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216)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李跃拱手一礼,想说些场面话,却感觉无论说什么都显得虚伪。

常炜亦还礼。

常炜随着宦官一同北上,鉴于河北纷乱的局势,李跃派了一千亲卫护送。

今年的陈留比去年还要忙碌。

各曹各衙都忙的脚不沾地,安置流民,耕种田地,编户齐民等等。

以前这些官吏都还比较生疏,如今一个个全都精干起来,各种政务处理的有条不紊。

一个上升状态的兖州,躯干上没那么多的蛀虫,总体上还是蓬勃向上,上上下下都透着生机。

任何一个势力在刚开始的时候,内部也都是健康的。

几日之后,青州传来捷报。

李跃一道宣令下去,济南、乐安、城阳等靠近兖州的州郡纷纷开城迎接崔瑾和薄武的大军。

长广、东莱、齐国等地却还在负隅顽抗。

不过崔瑾长驱直入临淄,猛攻十余日,城破,尽屠城中顽抗的胡人,人头堆成京观,震慑了其他郡县。

随后拿出临淄城中的钱帛赏赐南军,南军士气如虹,青州各地乞活军纷纷响应,崔瑾一路攻陷西安、东安平、广饶、昌国等县,横扫半个青州,声势震天。

除了攻战,崔瑾还发挥特长,沿路抚慰青州百姓,但凡归顺的郡县,全都秋毫无犯。

青州人心尽归黑云军,很多百姓主动带路,各地豪强也纷纷为内应,协助崔瑾破城。

黑云军席卷之势已成。

剩下的几郡大势已去,被收复只是时间问题。

原本青州就没有什么厉害人物,之所以顽抗,是因为有很多从冀州逃难过来的胡人。

崔瑾对这些人没有手软,一路杀伐果断。

看着从青州送来的捷报,李跃比自己打了胜仗都开心,凭借此功,军中不会有人再质疑他的能力。

除了崔瑾,此战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高云,几场大战,都是高云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墙,指挥士卒一同血战胡人。

身披十余创,力战不退。

崔瑾在捷报中赞其有大将之才,其他黑云郎也极其勇武。

李跃让黑云郎同行,正是为了锻炼他们,温室中养不出栋梁之才。

第二百五十九章 枋头

夹击段龛之议,冉闵非常爽快的就同意了。

邺城都快到人吃人的地步,正是饥不择食之时。

两边商议的异常爽快,粮食、牲畜归冉闵,俘虏、战马都要吃粮食,归李跃。

春耕结束时,李跃率两万黑云军北上,与徐成会合。

冉闵亲率一万步骑南下,进驻元甫城。

而段龛尽起族中青壮,连壮妇人都走上城墙防守,拉起一支四万人马,留亲弟弟段罴守城,自引五千精骑游荡在淇水之西。

李跃大军刚出黎阳,冉闵却早已火急火燎的攻城。

永嘉之乱后,段氏鲜卑实力不在慕容之下,一度是辽东霸主的存在,跟石勒打的有来有回。

后赵建武三年,慕容皝立燕国称王,遭段氏侵扰,一度威胁其都城,于是向羯赵称臣,以其弟慕容汗入赵当人质,约定东西夹击段氏。

段氏不敌石虎、慕容皝夹击,辽西公国灭亡,但段氏鲜卑并没有灭绝,在燕赵夹缝中反复横跳,挑起燕赵大。

十三年过去了,段氏实力有所恢复。

尤其河北大乱,段龛趁机吸纳晋人、乌桓、胡人、羯人,还占据枋头这种战略要地,对邺城虎视眈眈。

没有一定的实力,绝不会有如此胆量来冉闵眼皮子底下。

而冉闵的攻城并不顺利,遭到了段罴的顽强抵抗。

连续猛攻七八天,城池屹立不倒。

枋头跟鲁口地形相似,三面环水,东面是淇水,南面是清水,东面是菀水,北面是苻洪修建的一道三丈高的长城。

苻洪当年被石虎猜忌,遂加固枋头城,作最坏的打算。

段勤当初能攻陷此城,也是趁着冉闵十万精锐出征襄国,枋头兵力空虚之时突袭。

李跃带着亲兵察看了附近的地形,靠人力,不知要多少将士的性命填上去。

辛苦积攒这么多年,手上精锐也就三万。

这乱世还看不到尽头,李跃不得不小心谨慎。

“陛下有令,欲在淇水、清水上游作堰,水淹枋头城!”多日不见的董闰又成了两边的联络人。

常炜不同意道:“卢令君曾有《征艰赋》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枋头城立于高堤巨堰之上,水攻恐难见效,唯一攻城之法只有围困,待其内变,然后可图也!”

卢令君便是襄国遇害的卢谌。

想要水攻枋头,只怕冉闵的元甫城大营被淹了,枋头都没事。

若是水攻能奏效,慕容恪、慕容垂早就发大水淹没鲁口城了。

选枋头作屯粮之地的曹操,和选鲁口作后方基地的司马懿,都是百年难遇的枭雄,战略眼光从来不会差。

“虽是如此,但陛下只怕没有如此耐心。”董闰低声提醒。

“水攻劳民伤财,不一定奏效,莫要忘了,段龛还有一支精骑在外,随时可以袭扰。”李跃也一阵头疼,冉闵不会顾及这么多。

常炜拱手道:“段龛兵精粮足,不怕我等速战,却惧我等长期围困,还望董将军多多向陛下谏言。”

董闰满脸难色,冉闵先杀直谏的韦謏,再杀王泰,已经没人敢向他进谏了,“在下尽力而为……”

这场大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就看谁能沉得住气。

段龛孤军南下,周围几乎没有能支援他们的势力,内部各种势力纷杂,围上一两月,内部必定生变。

董闰与常炜一同回返城北的魏军大营,冉闵这一次居然没有一意孤行,取消了水攻枋头之策,在城北修建营垒,开垦田地,补种庄稼,以为长久之计。

李跃也趁机在周边开垦田地,补种庄稼。

菀水之东有同山陂、白祀陂。

陂,其实就是有水的田地,这两块陂一向也是枋头的粮仓,如今他们缩入城中,这两块良田自然落入黑云军手中。

李跃干脆将大营建在同山陂与白祀陂之间,将这两块大田收入囊中。

两军偶尔也会合力发动一次突袭,但段罴也非泛泛之辈,防守的滴水不漏,黑云军和魏军一次都没有登上过城墙。

冉闵制作了两百多辆投石车,昼夜不停的轰击枋头。

不过枋头实在坚固,一二十斤的石头,蜻蜓点水一般。

水攻不行,冉闵又动用了火攻,从邺城运来火油,连着木头一同抛向枋头北城,段罴取土沙盖灭之。

在城外游荡的段龛时不时的袭扰后方,让魏军疲于应对。

魏军累的筋疲力尽,鲜卑人在城头上一边大笑一边辱骂。

冉闵恨的牙痒,野战他天下无敌,但面对坚城,同样无计可施,如今的魏军已经不是之前的魏军,襄国一战,十余万精锐全军覆没,几乎是致命打击。

冉魏的脊梁都被打断了,从巅峰跌落谷底。

如果不是冉闵在此创造军事奇迹,冉闵差不多改灭亡而来。

久攻不克,冉闵只能听取常炜意见,每日不间断的将劝降信射入城中。

有取段罴人头者,升将军,封百户侯,开城投降者,亦封百户侯,赏千金。

李跃反倒心平气和起来,攻打枋头这种坚城,心急也没用。

此地水土肥沃,李跃干脆让周牵率奴隶和南军北上,将黎阳至枋头一线的良田修整出来,补种些豆菽、蔬菜。

奴隶耕种,南军则立营戒备,防备段龛骑兵袭扰。

不过段龛似乎看冉闵顺眼了,一直袭扰魏军后方,有时还攻入邺城周边,焚毁了不少村落,一度推进到邺城之下耀武扬威。

这一围困、对峙、拉扯,便是两个月。

魏军精疲力尽的同时,枋头城人心也开始浮动起来。

有晋人士卒乘夜逃城,将枋头的虚实暴露出来。

城中羯人、胡人自然要死战,抵抗的意志不高,晋人和鲜卑人在冉闵许诺既往不咎侯,斗志不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