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37)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不准屠城,又不准劫掠,还不准碰女人,赏赐又没有,士卒当然会有意见。

这年头的士卒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一句“驱除羯奴,复我河山”远远不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崇高,很多人就是为了烧杀淫掠而来。

人性有上限也有下限,不顺着人性来,别人怎么肯卖命?

这个问题在昨夜李跃已经想清楚了。

最稳固的关系是利益捆绑。

而利益也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赏他们金银钱帛是短期利益,而且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以后城外野战恶战,没有这么多钱帛赏赐怎么办?

为钱打仗不是长久之计,若是其他人开出更高的价码,士卒岂不立即倒戈?

再说这年头金银钱帛有何用?

即便能买到东西,也贵的吓人,受水灾影响,河北一升粮食涨到二两黄金!

所以最直接的财富是土地!

无恒产者无恒心,为了守护自己到手的土地,他们会跟羯人杀到天昏地暗。

“分田!”李跃手上能拿出来的只有土地。

季家堡的田地,八成属于季雍个人,剩下的两成属于季氏宗族,外姓之人基本就是农奴了,能拿到一成收成就不错了。

“将军雄才大略!”不同于以往的阿谀奉承,这一次周牵眼中的崇敬异常真实。

其实这些也不是什么创新,吴起分田舍于魏武卒,秦国耕战立国,都是这么玩的,“黑云山战兵、斥候,每人十亩,田赋五五分成。”

“五五分成?”周牵皱起了眉头。

李跃还以为自己收多了,每个士卒收成的一半上缴,已经是重税了。

周牵拱手道:“太高了,属下以为三七为宜。”

这方面周牵无疑是行家,“三七就三七吧,每年我们收三成田赋,够用了。”

李跃、崔瑾、魏山、周牵,头领一共也就四位,再加上一个薄武,黑云山负担不大。

岂料周牵眼神怪异起来,“属下意思是民三官七。”

李跃呆呆的望着他,这未免有些狠了。

周牵解释道:“天下大乱,慕容廆崛起于辽东,置侨郡,定官八民二赋税,河北百姓皆弃王浚、崔毖之流,而投慕容鲜卑,慕容由此壮大。石勒灭王浚,下令阅实州郡,定每户每年交绢二匹,租二斛,亦才民三官七而已,比之晋室年输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大为减轻,由是河北人心尽附。今将军地不过百里,丁口万余,轻徭薄赋虽能收服人心,却积累太慢,大不利也,荥阳百战之地,当多为战备,以备不测之事,况且将军三七赋税,已为天下之最,不可再减。”

李跃确实把问题想简单了,山上不仅仅只有这些战兵和斥候,还有老弱妇孺,“多谢长史教我。”

心中对周牵的评价再上一个台阶,虽不是运筹帷幄的谋主,但极擅实务,山上山下被他打理的有条不紊。

周牵还礼,“此乃属下本分。”

分田的消息一放出去,战兵和斥候们全都兴奋起来。

在黑云山上饥一顿饱一顿的,别说田,连衣服都没得穿,是真正的赤贫。

连他们的人以前都是头领们的,被随意驱使,与牛马无异。

现在有了土地,就有了家,有了更强的凝聚力。

李跃实际上用田地将人捆绑住了。

“将军乃我等再生父母!”十几个老卒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年轻士卒眼中也泪光闪闪。

喊一万句口号,都比不上这十亩薄田管用。

而现在,他们也知道谁真正对他们好。

“没出息,才十亩田地而已,以后我们收复故土,还会分到更多。”李跃望着这些衣衫褴褛的人,心中感慨万千,翻开厚厚的史书,我们的族人似乎永远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能吃饱穿暖的朝代寥寥无几……

十亩田,上缴七成的田赋。

魏晋时期,一亩好田年产豆粟两百六十斤左右,一年下来落在他们手中的粮食也才六七百斤,一个壮丁没有肉、鱼等高热量的辅食,一天至少消耗两到三斤的粮食……

也就是说,一年到头,要捏紧裤腰带过日子。

田地虽少,但对他们的冲击却是前所未有的。

士卒们眼睛红了起来,“驱除羯奴,复我河山!”

“驱除羯奴,复我河山!”

整座坞堡都在疯狂呼喊着,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情真意切。

他们现在真正明白了这八个字背后的意义。

无论是打仗还是种田,都要激发人的积极性,也就是解放生产力。

现在田是他们,战争也是他们的,自然人人用命。

李跃好歹读过几年书,也知道任何势力想要崛起,都必须在土地上做文章。

“我等也愿追随将军驱除羯奴、复我河山!”季家堡的人闻着味也来了,两眼放光。

“去去去,你们这些怂人也配!”黑云山老卒们鄙夷道。

“谁说我们怂?若非我等不愿跟着季雍投敌,你们能进得来季家堡?”

“我呸!”

两边的很快对上了,季家堡的人赤手空拳,黑云山部众提着刀。

其实李跃对季家堡的人相当满意,差点全歼枋头的八百氐人精锐,虽然是埋伏,但战斗力亦不可小觑。

最让李跃欣赏的是他们有血性。

第四十三章 开垦

“想当本将军的兵,可没那么容易,到时候可是要跟羯奴拼命的!”李跃望着闹事的几十人道。

他们虽然面黄肌瘦的,但精神气十足。

为首一人吼道:“季雍是软蛋,我们不是,七年前,我们也是从冀州南下的,与羯奴有不共戴天之仇,他日杀羯奴绝不手软!”

李跃见他虽然瘦弱,但身材高高大大,想必也是一条威武汉子,“好,他日大战,勿忘今日之言!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曹堪,邺城人!”

李跃忽然想起曹魏,邺城曾是其都城,不过这乱世,曹魏的雄风早已远去,“今日起,入本将军麾下!”

“谢将军!”曹堪大喜。

有他带头,当场就有三四百人愿意加入黑云山。

更多的人从家中赶来。

李跃干脆亲自带着人挑选,白发灰发的不要,拖着鼻涕的半大孩童不要,伤残的不要,背后有伤的不要,其中居然还二十多个悍妇,被亲卫们摸了出来……

忙到晚上,选出一千三百人,编入战兵之中。

吞并季家堡后,黑云山人口超过一万,兵力扩张到三千余。

七千人养三千兵肯定不可能。

只能走秦国的路子,且耕且战。

周牵建议道:“季家堡虽然坚固,但不可抵御大兵,属下建议此堡只作屯兵之所,丁口迁至山下,一旦遇敌,可避入山中,此外将人口隐藏至山中,也可避人耳目。”

当初高力禁卫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黑云山崎岖泥泞的山路,在平原上,哪怕有坞堡,李跃觉得胜算也不大。

被羯奴攻陷的城池坞堡不知有多少,还是黑云山安全。

“此事当尽快施行。”李跃揉了揉太阳穴,想起自己两天两夜没睡觉了,不过精神还是那么亢奋。

任何时代,第一桶金总是最难的。

黑云山加上季家堡,一个完整的板块已经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牢牢扼住汜水中下游和黑云山。

送走周牵,李跃才困意上涌,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醒来时,天还是亮的。

却已经是新的一天,头脑也清晰了许多。

周牵正在动员堡民,很多人都不情不愿,不过在曹堪的劝谏下,还是开始搬迁。

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李跃想到一个问题,士卒的田地解决了,他们的却没有。

“斥候何在?”

过不多时,十几个斥候都伯赶来。

“将季家堡周围两百里的地形、势力摸清楚,尤其注意何处适合耕种,做成沙盘。”

沙盘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两百多年前的马援已经弄出来过,没什么技术门槛,李跃用泥巴捏出黑云山的地貌,斥堠们头脑灵活,一看就学会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