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39)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内斗,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即便李跃是皇帝,亦不可更改此趋势,以后大梁强盛,会有更多的势力卷进来。

这种苗头早就有了。

李跃必须维持清醒,平衡各种势力,避免内斗失去控制,影响国家发展,扫了崔宏一眼,见他一脸泰然,笑道:“王景略在前阵,蒲坂能攻与否,他自有决断。”

为将者,最怕君主在后掣肘。

“陛下所言甚是。”崔宏拱手一礼。

前年桓温北伐,黑云军粮草不济,在常炜的游说下,大河两岸士族豪强鼎力相助,方才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击退桓温,饮马长江,拿到了正统。

王猛有功,士族豪强的功劳也不可忽视。

所以李跃尽量将内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伟人说过,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

别人有矛盾,不可能梁国没有,若是没有,反而是最大的危机,说明下面铁板一块了。

当皇帝就要有皇帝的思维和眼界。

不需要李跃下令,王猛的确尝试攻打了几次蒲坂,苻坚亲自坐镇,秦军众志成城,击退了梁军的进攻。

十几日后,王猛上了一道奏表,言秦军虽疲,士气人心犹在,不可击也,建议就这么拖着,消耗秦国。

包括太原之战也拖下去。

既能消耗秦军,也能消耗慕容垂。

李跃然其言,令他自行决断。

慕容垂至今都未求援,李跃出兵意义也不大,两股人马在一起,反而相互龃龉。

他要表现,李跃就给他表现的机会。

“南面情势若何?”李跃转向江东。

北面僵持,秦国现出疲态,按说现在是桓温出手的最好时机。

收复蜀中、汉中,能重振声威。

“苻坚留吕婆楼镇蜀中,桓温借武陵王司马晞谋反一案,排除异己,族诛殷涓、庾倩、庾柔等人,庾蕴饮鸩自尽,庾希与庾邈、儿子庾攸之逃入海陵陂泽,庾氏一门式微。”卢青翻出前段时日送回的情报。

庾氏一门在荆襄颇有势力。

每个士族都有自己的地盘,声势最隆的陶侃辞官归隐后,荆襄重镇落入庾冰、庾翼兄弟之手,彼时桓温还是庾翼麾下一前锋小督。

东晋朝廷担心庾氏尾大不掉,威胁下游的建康,遂扶持二流士族的桓温上位。

只是没想到桓温野心更大。

晋室内斗比梁国惨烈几倍,一旦失败,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所以在江东内斗永远大于一切,战场上输了,最多废为庶人,但内斗输了,下场不言而喻。

桓温忙着排除异己,自然无心收复蜀中。

“桓温清理庾氏,怕是要对司马家动手!”崔宏举一反三道。

李跃踱了两步,“这是好事,桓温篡位,晋室仅有的正统亦将荡然无存。”

按这种趋势,江东根本不用打,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残。

李跃只需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即可。

“还有一事,当初陛下放归江东的质子、降将,不少人暗中与校事府接触,希望重回邺城。”杨略道。

“嗯?还有这等事?”李跃心中一喜。

这比在战场上攻城略地还要有成就感。

刀矛只能让人的身体臣服,不能让他们的心臣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谁在克复神州恢复华夏一目了然,以江东现在的环境,有志之士仰慕大梁也在情理之中。

“共有一百五十七人,臣已令校事安抚他们。”

第五百三十二章 国力

一共放归六百三十二人,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成果斐然。

江东士族占据高位,但中下层的实职还是要靠这些寒门庶族之人。

魏晋士族蓬勃发展,突飞猛进,垄断官员任免升迁,到了江东这些年,“进化”出清官浊官之分。

清官不是清正廉洁之官,而是清闲贵重之官,浊官意为地位卑下事务冗繁之官。

士族子弟以浊官为耻,以任事出力为耻。

所以具体事务逐渐转到寒门庶族出身的浊官身上。

“再令江东送些子弟来邺城游学。”李跃若是控制了这些人,江东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怕江东滥竽充数,嫡系子弟他们自己留着,李跃要的就是旁系、寒门。

大梁最吸引的也是他们。

“尚武堂诸学庞杂,不如改回太学,分门别类,便于朝廷管理。”崔宏拱手道。

的确,如今尚武堂的确有些杂乱。

太学就是朝廷设立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恢复太学,等于李跃掌握了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标准,一定程度上能遏制阶层固化,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有了太学,算数、工学、医学有了容身之地,能统一学术思想。

设太学,是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关键一步。

李跃要抬高其他学术,也许经过太学。

“此事就交由你主理。”李跃给崔宏找了些事做,不能让他太闲,一闲就开始琢磨人心了。

“唯!”崔宏拱手一礼。

出征河套的大军押着牲畜陆陆续续返回,只留在高云六千骑驻守。

蒲坂仍在僵持之中。

天暖之后,苻坚令邓羌、苻飞二将发动反攻,被王猛轻松挡住,死伤两千余精锐后,又退回蒲坂城中。

为了抵抗王猛、魏山这五万梁军,氐秦几乎举国之力。

原本不多的家底,都投了过来。

沿龙门渡至风陵渡设防近三百里。

王猛也不急着进攻,就这么拖着、耗着,在营垒中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又下令士卒屯垦,规定每名士卒必须耕种七亩田,由后方提供种子、农具、耕牛。

摆出一副长期拉锯的架势。

苻坚若是退兵,晋阳肯定没了,然后慕容垂大军随时南下,并州梁军齐发,三面夹击,蒲坂必定守不住。

不过为了支持王猛和魏山的五万大军,邺城去年好不容易积累的一些家底,源源不绝送往前线。

五万大军,还是以步卒为主,对如今的梁国而言,并不吃力。

从前年对付桓温北伐,到去年狩猎草原,攻取河套,每次出兵,必有斩获。

而且斩获还是付出的两三倍,这还不算战略利益。

以常炜为首的尚书台并不反对战争,而是反对空耗国力。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

孙子兵法中早有明示。

眼看拖到了春耕,氐秦越发乏力起来,关中本就民风剽悍,从曹魏到西晋,为叛乱首发之地,诸族百姓不堪氐秦重赋役使,在细作的挑动下,爆发了几场小型叛乱。

苻坚摊子铺的太大,这两年膨胀太快,对地方的掌握不强。

关中叛乱虽小,却牵动了仇池和凉州。

这两地并未完全归心,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竟有不少豪酋暗中向李跃投书效忠,最具代表者,沮渠、乞伏二部。

“苻坚若是处置不当,这一关恐怕过不去了!”李跃心情大好。

“苻氏之所以能兴起,盖因关中无甚强者,若在关东,覆灭久矣!苻坚继位之后,南征北战,今遇我大梁,高下立判!”常炜给出了总结。

在国力面前,苻家有再多的能臣猛将都没用。

关东人才质量也不在关中之下。

如今氐秦只缺一场大败,就会如历史上一般分崩离析。

苻坚冒然卷入太原之争,并不明智。

战略是对的,但时机不对。

发动一场战争简单,但想要结束,就没那么容易了。

“氐人性情坚毅刚猛,当防其反攻。”常炜提醒道。

“朕已经设下天罗地网,就等苻坚反攻!”李跃巴不得他孤注一掷。

还是那句话,只要苻坚从蒲坂乌龟壳里面钻出来,就会被一网打尽。

前方有王猛冲锋陷阵,李跃心思收回国内。

春耕伊始,李跃照旧颁布开垦令,新田四年免除赋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