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321)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黑云军中多是热血男儿,崇拜强者,刘牢之有万人敌的潜质,为人仗义,加入黑云军的时间虽短,却颇得人心。

“杀!”刘牢之扬起长槊。

“杀!”每个士卒都疯了一般举起长矛。

然后战马奔动、小跑、狂奔,数千骑兵再次撞向燕军中军。

马蹄奔腾,地动山摇。

燕军左右两翼赶来,却慑于黑云军气势不敢拦截,只在两翼骑射。

但骑射命中率本来就低,威力也不大,黑云骁骑走精兵路线,每人身上一套精甲,很多战马也披了皮甲,燕军两轮骑射下来,黑云军只有四五十骑倒下。

想再射出第三箭,两军交错而过。

黑云军再次冲入中军之中,如虎入羊群,肆意杀戮。

刘牢之仿佛一头不知道疲惫的疯虎,长槊接连刺出,接连挑翻三骑,燕军几无一合之将,周围敌军尽皆破胆。

“敌将休走,可来决一死战!”眼见站着的敌人越来越少,刘牢之大吼一声。

战场上却无人应答。

而这一声大吼,也冲散了燕军最后一丝抵抗的勇气,纷纷调转马头,向北窜去。

“我军已经攻陷白波谷,穷寇莫追。”诸葛侃上前劝道。

刘牢之却杀心未减,“非也,敌军虽败,伤亡并不大,暂时撤走,只为重振旗鼓,我军当乘势掩杀之,不给其喘息之机!”

骑兵冲击力强,但有效杀伤不如步卒。

燕军虽败,却没有一人投降,同时朝着一个方向溃散,明显是为了重新集结。

刘牢之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在战场的表现堪称有勇有谋。

剿灭泰山寇如此,今日之战亦是如此。

“尔等若是惜命,可留在此地,愿战者,随吾追杀!”长槊向后一招。

黑云骁骑早已认准了他,又如百鸟朝凤一般集结而来。

“杀!”一个简单的回应,让士气高涨起来,士卒们也不知疲倦一般。

刘牢之换了战马,又是第一个冲了出去。

“能与刘道坚并肩而战,死而无憾也!”苏权策马追了上去。

诸葛侃、高衡、何谦跟刘牢之一条心,自然也不甘人后。

黑云骁骑死死咬住燕军,不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

高云带着步骑赶到白波谷,看到的只有尸体。

“禀将军,刘校尉率军追杀燕军而去!”斥候在此等候多时。

“燕军援兵在何处?”高云问向其他斥候。

“离白波谷五十里,万人左右!”

“这个刘牢之好生鲁莽,三千军就敢追进别人的老巢。”有黑云将不满起来。

摆在高云面前有两条路,其一,固守白波谷,坐视刘牢之被敌军围攻,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其二,挥军北上,与燕军大战,风险巨大,如果不能快速解决这部燕军,慕容垂在平阳的大军随时南下。

不过高云没有任何犹豫,“殿下常言: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欲防守白波谷,必先断慕容垂一指!慕容垂不知我军之勇猛,燕军定有轻我之心,令,大军北上,迎战燕军!”

刘牢之等人的加入,大大提升了高云部的战力。

战机稍纵即逝,而高云敢于进攻。

李跃一直提倡进攻精神、战斗欲望,高云在讲武堂深造数年,深得李跃之精髓。

梁国立国才两年,黑云军正处于青年时期,很多将领没过二十,便独领一军,精神、欲望都不缺。

不过众将略有迟疑。

高云脸色一沉,手按剑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此战之关键就在今日,畏缩不前者,斩!”

吃掉这两支人马,灭燕军之气势,然后就可以凭借白波谷与慕容垂对垒。

这一战只要挡住慕容垂,打个平手,整个战场大形势就会逐渐倒向黑云军。

原因很简单,此战燕国十几万人马,而且还是骑兵居多,粮草需从幽州千里迢迢转送而来。

若不是截获了张平储积在太原的粮草,慕容恪、慕容垂都耗不下去。

“领命!”众将一震,眼神坚决起来。

第三百八十七章 选锋

“并州全境已为我大燕所有,梁王屯兵野王,逆势而谋上党,大不利也,不如退兵,两家罢兵言和,各安国境如何?”

李跃万万没想到,慕容恪居然来信劝自己退兵。

崔宏喜道:“定是燕人气力不济!”

张平丢了并州,但在军事上并没有失败,而是被叛徒里应外合。

退守上党后,吸取教训,坚壁清野,加固关隘、城池,防守的滴水不漏。

弄得李跃和慕容恪都拿他没办法。

不过这个时候退兵,就前功尽弃了。

慕容恪攻下了并州大部,吃饱喝足,李跃却没得到任何好处。

“看来慕容恪有几分退兵之意。”李跃来来回回看了几次,慕容恪好歹是天下成名已久的人物,字迹却带着几分秀气,完全不像是一个杀伐决断的名将。

崔宏道:“我军若是退走,张平死灰复燃,或许张平与慕容恪达成某种协议?”

上党威胁不了燕国,但一定能威胁中原。

张平迟早是个祸患。

“张平信义全无,慕容恪不会相信他的,这封信应该是来探探我们的决心,回信一封,邀慕容恪南北夹击上党,然后一决胜负。”李跃太了解张平这种人了,也了解慕容恪。

燕、梁之争,一时片刻难解难分。

梁国的底盘在中原,燕国的底盘在辽东,慕容恪应该是感觉有些吃力了。

同样,李跃也不想再耗下去,近十万大军,加上战马,每日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

梁国家底也不丰厚。

崔宏道:“殿下妙计,可以试探慕容恪的心意。”

李跃摇头,“不是试探,而是真攻,上党威胁河内、洛阳、邺城,孤势在必得,他不愿打,就让他看看我黑云男儿的实力!”

休整了这么多日,黑云军将士的士气、状态都在巅峰。

想要兵不血刃拿下上党,几乎没有可能。

张平不见棺材不掉泪,以为占据了上党形胜之地,就没人敢动他,李跃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让他见见棺材,掉掉眼泪!

以武力促张平投降,同时向慕容恪亮亮剑。

“若是张平投降慕容恪……又当如何?”崔宏担忧道。

李跃笑道:“又不是攻打上党全境,而是先拿下天井关,威慑敌军,让张平、慕容恪看到我们的决心!”

高云、姚襄、吕光在河东与慕容垂鏖战,也不知结果如何。

不过偏师终究是偏师,不能将所有希望都押在他们身上。

这场大战的关键还在于上党,河东只能影响大战的形势,却不能决定胜负。

李跃带着亲卫巡视野王城北的天井关。

刘歆《遂初赋》中有言: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

群山巍峨,耸立入云,山腰郁郁葱葱,敌军旌旗若隐若现。

从春秋战国时起,天井关便是黄河之北的要冲,扼守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干戈迭起,为兵家必争之地。

张蚝攻陷上党之后,还在天井关之南修建了星轺驿、横望隘、小口隘、碗子城,只有一条阔三步、长四十里羊肠小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

张平敢以区区上党北阻慕容恪,南抵李跃,自然是有些凭仗的。

回到大营,将士们已经集结。

李跃带着宿卫站在前锋军之前。

“擅攀援者出列三步。”亲卫大声将李跃的话重复出去。

历次大战,都是前锋军攻坚,因此黑云军最勇猛的步卒都在此军之中,前锋军的前身是敢死营,一向悍不畏死。

中原缺大规模的良种马,所以不得不重视步军发展,黑云军最早便是从山上杀下来的,平日训练也都是上山与猛兽搏杀,再险峻的山也难不倒他们。

这是李跃敢打天井关的原因。

“愿血战天井关者再出三步!”亲卫大声喊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