼技术的迅猛发展。

汉军的强大除了自身勇武,另一大原因便是坚甲利刃。

霍去病轻骑八百深入漠北,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李陵五千荆楚步卒,能杀的八万匈奴骑兵鸡飞狗跳。

看了一阵,李跃心中差不多就有数了。

虽然破落,但收拾一下,缝缝补补,还能派上用场。

过不多时,铁匠寻来了,二三十人,头发灰白,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跟乞丐没什么区别。

“恢复冶炼,需多少时间?”李跃问道。

“回、回使君,少则一年,多则四五年。”

“太久了,一个月内,铁坊必须运作起来!”李跃扫了众人一眼。

二三十人扑通一下跪在面前,“使君……若要小人性命,直接拿去便是,何必为难我等……”

“我要你们的命作甚?铁坊必须运作起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另外,某会调陈留、东郡诸地的铁匠过来。”

大力出奇迹,整个兖州的资源集中过来,还弄不起一座铁坊。

铁匠们这才起身,一脸尴尬。

曹凝道:“你等的好日子就要来了,还不多谢都督?”

这群人又要跪下,李跃挥了挥手,“正事要紧。”

第二百零五章 锻造

做事之前心态很重要,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奴隶,还谈什么工匠精神?

李跃直接从山阳府库中调来一千石粮食,就堆在铁坊之内。

“今日起,每人每月三石粮,若能提升冶炼之术,赏十石粮!”

一个月三石粮,三百六十余斤,足够让一家人吃饱。

工匠们眼神都直了,正在遣散的铁官徒急忙高呼:“使君,我等亦是熟手,乞留于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群铁官徒打了几年的铁,熟能生巧,身体强壮,缺的是激励。

“那就留下吧,每月一石半。”李跃手一挥,让亲兵开始分粮。

没几天功夫,各地铁匠纷纷赶来。

第一件事便是分粮食,第二件事则是新衣。

李跃则观看他们冶炼的手法,东汉流行炒钢法,将生铁烧至半熔融状态,然后不断搅拌,往里面添加铁矿粉,最终熔炼成钢。

既然是“炒”,就很考验工匠对火候的掌控。

不同人炒出来的钢质量也不一样。

无规矩不成方圆,李跃当即各种奖励措施。

带出一名合格徒弟,赏五石粮。超额完成任务者,赏五石粮。能提高工艺和质量者,赏十石到百石。

别人砸的是真金白银,不过这时代粮食比金银更值钱,金银不能吃不能喝,有钱也很难买到东西,粮食能救命,效果也更好。

炒钢法的好处是铁匠熟能生巧后,质量会越来越好,效率还算不错,取决于多少人手。

而人手也是最容易解决的。

冶炼无法流水线,锻造却可以。

每个步骤都可以分拆开,李跃将其分为锻打、淬火、定型、打磨、抛光、装饰、质检七步骤。

又将所有工匠编成什伍队曲部,设什长、伍长、队率等。

若哪个环节出错,则集体罚没禄粮。

刀、矛、槊、箭、斧、狼牙棒、铁甲片,其中铁甲最容易打造,华夏盛行札甲,也就是将一片片铁甲片串联起来,如竹简札形似,所以叫札甲。

只需要一块二寸长的冷铁片不断锻打,无需加热,打成三寸长,然后编成札甲。

比火锻甲更为坚韧,也更轻便。

难的是弓弩,需要用到的东西很多,牛筋、牛角、机括、阴干的木材等等,短时间难以弄出来,只能从荆襄购买。

流水线这种玩意儿也不是什么新奇东西,秦代已经诞生,其箭簇、箭杆、箭羽差别极小,可以随意更换,箭镞上还有工匠的标记。

这说明已经具有初步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

当然,跟后世相比,只能算雏形。

“铁坊你先代为管理,日夜不停,分甲乙丙三部,粮食、肉食我会优先供应,你多花些心思。”李跃还想多待几日,等到批量出产之后回去。

但秋收之后,各地形势明显紧张起来。

枋头、邺城、许昌、阳城、洛阳、黎阳等地都在厉兵秣马,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就连关中也风起云涌起。

铁坊能这么快弄起来,离不开曹凝的调度。

煤矿、铁矿、粮食、人进进出出,都不是简单的事。

衣冠南渡之后,北地太守、县令素质反而上了一个层次。

地方上无钱可捞,遍地流民盗贼,还要面对羯赵的压迫,没点本事还真坐不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