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388)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江东与关中干柴烈火,郎有情妾有意。

桓温不伐关中,已经能看出他的心思。

李跃不报任何侥幸心理,“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苻坚、桓温想成鼎足之势,须问一问朕麾下将士同不同意,天下人口六成在关东,苻坚、桓温安能与朕相抗!”

三国鼎立之势成型,是因为曹操赤壁之败、汉中之败,给了刘备孙权机会。

李跃不会犯这种错误。

别管苻坚、桓温怎么蹦跶,关东只要稳住,他们就没机会。

三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汉末以来,纷乱两百载,统一乃人心所向!”常炜居然也引用鸿胪吏们的口头禅。

虽说都知道桓温会北伐,但桓温却迟迟没动手。

即便秋收之后,也静悄悄的。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李跃要忙的事情很多,没功夫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南边,只令魏山率两万黑云军镇守许昌,徐成一万步骑镇洛阳。

数月之前已经率数千精锐南下寿春,加上合肥的梁啸部,挡住桓温的第一波攻势不难。

今年虽然不是丰收,但收成还不错。

百姓安居乐业,地方上颇为平静。

投入大量人力之后,国中教化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将算法口诀和三字经刻在木板石板之上,立于诸城之中,由鸿胪吏每日教习百姓。

虽然短时间内还看不到成效,但种下种子,总会开花结果。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开化吾国吾民,是一个皇帝的使命。

当然,任何事推行下去都不容易,永远都有反对势力和守旧势力。

羯赵立国几十年,已经形成了惯性。

尤其是幽州新收复的地盘,原本就是投降过来的,夷狄居多,聚族而居,自成领落。

“既不能以王化化之,当以刀剑化之,拒不习汉言者,皆斩!”李跃没有惯着他们,直接颁下一道杀气腾腾的诏令。

跟他们讲宽仁没用,他们只听的懂刀子挥舞时的声音。

比起冉闵的杀胡令,李跃要宽仁多了,既然不想融入华夏,那就送他们上天。

这时代的规则就是如此。

诏令下达,本以为他们会抵抗,谁知黑云军提着刀上去后,一个个都乖巧的念起了三字经……

“一群贱骨头!”李跃心中暗骂了一句,算是明白了怎么跟他们打交道。

三句好话比不上一耳光下去。

想要推行汉化,就需要改进文化的载体。

竹简太过笨重,缣帛太贵,不是一般人用得起。

不过这时代纸张早已出现。

李跃在山阳铁坊旁修建了一座纸坊,造纸技术早已成熟,先秦时代已经出现,经过两汉的不断改进,非常适合运输、书写,大大简化了办公流程,提高官府运行效率。

缺的是推广,而不是技术。

如今梁国的工匠早已形成体系,李跃投入些许人力物力,一座大纸坊便拔地而起。

材料都是现成的,就地取材,麻、楮皮、桑皮、青藤、竹皆可为原料。

李跃亲自设计流水线,不到半个月,第一摞纸便应运而生。

色泽偏黄,不如左伯纸那般细腻,但已经能满足书写的需要。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精品纸也造了不少,细细碾磨,掺些米浆,加些香料,成型之后,再经磨光,一张带着香气,洁白、平滑的精品纸问世。

廉价纸的问世,最大意义便是打破士族豪强对知识的垄断,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

“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李跃下了一道诏令,全国推广用纸取代竹简。

同时也允许民间自行造纸,到达品质要求后,由官府购入。

第四百六十九章 进贡

“陛下,这是慕容垂送来的神驹。”亲卫们牵着十几匹骏马依次排开。

高大雄骏,四肢健壮有力,毛发细腻而光泽,有的黑亮如镜,有的艳红如火,有的青棕如玉,在秋日下昂起头,刨动四蹄,发出不安的嘶鸣。

李跃也算是沙场宿将,见过的马也不少,一看便知是上乘货色。

慕容垂孝心可嘉,知道上贡。

河南地的杂胡们岂是他的对手?不出意外的被鲜卑精锐长驱直入,俘虏青壮男女一万三千余,各类牲畜十一万,上乘战马三千七百匹,上贡给李跃一千三百匹,说是恭贺李跃登基……

河南地非常大,当年义渠曾在此建国。

历史上赫连勃勃也凭借此地兴起,创立胡夏,赫连勃勃也就是现任铁弗部首领刘悉勿祈的侄儿。

当然,河南地肯定不止这么点东西,东汉中期开始,河南地就脱离了中原掌控,诸胡在此繁衍两三百年,实力已经非常强大。

不过慕容垂兵力不多,浅尝辄止,二来,这是他上报的缴获,真正得了多少好处,肯定不会老老实实说出来。

“慕容垂如此壮大下去,百害无一利,当加以限制。”王猛虽然看不上慕容垂,却从未放松警惕。

“如何限制?”李跃抚摸着骏马,毛发光滑如缎,原本焦躁的战马,很快就安宁下来,打着响鼻。

烈马虽好,但需驯服,否则迟早化为虎狼。

“可令其将吏家眷、子女入邺城为质,选贵胄健儿两千充任禁卫。”

禁卫负责邺城宫禁,宿卫负责李跃起居,城卫负责邺城防守。

“慕容垂若是不愿,又当如何?”李跃拍了拍骏马,拿下幽州之后,阴山南北有几片马场,已经在驯养战马。

东汉三大骑兵,幽州突骑、并州兵骑、凉州大马,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便是出自幽州突骑。

阴山之北,气候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因此盛产烈马。

“彼若不从,便是给了我军出兵的借口!”王猛眼中闪过一道锐芒。

李跃点头同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并州为天下形要,不可久悬于外,派人出使晋阳。”

无论慕容垂装的多么恭顺,都无法掩盖其野心,关键还夹在战略要冲之地。

他若壮大起来,肯定是未来的一大威胁。

不可能梁国、秦、晋三国斗得三败俱伤,慕容垂出来捡现成的。

“还有,拓跋什翼健不能忘了,我军组建骑兵在即,让他出三万匹战马,五千子弟健儿!”李跃狮子大开口道。

“三万战马?”王猛瞪大眼睛。

这差不多要了拓跋什翼健的老命。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他不给,朕就联合慕容垂去要!”李跃哈哈一笑。

拓跋什翼健在南面灰头土脸,是个人都可以揍他一顿,但在北面雄风依在,几场大战,竟然击败了柔然人,俘获一万多帐,牛马牲畜近二十万,发了一笔横财。

一万多帐就有五六万人口。

不勒索他勒索谁?再说拓跋什翼健派人来邺城的时候,从来没客气,张口就是二十万石粮草,五千套甲胄。

跟自己的丈人不用太客气,不能把他当外人。

“哈哈哈……陛下英明!”王猛乐开了花,他可不是读书读傻了的穷酸,在兖州主持革新时,心狠手辣。

给不给是他们的事,但要不要就是李跃的事了。

以后无论是对付苻坚,还是慕容恪、拓跋什翼健,甚至柔然人,骑兵肯定是主角。

即便步卒,以后也要尽量配上战马,增强其机动力。

王猛刚下去,辛粲后脚捧着一堆书册进来献宝。

让他修纂史书也快两年了,总要有些东西出来。

以汉末黄巾之乱开篇,跟《春秋》一样,采用编年体,借鉴了陈寿《三国策》,曹魏官修的王沈《魏书》、鱼豢私撰的《魏略》、东吴官修的韦昭《吴书》等史书。

有珠玉在前,文学馆照本宣科,写的不错。

但从曹魏后期开始,越写越是隐晦,颇有为司马家粉饰之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