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293)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驴骡驽马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好养活,行军途中,啃些青草,喂些盐就足够了,遇到粮尽援绝的地步,直接杀牲畜为食。

李跃先从中垒军开始。

每人铁甲一领,弓或弩一副,五十支箭,长矛、环首刀各一把,长途行军,则每人配两匹牲畜,一匹驮负盔甲粮草,一匹载人。

短途行军两条腿足够了。

而以前模棱两可的游击军、中坚军全部改为步卒。

所有战马集中供给骁骑营,轻骑营编制废除,擅骑射者入骁骑军,其他人要么退役,要么编入其他诸军之中。

以往的单一兵种也做出改变。

军中从此没有长矛手、刀盾手、弓弩手之说,效法魏武卒,什么都要会。

李跃定下标准:手执长矛,腰悬环首刀,背负盾牌,五十弩矢和强弩,携三日之粮,一天之内急行军八十里,能立即投入战斗者为精锐。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人耐力、体力远远强于后世。

在一个什么都靠双手双脚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体力,寻常农夫能轻易挑起两三百斤的重物远行几十里。

黑云士卒全身负重六十余斤,还在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这两年黑云军填饱了肚子,隔三岔五还能吃上肉,身体素质大为改善。

李跃永远坚信兵不贵多而贵精。

给他们三个月时间适应和训练,三个月之后,实在达不到标准的要么退役,要么退入各地镇军之中,同样,各地镇军若是能达到要求,则直接调入黑云军主力。

“若军中强硬者不愿退役……又当如何?”刘群心有余悸。

这年头造反如同家常便饭,黑云军一向剽悍,这么大的动作,难免有人心生不满。

“军令岂是儿戏?黑云军亦需裁汰老弱,不从者,自有军法处置!”李跃并不担心。

击退燕军,李跃在军中的声望如日中天。

军中明有鸿胪吏,暗有校事,一有风吹草动,无法逃过他们的耳目。

再加上死心塌地的黑云将,李跃不信有人能闹的起来。

这一次也是考验对军队的掌控力,李跃可以放出部分治权,但黑云军却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上。

吐故纳新,天道至理。

黑云将士这些年有了田宅、女人、钱帛,生活水平上来了,有人就不愿在战场上玩命了。

这是人性。

此次军改,正是要剔除这些人,补充新鲜血液,维持黑云军的战斗欲望。

事实上,退役制度对绝大多数士卒而言,是一种恩惠。

魏晋士卒,十五上战场,即便活到六十岁也休想退役,变成更苦更累的辎重兵,为前线输送粮草。

即便死了,后代必须有人顶替名额……

军令下达之后,军中的确有些怨言,人之常情,李跃可以理解。

不过也就生出些怨言,在鸿胪吏的劝导下,最终还是接受了。

有少数士卒赚够田地,厌倦了厮杀,主动提出退役。

李跃从其所愿。

不过退役了,也并非从此置身事外,遇到倾国大战,兵部有权重新征召他们。

烈日下,梁军各种训练如火如荼,河北到处都是成建制的梁军,从邺城奔袭到荥阳,从荥阳杀到许昌,又从许昌奔赴渤海。

沿途野兽、山贼流寇都成了他们的猎物。

李跃以为会淘汰很多人,但仅仅一个月,就有八成达到标准,有不少人甚至超过这个标准。

能背负一百重物,半日间就能行军八十里。

剩下的两成是各地补充进来的镇军,主要还是不适应,加上身体素质没有黑云老卒强壮。

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三个月时间,足够他们完成蜕变。

正当军改如火如荼之时,南面兖州却出事了。

王猛不愧一个猛字。

一到任兖州刺史,立即大刀阔斧。

启用房默、房旷、郝略、崔逞、韩胤、田勰等关东士人为吏,从刑狱入手,彻查兖州各郡县历年积压的旧案,翻出很多旧账来。

天下大乱,也正是豪强们大发横财趁机壮大的时候。

联合不法官吏,欺男霸女,强占良田,逼人为奴。

王猛上任才一个月,就在兖州掀起了一股风暴。

凡是犯在他手上的豪强,全都从重处罚,当街斩首横行不法的官吏一百七十五人,关押的豪强宗户足有千余人。

连刘氏、郑氏、边氏这种大士族都毫不犹豫,犯事之人,一概黑云铁骑缉拿,该斩首的斩首,该流放的流放。

豪强们横行了几百年,手上有人有刀有粮,还有坞堡,自然不愿受这口鸟气。

东郡、济北、泰山诸郡闹的最凶,动辄便有流贼强寇冲入县城,攻打府衙,杀害官吏,一把火将府衙烧了个干干净净。

完事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王猛,这些手段对王猛毫无作用。

很快就查到背后是陈氏、鲍氏、臧氏。

当即率三千黑云精锐星夜突袭,将坞堡中的豪强连根拔起,宗主一概斩首,余者贬为奴隶。

而就这么一场小动作,清理出五万人口,七万亩良田,八十万的粮草。

王猛动真格了,豪强们也不甘示弱,弄出一支万人大军,攻打郓城,并提前在城中埋伏内应,大军一到,里应外合。

王猛怎会等他们大军来攻?

背后既然是李跃支持,斥候和校事自然也归他调遣。

豪强们大军刚一集结,王猛三千黑云精锐便杀来了。

豪强大军欺负欺负百姓还可以,但面对黑云军,完全不是对手,高云、段罴二人一个冲锋,对面就溃不成军。

当场被杀四千余众。

豪强震恐,兖州震动。

各地请求罢免王猛的奏表如雪片一般飞来。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针对王猛的暗杀日益猖獗,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之内有九次暗杀。

好在校事府这么多年也成长起来,暗中加强保护,高云、段罴日夜轮流戍卫,王猛出入都有百余护卫随行,吃饭喝水也都有人试毒……

第三百五十三章 压力

伟人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一团和气。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历来改革变法都无比艰难的原因便在于此。

你动别人的利益,别人肯定要誓死反抗。

王猛这么猛,大大超过李跃的预料。

让他去打压削弱豪强,他倒好,直接连根都给拔了……

不愧是庶族出身,热情就是高。

“王猛倒行逆施,横行无忌,如此作为,是要断我大梁之根基……”

“兖州父老一向视殿下为父母,奈何殿下任用如此酷吏,大失人望,长此以往,人心离散……”

“殿下不除此人,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各种奏表,李跃扫了一眼,全都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脸,恨不得将王猛碎尸万段。

“有王猛的奏表么?”

“未有……”崔宏小声道。

“你怎么看?”李跃望着他。

王猛虽是在兖州动刀,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场风暴将席卷全境,如今梁国,崔家势力最强,实力最雄厚。

正妃是崔氏女,崔瑾又是李跃的结拜兄弟,权重一时。

崔宏又在中枢,年纪轻轻,身居高位。

还有崔宏之父崔潜,书法冠绝北国,是数一数二的大名士,官居光禄大夫,虽是清官,却也显赫一时。

梁国境内,大有几分崔与李共天下的景象。

“殿下宏图大略,打压豪强,充实国力,此固本之法也!然则,王使君手段……未免有些太狠辣了些,当年殿下崛起,各地豪强出人出粮,如今国势一定,便对他们动手,只怕大失人心,且豪强颇有实力,若冀、青、豫、徐诸州豪强同起,只怕国中必然大乱……”崔宏摸了摸鼻子。

李跃笑道:“汝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殿下鸿图大略,非宏所能知也,打压豪强自是无错,然则手段略有些过激……国家刚刚稳定,何不徐徐图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