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61)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还有一些城池继续为燕国效忠,徒河阳骛仍死死挡住崔瑾大军,拒绝投降,毕竟龙城还在,燕国没有真正灭亡,阳氏满门都在龙城中。

高句丽毫不犹豫出兵侵占玄菟郡,为的就是争取辽东这些夷族。

比起土地,人口更加重要。

龙城中静悄悄的,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围困多日,守军已经习惯了。

慕容评的使者来了两次,每次都在拖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李跃已经看穿他的把戏,无非就是自恃龙城坚固,以拖待变。

就在李跃准备攻城时,高句丽使者盖图延来了。

“高句丽绝无冒犯大梁之意,玄菟夷民皆心向我王,我王不得已替陛下打理之,只要燕国覆灭,便将玄菟归还陛下。”

“来不及了,朕的大军已经出动,应该快到玄菟了,要么交出辽东诸部,退出玄菟,要么试一试我大梁刀兵之利!”

跟他们交流,刀剑最管用。

真等高句丽归还玄菟,只怕早就吃干抹净了,在辽东没有人口,土地也守不住。

到今日为止,高句丽既没有称臣,也没有请求册封,可见他们的心思。

“陛下万万不可,两国交兵,一时难解,在下听闻秦国已经出兵,中原才是陛下的根基所在,辽东不过皮毛,大梁为上国,何必与蛮荒下国争夺不毛之地?”

能派来充当使者,自然牙尖嘴利。

“所以你们高句丽王才有恃无恐,以此威胁朕?”李跃眼中泛起沉沉杀气。

“不敢,在下绝无此意,只是为陛下着想,为大梁着想……”盖图延低着头,眼神却在忽闪忽闪的打量着李跃。

“朕——多谢你国好意!”

“锵”的一声,腰间长剑出鞘,剑光一闪,一抹血花飞洒在帐中。

盖图延惊恐的眼神随着他的人头落下。

帐中诸将也是满脸惊讶之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他们的皇帝拔剑砍人。

“蕞尔小国,狺狺狂吠,来人,将人头送给高句丽随从带回去!”李跃一挥长剑,剑身未沾丝毫血迹。

亲卫捡起头颅。

过了良久,一旁的桓伊才小心翼翼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李跃还剑入鞘,“那是在中原在华夏,如今这蛮荒之地,他们只看的懂这个,慈不掌兵,仁不当国,斩使方能立威,这是朕给高句丽下的战书。”

辽东之地,如果崛起一个农耕文明,对中土的威胁太大了。

所以梁国与高句丽不死不休,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李跃这一代不解决他们,后代就要花费几倍、十几倍的精力,方能灭亡他们。

慕容恪镇守平郭城,攻略高句丽时,连人家的祖坟都挖了,高句丽还不是夹紧尾巴,躲在海东不敢西望?

桓伊有兵略,有才干,但身上沾了太多的毛病。

当然,这跟他的出生环境不无关系,江东风流,然则北国太多杀戮,没有雄主强人,镇不住这江山……

“传令诸军,踏平龙城!”李跃提剑出营,对着外面的将士喊道。

第五百五十九章 士气

龙城之中大部分人并未觉得形势有多严峻。

羯赵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也就十几年前的事,很多人亲眼所见,当初棘城被团团包围,内外断绝,辽东三十六城投降,城内豪酋皆欲弃城而走,但最终还是击败了羯赵。

再往前二十年,高句丽、段氏、宇文氏在平州刺史崔毖的鼓动下,结成联盟,围攻当时的都城棘城,连营三十里,燕国还是挺了过来,击退三军,驱走崔毖,吞并平州。

与羯赵大军相比,四五万梁军的压力并不大,甚至连龙城都无法完全包围。

而慕容评手上还有万余部曲,城中尚有慕容德、封奕、鲜于亮等部万人,加上青壮,足以自守了。

至于城外投降的城池,早就见怪不怪,梁国退兵后,这些城池会重新倒回来。

辽东这块地,谁强,就依附谁。

慕容氏当年也是这么崛起的。

“太后无需多虑,城中粮草充足,手上月余,梁军自退,臣乘势掩杀之,可重现当年棘城大胜!”慕容评披着一身金甲,腰悬白玉鹿卢剑,满脸红光,仿佛年轻了十几岁。

慕容恪死于战阵之上,燕国权柄自然而然落在他手上。

自始至终,他都没想过投降,向梁军派出使者,也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大都督……征战沙场数十年,如今撑起社稷者,唯将军一人。”可足浑氏无可奈何道。

慕容恪死了,改由慕容评都督中外诸军事。

“梁主已中吾缓兵之计,败亡无日也,太后与陛下就在宫中等臣之捷报!”慕容评大袖一挥,昂首走出大殿。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燕国盘踞辽东近百年,只要龙城不破,根基就在。

城中士卒百姓,加在一起足有十六万之众,凭什么投降?

殿外,百余名虎背熊腰的亲卫等候多时,慕容评刚翻身上马,就听到城外的闷雷一般的声响,惊诧道:“梁军竟然攻城了?”

亲卫们皆有惊恐之色。

慕容评眼珠骨碌碌一转,“慕容德、鲜于亮、封奕何在?”

“正在分守各城,逄钓、翟鼠、库傉官伟诸将亦在协助。”

“嗯,那便无忧了,回府。”慕容评勒转马头。

“大都督不去战场?”亲卫们目光都投了过来。

越有钱往往越怕死,也越想保存实力,“尔等懂什么?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有某在,龙城高枕无忧,先让慕容德、鲜于亮他们与梁军耗上,待其力竭,吾以逸待劳,猝然一击,可破梁军也!”

这话说的大义凛然,让人不得不信。

早些年慕容廆、慕容皝还在时,慕容评勉强也算的上一员勇将,南征北战,毫不含糊。

只是近些年家底丰厚了,便开始养尊处优……

此刻城墙上,慕容德望着梁军推来的庞然大物,心中有些发虚,“援军来了没有?”

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脚下的城墙。

但现在,谁也不确定这道城墙能否抵挡住梁军。

梁军气势如虹,犹如黑潮一般从远方席卷而来。

慕容恪战死对燕军士气伤害极大,未攻城时还不觉得,一攻城,梁军气焰滔天,仿佛压的整座龙城喘不过气来。

这便是心理优势。

“大都督说梁军虚张声势而已……令将军不必担忧。”慕容楷道。

“都火烧眉毛了,还等?”慕容德目眦欲裂,回望左右士卒,皆无战意,跟慕容恪在时判若云泥。

梁柱之所以是梁柱,是因为它能撑起台面。

慕容恪倒下后,燕国再无这样的人。

“侄儿……有一言……”慕容楷犹犹豫豫道。

慕容德一见他神色就知道要说什么,“汝父以国家托付于我,我宁死不降!”

慕容楷一脸凄然之色,“非是投降,而是出走,龙城大势已去,闻苻坚仁厚,远近之人多归之,不若杀出一条血路,北走大漠,然后投秦,为我慕容氏多保留一些香火,徒死无益,趁梁军兵力不多,我等轻骑而出,大有可为。”

“这……”慕容德望着越来越近的梁军,一时难以抉择。

只有亲自上过战场,才会知晓梁军的可怕。

慕容评躲在后面,明显是拿他们消耗梁军,无论胜败,慕容德都会损失惨重。

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只要部曲还在,日子不会过得太差。

“汝去准备骑兵,安排家眷,吾血战之,或可击退梁军!”慕容德很快就有了决断。

“唯!”慕容楷不是不愿为燕国尽忠,而是见不得慕容评小人得志,两家积怨甚深,慕容评得势,挺过这一关,就轮到慕容楷这一门倒霉了。

咻——

百余颗砲石尖啸着砸向城头,掀起一阵灰尘和血浪。

砲石之后,箭雨从临冲车上倾泻而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