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256)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

以自己现在的威势,称个王问题应该不大,境内对江东还充满幻想的百姓、豪强们应该也能接受。

大军向北。

黄河之南已经开始收割,一望无际的麦浪让人赏心悦目。

几年前还残破不堪的城池村落如今焕然一新,半大孩子漫山遍野的奔跑,村里的黄狗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来到这世上五六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安详的画面。

就连黑云军的煞气也消退了不少。

不过渡河之后,河北却还是一片荒凉,从枋头到邺城,还是那副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的惨象。

一场旱灾连着一场蝗灾,摧毁了河北大半生机。

“恭迎梁公还朝!”刘群、崔瑾、申钟、條攸等人领着一大群邺城将吏出城迎接。

“诸位免礼!”若是以前,李跃会下马以示谦逊之意。

但现在需要给他们释放一个信号。

能站在这里的人,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就能从其中揣测出其他意思。

果然,申钟与條攸互相传递眼色,刘群眼神一闪,崔瑾则面有喜色。

李跃不理会他们,带着黑云将策马从人群中穿过,进入朱明门。

朱明长街上早已人山人海,一见到李跃仪仗,顿时山呼海啸起来,“梁公威武!梁公威武!”

他们当年有多支持冉闵,如今就有多支持李跃。

虽然入主邺城时间不长,但种种措施下来,堪称力挽狂澜,不仅稳住了河北形势,也将他们从饥饿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李跃骑在马上,朝着人群挥手。

这小小的举动,如同烈火浇油一般。

“万岁!万岁!”

声音更加洪亮,仿佛整个邺城在这一刻沸腾起来。

黑云将士们一个个高昂起头颅,迎接周围无比崇敬的目光。

即便回到铜雀台,也依旧能听到城中的欢呼声。

第二日朝会,太尉申钟、中书令刘群、领军将军崔瑾联名劝进。

魏国夫人也上表劝进,言辞异常恳切,直接让李跃称帝。

这种事情自然是退一步,进两步。

李跃严词拒绝,百官继续上表,连邺城中的耆老都联名上书,请求李跃登基。

反复三次之后,李跃才“不情不愿”的昭告天下,进梁王,去大魏国号,改称大梁,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庙合而为五,追封李矩为大梁昭王,追尊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

随后在邺城举行盛大的婚礼,迎娶崔、郑、刘、卢四家嫡女。

婚礼当日,立崔言思为王妃,其他女眷皆封侧妃。

按照惯例,还要大赦天下,减免赋税。

虽说南征张遇发了一笔横财,但大河两岸连续的天灾人祸,百废俱兴,实在没有免赋的底气。

境内的罪人多是贬为奴隶的罪人,没有必要赦免他们。

新朝新气象。

虽然河北遭受天灾,但青兖二州未受影响,全都是丰收。

徐、扬、豫三州不是丰收,但也没有歉收,仅张遇的许下大屯田,就收了一百三十多万石粟。

吞并豫扬、立国、丰收一气呵成。

国中人心安定。

刘群上表梳理羯赵冉魏以来混乱的官制。

恢复魏晋以来尚书台、中书台、侍中寺三台旧制,尚书令为、中书令、侍中共参朝政,其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辅助。

尚书台下设吏部、兵部、客曹、驾部、屯田、度支等六大曹,小曹三十余。

还有御史台、校事府等监察机构。

这些东西全都大同小异,李跃扫了一眼,便扔给崔瑾、崔宏去琢磨,给郓城的刘启,许昌的常炜各送了一份,征询他们的意见。

刘群准备多时,自然不全是这些按部就班的东西。

其中划大为小的建议,让李跃眼前一亮。

言下之意,青、豫、兖、冀这些州动辄七八上十个郡国,很容易形成地方大势力,应该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每个州只领三四个郡,分化地方势力,也更利于地方发展。

州郡划分的好,也是一种打压豪强的手段。

李跃心领神会,与崔宏商议后,将兖州之东的济阳、任城、高平、泰山四郡析置为泰州。

青州之东的广固、齐郡、北海、高密四郡析置为齐州。

冀东章武、河间、渤海、平原划为沧州,横跨黄河两岸。

魏郡、常山、安平、巨鹿、清河、上党五郡划为司州。

豫州、徐州也根据山川河流,一分为二。

小半个扬州则没有划分的必要。

不过这种划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最近动静太大,李跃只是将兖州一分为二,看看地方上动静再做决断。

立国之后,新旧交替,各种事情忙的脚不沾地。

阵亡将士的抚恤,有功将士的封赏,李跃最不敢敷衍,事无巨细。

大梁立国,周围势力也送来东西表示。

还在围攻鲁口的慕容恪送来一把剑。

慕容儁则昭告天下,代表江东晋室不承认梁国。

并州张平明面上响应慕容儁,暗中却送来一百匹骏马。

桓温则派人送来一封信,信里面却一个字都没写,有些故弄玄虚。

苻健则遣使斥责李跃背信弃义。

不过最出乎意料的是江东,居然承认李跃梁王的身份,还郑重其事的送来羽葆、麾盖等物,诏令中隐隐绰绰的劝李跃要尊重江东正统。

站在江东角度,梁国已经成势,一时片刻灭不了,又不能视而不见,主动缓和关系,一来避免两边再度大战,二来,江东向梁国下诏,间接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江东不来找自己麻烦,李跃求之不得。

第三百零八章 鲁口

梁国建立,也激励了鲁口守军的士气。

有一条大粗腿站在背后,腰杆子自然要硬气一些。

无论慕容恪怎么劝降,城中全都不为所动,坚决抵抗到底,让慕容恪也没了脾气。

原本士气如虹,准备一口气拔除这根钉子,但慕容垂的西路军吃了一个大亏,为燕军蒙上了阴影。

另外两路封奕、阳骛都全都不顺利。

冀东豪强铁了心,对封奕、阳骛不予理睬。

慕容恪只能集中兵力,强攻鲁口。

一连五日,燕军损兵折将,鲁口城纹丝不动。

“殿下已令辅弼将军率五万大军支援而来,不数日,便能攻破此城!”阳骛站在慕容恪身边道。

慕容恪静静的望着城池,“如今李跃已回邺城,此城难破。”

封奕目光一闪,“这几日的劝降,略有收获,并非所有人都抗拒我大燕,只是梁国声势浩大,这些人不敢动弹,眼下既然难以破城,不如退兵,缓缓图之。”

“鲁口守军并不同心,邓恒死后,王午鸠占鹊巢,必有人心怀不满,自古坚城由内而破,且李跃称王,焉能容王午在此称王?假以时日,必生异变!”阳骛蓟城人,而阳氏也是北平郡的豪强。

对鲁口守军了如指掌。

今年幽州旱灾连着蝗灾,财大气粗的燕国也吃不消。

这几年燕军频频出击,尤其跟冉闵大战十场,伤亡也不小,休整未及一月,幽州豪强叛乱,刚刚平定,慕容恪又大军进攻路口,士卒早已疲惫。

所以慕容垂才会着了王午的道。

慕容恪对此也心知肚明,“梁国已成,三年之内若不能讨灭,凭中原之力,幽燕难以与其争锋。”

封奕、阳骛全都沉默,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三年之内拿不下,那么梁国就能与燕国分庭抗礼。

五年之后,梁国实力会反超。

十年之后,便是碾压幽燕之势!

就在众人意志有些消沉时,慕容恪慨然道:“然则,我大燕有民数百万,控马披甲之士二十余万,如今已占据幽州,俯视冀、青,三年之内,吾定能挥兵南下先取邺城,再克陈留,问鼎天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