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289)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仗打成什么样还要看两边发挥。

鲁口的鹿勃早也非泛泛之辈。

“慕容恪还真是贼心不死。”崔宏笑道。

“此人百折不挠!”李跃想起死在他手上陈端、重伤的薄武,心中一阵黯然。

正是陈端、薄武拼命拖住慕容恪,才给了李跃击败慕容儁的机会。

不过这就战争,面对巅峰时期的燕军,不可能自己这边一点损失都没有。

这条路走下去,还会有更多的人倒下。

“传令,追封陈端东光侯,平尚书事,再给他上个谥号,鸿胪司传扬其功,加其一子为黑云郎,宿卫宫城。”

能做的只有这些,也不知道薄武现在如何了。

黑云军返回鲁口,慕容恪也停止了向鲁口进发,率骑兵追了上来。

铁骑漫山遍野,在远方地平线拖出一条长线。

一副随时要进攻的架势。

与燕军几战打下来,李跃颇有心得,骑兵并非无敌,训练有素的精锐步卒根本不虚骑兵。

李陵五千荆楚步卒,杀的八万匈奴人仰马翻。

历史上宋武帝以数千步卒组成偃月阵,吊打北魏数万铁骑。

而骑兵有太多的限制,地形、气候、后勤等等。

成本上,养一名骑兵等于养四到五名步卒……

当然,骑兵作为机动力量,千里奔袭迂回作战等等,也有一定的长处。

但谁规定步卒不能骑马?

大汉反击匈奴,很多都是骑马的步卒。

再者,与草原民族比骑兵,本身就是以短击长。

两边投入的精力有天壤之别。

也不是完全不发展骑兵,而是不可过多的投入精力,现阶段没有优良产马地和良种马,发展骑兵的代价太大了。

中原长出的战马,很难跟河套、漠北马相提并论。

而改良战马,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这个精力,还不如打造更多的精锐步卒,靠中原的底蕴平推过去。

中原本就以步卒称雄。

思索之时,步军已经列好阵势,长矛如林,骑兵则游弋在左右翼,向东南推了过去。

面对堂堂之阵,燕军跳转马头就走,不敢接战。

李跃继续向西,但慕容恪、悦绾的骑兵又跟了上来,仿佛苍蝇一般不胜其烦。

李跃索性不管他们,缓缓向西,至饶阳,慕容恪追了上来。

不过不是两万骑兵,而是一千骑,人皆两马。

隔得老远,便齐声呼喊:“请梁王一叙。”

追了这么远,原来只是想说说话?

李跃忽然有种荒诞不经之感,令亲卫喊了回去,“没空。”

都杀红了眼,还有什么说的?只有你死我活而已。

但慕容恪却英魂不散,直接派数骑追到近前,“辅国将军有要事与梁王商议。”

“若要战,便来战,何必啰嗦?快滚。”

“难道殿下就不关心俘虏?”使者急了。

慕容恪击杀陈端,手上也有不少俘虏,此外董闰还在他们手上。

这些为国流血流汗的将士,不能再让他们流泪了。

“见。”李跃叹了一口气,率一千宿卫迎了上去。

斥候则小心翼翼的在四面戒备。

慕容恪一身银甲,白色披风在身后飘动,“梁王用兵如神,在下深感佩服。”

隔着七八十步,李跃勉强能看清他俊朗的不像话的脸,慕容家男人都如此,更不用说女人,“有话快说,你我都军务在身。”

慕容恪大笑一声,“梁王快人快语,此战之后,数年之内,难有大战,不如罢兵言和,交换俘虏?”

有多少实力,就能得到别人多少尊重。

这也从侧面说明燕国连续攻伐,也处于虚弱阶段。

李跃盯着慕容恪过于俊美的脸,“怎么交换?”

慕容恪道:“两国从此,以鲁沱水为界,我军释放手上四千俘虏与董闰将军,梁王释放阳骛将军,四千俘虏如何?”

“阁下还真是童叟无欺。”

阳骛不可能投降自己,阳氏全族都在燕国,辅佐慕容氏三代。

杀了他也没多少意义,燕国不缺投靠的士族。

自己杀了阳骛,他们肯定要杀董闰。

好歹董闰也是自己的支持者,他死了,也算一大损失。

内部问题可以内部解决,让董闰死在燕军手中,则对不起那些为国血战的将士了。

“梁王殿下不也是机关算尽。”慕容恪笑了起来。

“俘虏可以交换,两国罢兵言和,则不必了,你我两家不死不休,不必弄这些虚的,下一场大战,本王必生擒汝,届时还望阁下为我大梁效力。”

一个王猛,再加上一个慕容恪,试问天下还有谁人能敌。

不过这终究是幻想而已,慕容恪这种人物,绝不会屈膝投降。

“最多两年,在下必引十万铁骑踏破冀州,届时会在蓟城为梁王备一席之地。”慕容恪毫不掩饰杀机。

“好,本王在冀州恭候大驾!”李跃雄心万丈,能与此等人物争锋天下,也算是一大幸事。

只怕两年之后,燕国国力被梁国远远甩开。

扔下狠话,慕容恪转身就走。

李跃也返回军中。

果然,燕军不再跟随了,各自退去,这场大战也算落下了帷幕。

挡出慕容氏的倾国一击,拿下鲁口,基本完成所有战略构想,冀州的东大门关上,不用再担心燕军长驱直入。

而经过此战,梁国无疑成为天下新的霸主!

第三百四十八章 逝

慕容恪退后,慕容评也从成平退走。

燕国虽然损失数万人马,但也并非一无所获,拿下了常山,邺城之北尽归燕国。

李跃拿到了鲁口,冀州之东的大门关上了。

经此一战,燕国从攻势转为守势,慕容恪虽然说两年之内必卷土重来,但依燕国目前的现状,两年很难再发动如此规模的大战。

而两年之后,梁国就不是今天的梁国。

战略上,李跃大胜,梁国最缺的发展时间有了。

回顾起来,这场大战其实险象环生,如果没有王猛挡住慕容垂,如果李跃没有突袭束州,后果难以预料。

当然,这场大战也让李跃发现了自身的很多问题。

而现在,也有了整理内部的机会。

一场改制是必然。

曹魏承袭东汉,西晋承袭曹魏,至于羯赵、冉魏比西晋更混乱。

想要发挥出中原的潜力,就必须现在大刀阔斧。

否则内部各种势力也会随着梁国的壮大而壮大,最终尾大不掉,想要解决都解决不了。

鲁口城外,鹿勃早率鲁口将校前来迎接,“拜见殿下!”

“鹿将军免礼,此战能击败慕容氏,将军当居首功!”李跃扶起面前的魁梧汉子。

如果不是穿着盔甲,鹿勃早与地里的老农一般无二,长相粗犷,皮肤黝黑而粗糙,四肢健壮,但古往今来,都是这种人最能打,最有战斗力。

“不敢不敢,臣等……追随逆贼秦兴、吕护,多有冒犯,安敢言功?”鹿勃早谦逊道。

崔宏道:“吕护是吕护,将军是将军,大王一向心胸宽广,大梁有功必赏,鹿将军无需多虑。”

他这么一说,李跃也明白过来,鹿勃早杀王午、秦兴、叛吕护,以下克上,为天下之大不韪,有这些案底在,鹿勃早自然诚惶诚恐。

这人表面看着粗鲁,却心思极细,难怪当初能重创慕容垂。

李跃对他的评价再上一个档次,“升鹿勃早为博陵太守,奋威将军,鲁口守军全编入黑云军,按大梁军功爵制受赏!”

“多谢梁王!”

鹿勃早还未说话,周围的军将单膝跪地。

这些人一直夹在梁燕之间,最缺的就是身份认同,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梁王亲军,可以封赏土地,大喜过望。

“臣必死守鲁口,不教燕军匹马过境!”鹿勃早只是鲁口的一员偏将,如今成为博陵太守,奋威将军,皆大欢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