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261)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不对,城中怎么厮杀起来了?”张猪儿指着不远处的火光。

火光之下,长矛如犬牙交错。

此情此景,杨略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失算了,“不好,封放定是提前告知了秦兴!”

站在梁国的立场,鲁口只要维持现状即可,拖上一两年,待消化青徐豫扬之后,挥兵北上,就算不能击败慕容氏,也能将燕军挡在鲁沱水之北。

而站在燕国的立场,谁当安国王并不重要,甚至投不投降都不重要,只要鲁口自相残杀,实力大减,便再也不可能抵挡燕军南下。

杨略迅速就知道了敌人的用心。

“如今该当如何?”张猪儿又急躁起来。

杨略深吸一口气,淡淡的血腥味从鼻孔窜入胸肺之中,这让他回想起往日在黑云山上的亡命生涯。

“只要不是封奕亲自前来,我们就还有胜算!计划不变,你去追杀封放,我去劝降!”

封奕贵为相国,绝不会出现在此地。

敌在明,我在暗,杨略知道对手是谁,而对方却不知道他的存在。

这已经是巨大的优势。

能与燕国相国对垒,杨略热血沸腾,与杨猪儿迅速消退在夜色之中……

这一夜很多人都无法入眠,鹿勃早就是其中之一。

邓桓死后,这支大军的人心就散了。

作为一个从底层杀上来的将军,鹿勃早并无太多的野心,邓桓、王午贵为一方诸侯,还不是一家老小身首异处,满门尽灭?

“大王有令,鹿将军尽起麾下人马,速来平叛。”一名传令兵策马而来,身上沾满了鲜血,背上还插着两支羽箭。

“领命!”鹿勃早披上盔甲,一把拿起长刀,大步向外。

帐外,五千部下持矛而立,杀气腾腾。

这支人马曾经是邓桓麾下的精锐,多次抵挡燕军,是鲁口城的核心战力,所以鹿勃早才能重创慕容垂。

而他们一旦加入战场,会立即决定城中胜负。

外面杀声大起,火光冲天,营中却一片寂静。

每个士卒都像石像一般,静静等待着军令。

鹿勃早手按刀柄,眼中杀气凛然,刚要下令出击,却不料黑夜中有人高呼:“鹿将军且慢!”

来人很快就被士卒拿住。

“鹿将军,梁王有令!”

一听是梁王,士卒们脸上的杀气淡了一些,没有邺城供应的粮食,他们很难撑到现在。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士卒的想法大多很简单,谁能让他们活命,他们就记得谁。

鹿勃早目中凶光闪烁,心念电转,明白自己正站在悬崖边上,走错一步将万劫不复。

真正的聪明人绝不是那些招摇过市浮在表面之人。

扫了一眼周围士卒,却见他们在听到梁王有令后,脸上的杀气和煞气去了一半,聪明人自然也知道顺应人心。

秦兴、吕护这些人又怎能跟梁王相提并论?这个选择并不难。

眼下河北形势,最终结局,要么投燕,要么投梁,自立是不可能的。

鹿勃早拔出一半的长刀又送了回去,“有请!”

“有请!”士卒们吼了一声。

而这一夜很快就过去……

两天之后,邺城。

秦兴的人头正摆在李跃面前。

“吕护叛,将起,秦兴察觉,两军战于城中,鹿勃早奇兵突出,当场倒戈,阵斩秦兴,鲁口之乱遂平,众将共推吕护为主,前后伤亡三千余。”张生野快速读完鲁口送来的消息。

“燕军有何动向?”

“封奕率三万步骑南下,但鲁口之乱已经平息,吕护拒不开城,杀暗中响应的高崇,封奕只能退兵。”

张生野说的简单,其中的各种明争暗斗,绝不会如此轻松。

李跃已经提前收到了杨略密报,知道更多惊心动魄的细节,对面为了削弱鲁口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好在鲁口军心向着自己多一些。

杨略险之又险的挺过这一关。

鲁口虽然不在手上,但李跃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其中。

“吕护去安国王之号,自请为征东将军,冀州刺史。”崔宏读了吕护的奏表后道。

李跃道:“他这是在以退为进,试探我们的心意。”

吕护已经被推举为安国王,肯定不会轻易放手,不然他如此费力兵变干什么?

崔宏问道:“殿下如何回复?”

“一个县王没意思,封他为博陵王,允其建国,设百官,起宫殿!”

博陵在西晋时便是封国,只要吕护不投降慕容氏,封给他也无所谓。

这年头称王称帝的人太多了,也不差他这一个。

崔宏微微一笑,自然不会在这个上面纠结,“鹿勃早如何封赏?”

鹿勃早在这场兵变中至关重要,从杨略的密报中不难看出,他是倾向自己这边的。

“不宜公开封赏,以免引起吕护忌惮,令杨略多笼络之。”

“唯。”崔宏三下五除二写好诏令。

李跃拿起玉玺盖了下去……

第三百一十四章 远交

这场兵变让李跃看出一件事。

燕国也陷入短暂的疲惫之中,以往燕军南下,动辄十几万大军,兵出三路,而这一次的规模明显小了许多。

封奕三万人马,见鲁口大势已定,立即退兵,没有丝毫犹豫。

换做以前,怎么都要围上几个月。

但这并不意味着燕国实力弱小。

冉闵灭亡,慕容氏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并不比李跃少。

慕容儁南下,前前后后掳走了二三十万百姓,这还不算无路可走主动投附他们的胡人。

两边都在消化肚中的东西而已,下一场大战必定空前绝后,惨烈程度要超过慕容恪与冉闵之战。

慕容氏历经数代经营,厚积薄发,正处在民族士气的巅峰,实力在自己之上。

这一点,李跃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

“燕国横贯天北,东与高句丽接壤,西与张平相联,北与敕勒、拓跋诸部相连,可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四面围堵牵制慕容氏。”

危机就是动力,头顶上悬着一把刀,李跃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削弱它,超越它,吞并它。

与东晋还能和平相处,他们只想偏安江左,包括桓温在内,也没有恢复河山的大志。

但与燕国则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慕容氏一只脚已经踩进中土,肯定不会再退回去。

刘群道:“高句丽深惧慕容氏之威,不敢西望,张平首鼠两端,绝不会冒险,拓跋什翼犍与慕容氏联姻,此三者只怕难以改变,唯一可联合者敕勒也。”

敕勒也就是丁零、高车,石虎在位时,鼓励夷狄南下,迁入中原,敕勒人也顺着这股大潮迁徙,定居在阴山以北,金山以东的广泛区域。

不断南下侵扰燕国北境。

活跃在河北的翟鼠便是敕勒人。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围攻燕国,总要派人去试试。”李跃就不相信高句丽不愿意复仇。

條攸拱手道:“拓跋什翼犍与慕容氏面和心不和,羯赵灭亡,什翼犍便在参合陂召集诸部,意欲南下,但诸部酋首慑于武悼皇帝杀胡令,不敢南下,什翼犍遂罢此念头。当年什翼犍向慕容皝求亲,慕容皝两次不允,什翼犍心生怨恨,倨慢无礼,侵袭燕境,慕容皝令慕容俊、慕容评率五万步骑攻打代国,什翼犍率众远避大漠!”

刘群、條攸、申钟这些老臣年纪大的都快七十了,年纪小的也有五十多岁,对很多事都记忆犹新。

“原来如此!”李跃心中一喜。

高句丽、敕勒、张平这些势力都比不上一个代国。

代国这些年偷偷摸摸的发展,也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拓跋什翼犍既然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肯定不会跟燕国一条心,两边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臣愿出使代国!”條攸当仁不让。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站了出来。

“臣愿出使高句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