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299)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李跃见好就收,召回所有士卒,轮流休沐一个月,陪陪家人孩子。

兵部早已将士卒们终身大事视为头等大事,牵线搭桥,寻良家女子为妻,实在找不到良家女子的,就给他们分一到两个女奴凑合着过。

反正生了子嗣,至少是个庶民身份。

休沐完之后,兵部则会预排今年的冬狩。

狩猎同样也是练兵的一项,石虎创立的禽兽王朝,至今还影响深远,遍地野兽,繁衍速度比人快多了。

一个春天加一个夏天,野猪野狼成群结队。

梁国一百万户人口,又从豪强手中释放出二三十万户,但对于偌大的中原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人少了,野兽就会泛滥成灾。

“臣以为既然收复青州、渤海,当重开晒盐之业。”回邺述职的崔瑾提议道。

《管子·轻重甲》有言: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

齐地滨邻渤海、东海,春秋战国时便是产盐重地,而齐国一向以富庶闻名天下,离不开煮盐业。

“善!”李跃点头同意。

河东盐池被几股势力盯着。

如今的河东堪称三足鼎立,氐秦平定了关中之后,以邓羌、苻坚镇蒲坂,屯兵三万。

北面并州的张平在偷袭上党得手之后,尽得北国之地利,连续攻占安邑、襄陵、杨县、平阳等城,胃口空前的大。

南面的姚襄自然也不甘示弱,向西攻陷弘农、宜阳、新安、黾池、陕县等城池,跨过黄河,拿下河北、大阳等河东以南城池。

这种局面,曹堪再去别人眼皮子底下走私,就有些不尊重人了。

“齐地多海货,臣恳请打造船队,捕捞渔获,能收数倍之利。”崔瑾带兵打仗稀松平常,但治理能力却上佳。

镇齐地以来,颇有政绩。

此前拦截慕容恪,也是他在后调度,将一车车的粮草、一队队的士卒送上前线,虽然最终没有拦住慕容恪,却大大迟缓了他北上支援的速度,才有了李跃的束州大胜。

当然,慕容恪的段位太高,能击败石虎、麻秋,生擒冉闵,天下间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没几个人了。

崔瑾败在他手上不冤。

“那就成立一个船舶司,督造渔船、战船,训练水军,平时捕鱼,将来反攻燕国,或有奇效!”李跃举一反三。

崔瑾眼神一亮,“殿下远见,臣不如也!”

这个马屁太明显了。

汉武帝灭卫满朝鲜,也是水陆并进,最终将卫满辖地分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建武六年(340年),石虎发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之军,五丁抽三,四丁抽二,凑出五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攻打燕国,备舟船一万艘,船夫十七万人,却遭遇风浪,死伤三分之一,石虎遂罢此念。

以现在的国力这么玩,肯定难以为继,不过可以提前准备。

到时候弄出一支万人左右的精锐,杀入燕国后方。

第三百六十章 武举

彭城,一张武举的公文贴在府衙之前。

“永嘉以来,晋室颓弱,华夏沦丧,胡虏竞骋于前,耀武扬威,视中国如无物,欺华夏之无人,大丈夫生天地之间,岂容胡虏猖獗至厮焉?凡国中烈血忠勇之士,无论贵贱,不拘出身,皆可应试,谋略、武艺,各凭其能,有异材者,可为上将军也!”

一名三十多岁的落魄书生摇头晃脑的念着。

引来百余人的围观。

“可惜了,我王峰之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到如今手无缚鸡之力,不得投笔从戎。”书生一声接一声叹息。

旁边的李屠夫不乐意了,“你这穷酸,去年去郡里考试,排在倒数第一,还有脸再次聒噪?”

“哈哈哈……”

周围一阵谐谑之声,对王峰之指指点点。

王峰之连忙以手遮脸,羞惭而退。

不过人群之中,有一十四五岁的少年却两眼放光,“兄长勇武盖世,何不前去应试?”

旁边一紫脸青年却喟然一叹,“我父我祖,世代效忠朝廷,如今……为了区区前程,背叛朝廷,非我所愿也。”

“朝廷?朝廷这么多年管过我等死活么?若不是梁王的粥棚,我等早就饿死街头,还谈什么朝廷?”少年一脸怨气。

“江东毕竟是父母之邦。”紫脸青年还是摇头。

“呸,刘牢之、刘轨,你这两个小子,不知吃了贾太守多少粮,原来是头喂不熟的白眼狼!若不是司马家,我等会岂会过的如此之惨?”李屠夫凶神恶煞的骂道。

紫脸青年刘牢之,将门世家,西晋雁门太守刘羲之孙,征虏将军刘建之子,年仅十七,以勇名为乡人称颂。

李屠夫瞪着一对牛眼,“你念着江东,江东会念着你么?多少南下的英雄豪杰都死无葬身之地,你刘牢之难道比他们还厉害?”

刘牢之全身一震,他久有投江东之意,却一直没有机会,其实心中也明白,江东朝廷不会重用他这样的人。

江东看重的是谢尚、荀羡这样出身名门之人。

单纯的武人去江东,即便立下大功,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错过这次武举,你小子这辈子说不得就被埋没了。”李屠夫眼中闪过一丝沧桑。

“兄长……若是不愿去,小弟一人前去,你我兄弟就此分别。”刘轨冲刘牢之拱手一礼,然后大步离去。

刘牢之愣在原地,犹豫了半晌,终归还是追上刘轨。

李屠夫哈哈一笑,在后挥手道:“若不闯出个名堂,就别回来了!”

周围的乡邻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邺城。

今年的春闱比较仓促,慕容氏倾国之军南下,梁国形势并不乐观,观望之人颇多,所以前来参举之人并不多。

而如今尘埃落定,燕国被击退,梁国雄踞中原之势已成。

来应试者多了起来。

邺城仿佛一夕之间就重现昔日曹魏时的繁华,街上行人摩肩擦踵,各色店铺鳞次栉比。

文举李跃全权交给刘群、崔瑾、辛粲三人,李跃的原则,凡事都要建起一套制度,不能什么事都由君主来决定。

一个人的精力就这么多,而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这时代的天花板就是王猛,其他人再强也不可能超过他。

李跃遂退居幕后,将心思花在武举上。

这么大的中原,五六百万的人口基数,不可能没有人才。

苻氏和慕容氏才多大,居然冒出三四个万人敌。

武举范围不局限于国中,黑云军、镇军、乃至敌国都可以参加,甚至参加了文举的人,一样可以参加武举。

项目则暂定为骑战、步战、负重、兵法四项。

凡参加武举之人,一概由官府安排住宿,来回的盘缠,也一应报销。

原以为会人山人海,却不料武举当日,也就区区三百多人,看热闹的却有四五千人……

而这三百多人中一半来自尚武堂,另一半则来自青州、徐州。

“豫扬二州或投江东或投荆襄,兖州有才干者早已投入我军之中,冀州战乱多年,人口凋零,唯有青徐二州还有些人物。”崔宏解释道。

李跃点点头,敢来的,都是有一定自信之人。

骑战很简单,就是考验马术、骑射、长槊三项,一个冲锋就能看出来。

步战则考验弓弩、刀剑、拳脚,排兵布阵,长矛、负重行军等等,反而麻烦一些。

第一天李跃还饶有兴趣,不过第二天就感觉有些枯燥,上过战场之人,再看这些东西,就觉得索然无味了。

刀矛耍的再利索,真上了战场,还是两说。

到了第三天,文举中试者出来了,三十二人。

李跃忙着选前三甲。

刘群、辛粲两人的水平绝对足够了,崔瑾则是起个监督作用。

李跃扫了一眼名单,房默、房旷、郝略、崔逞、韩胤、田勰等王猛招揽的关东名士赫然在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