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64)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不是李跃开历史的倒车,而是这时代奴隶普遍存在。

当年段氏首领段日陆眷以及石勒都是奴隶出身。

存在即合理,时代自有其规律,很多活不下去的人依附士族豪酋方能保命。

同样,草原、辽东活不下的异族可以依附大梁子民、庶民为奴。

这其实也是同化的一个过程。

拷饷营成果斐然,仅从慕容评家就弄出十几万石粮草,金玉钱帛折算四千万缗,比燕国府库还多,真正的富可敌国。

这还不算他家的僮仆、田地、部曲……

鉴于慕容评的突出贡献,李跃给他封了一个给事中、户部左仆射、建德侯,表彰他为大梁积累这么多的钱粮。

人性之贪婪有时候实在让李跃无语。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国都没了,他的家财又怎么守得住?

如果当初鼎力支持悦绾、慕容恪的革新,也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然而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一再上演……

“慕容评贪得无厌,岂能封侯,户部左仆射乃重职,不可轻易与人。”

敢这么跟李跃说话的,只有崔瑾。

李跃一想也是,晋朝、燕国覆灭,一大原因就是公侯太多,虽说慕容评是虚封食邑,但让冲锋陷阵的将士们不好想。

关键慕容评在燕国名声实在太差,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也就是燕国士卒百姓,喝一口水,烧一把柴都要向他交钱……

历史上燕军三十万不敌秦军六万的战绩就是出自他手……

以后他当户部左仆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兄长所言甚是。”李跃从善如流,当即修改,既然慕容评这么喜欢金子,打了败仗还穿一身骚气的金甲,干脆封了一个金紫光禄大夫,做褒赠之赏。

汉魏旧制,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

金紫正三,银青从三。

算是表彰特殊贡献者。

“以后辽东就托付于兄长!”李跃拱手。

崔瑾蓄了短须,气度越发儒雅,若论仪表,可谓大梁之最,虽位高权重,却低调谨慎,跟王猛完全是两个风格,只要他点头,与崔家合流,就是大梁最大的一股势力,但这么多年都与崔家保持距离,在地方风评极佳。

能力虽然差了一档,却足够稳重,又擅长防守,还是李跃结义兄长,是镇守辽东的最佳人选。

“臣一人恐怕难当此任,陛下还需派一人。”

“哈哈,兄长谦虚了。”

“非是谦虚,辽东新定,千头万绪,臣可保辽东无外患,然辽东欲大治,非大司农不可。”崔瑾一本正经道。

大司农也就是周牵。

中原从焦土变成沃野一大半都是他功劳。

想要经营辽东,非此人不可。

以后海路畅通,辽东产出的粮食和各种物资可以直接走海路,直接与中原运河体系连上。

即便在后世,偌大的辽东都是宝地。

“可,不过朕让给大司农休沐半年,然后北上。”李跃以后的《皇梁祖训》上又多了一条:不可放弃辽东。

洪武大帝的祖训,动辄就是这不征那不伐,将国家限制死了。

李跃恰恰相反,为大梁指明发展方向,可以花上几十年、上百年缓慢推进,但不能不做……

历史永远是向前了,固步自封者必亡。

“还有一事,辽东鲜卑人众多,陛下升慕容评而不封慕容暐,有失大梁体面与胸怀。”崔瑾拱手道。

“封慕容暐?”慕容暐一直都没什么存在感,李跃都快忘了这对母子。

“陛下莫要忘了,慕容垂为我大梁左将军。”

随着梁国收复幽、并,吞灭燕国,以后治下的鲜卑人越来越多。

需要收服他们的心。

历史上,司马家善待刘禅,南中都督霍弋率六郡归降,死心塌地为晋朝镇守西南。

一手大棒,一手萝卜,对付慕容氏,还是要刚柔并济。

而且辽东鲜卑诸部,不止一个慕容氏,需要皆封赏慕容暐安抚他们。

连张平、刘国之流都封侯了,慕容暐的确要善待,给拓跋家、苻家做一个榜样。

“封慕容暐为昌黎郡公,可祭拜燕室宗庙,衣食住行,可用燕王礼仪,封可足浑氏燕国夫人。”

反正慕容暐、可足浑氏迁入邺城,眼皮子底下,圈养起来也无妨。

公事谈完,留崔瑾小酌,回忆当年在黑云山上挣扎求存,恍如隔世一般。

“可惜兄长……不在……”崔瑾对孟开仍不能忘怀。

早年几乎饿死,是孟开提刀到处争抢,才让两人活了下来。

“孟宽今年十一,文武双全,骁勇无比,再过两年就能为大梁出力。”李跃视孟开子女如己出。

“如此,兄长可以瞑目矣!”崔瑾朝地上酹了一樽酒。

“陛下、都督,玄菟战报。”崔宏在堂外躬身禀报。

第五百六十三章 龙城

“陛下诏令所至,玄菟百姓揭竿而起,里应外合,配合张、刘二将攻克重镇平郭、南苏,高句丽王惧,退回海西,玄菟归我大梁!”

“人心向背,由此可见!”崔瑾举起酒樽与李跃碰了一下。

“桓野王名不虚传,来人,将这一壶酒赏给他。”李跃心中落下一块石头。

“高句丽自不量力,与我大梁为敌,自取灭亡尔。”

有了玄菟郡,高句丽只有被压制的命。

等到大梁一统中原,辽东在崔瑾、周牵的治理下就有了统一整个辽东的实力。

隋唐征高句丽,都是从内地起兵,万里迢迢而来,大梁伐高句丽,直接从辽东出兵,省去了跋山涉水之苦。

即便实力不足,也可以走海路将中原人力物力投射过来。

自周秦至汉魏,恐怕没有哪个朝代能如李跃这么重视辽东。

除了战略意义,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可耕可牧可渔猎,辽东的木材、药材、皮货、矿产,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未来甚至不需黑云主力出征,崔瑾、贾坚、鹿勃早几员大将就能灭了它。

不过,想要彻底控制辽东,想要提高航海技术。

“辽东平定,朕这就返回邺都!”

前些时日传回的消息,河套已被放弃,苻雅三路围攻太原,拓跋什翼健攻占盛乐。

王猛固守太原,徐成在南阳坚壁清野,挡出了苻坚的攻势,不过邓羌出兵转攻弘农,有打通南阳战场之意。

弘农对面则是洛阳,是中原司命之地。

也不知战况如何。

翌日,李跃率步卒赶着两千多辆大车浩浩荡荡向西而归。

回望坐落在山水之间的龙城,如巨兽般蛰伏在辽西大地上,顿觉气势非凡。

一旁的崔宏道:“龙城有王气,地接诸夷,不如毁之!”

毁掉敌国的都城,都是强干弱枝的常规操作。

项羽焚阿房宫,董卓火烧洛阳,冉闵烧襄国,历史上,还有隋文帝杨坚毁邺城,宋老二灭太原……

一旦辽东有势力崛起,龙城就成了对抗中土的枢纽。

北依燕山,南凭徒河,扼守碣石道,渝水、白狼水环绕,龙山为依托,东南便是后世著名山海关,堵住此地,就堵住了中原进出。

李跃摇头道:“按你这么说,朕岂不是连许昌、洛阳、太原、广固都要毁了?山河之固在人心,昔者大汉在此设柳城,未见诸夷崛起,反而到了晋室,成了夷族都城,何也?晋室无德且无能!”

以后海路开通,辽西走廊的战略价值会大大下降。

这年头有王气的城池多了去,李跃也拆不过来。

“不过龙城气势太盛,不合时宜,改回柳城。”李跃收回目光,有这功夫,不如经营好大宁城,和辽东马石津,也就是后世的旅顺港。

如今已成为大梁水军的军港,马顾镇守此地,与青州东莱隔海相望,李跃也设了一个港口,名为威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