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8)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辛粲大致算了一下,今年收上来的粮食,加上从季家缴获的,省吃俭用,勉强能撑到明年夏天。

如果收留难民,粮食就又是一个重大危机。

此外,黑云山想要壮大,就需要更多的本族人口。

“来了多少人?”

斥候道:“聚集在北山之下的有三千余人,但更多的人从后面赶来。”

李跃召来众人商议。

魏山叹了一口气,“收留下来难,不收亦难,全凭将军定夺。”

辛粲道:“瘟疫非同小可,羯奴包藏祸心,一旦染病,只怕黑云山寸草不生。”

以他的年纪,应该经历过汉末持续到魏晋的大瘟疫。

李跃目光转向徐成,徐成道:“将军筚路蓝缕,黑云山方有今日一线生机,若是收纳难民,只怕……”

黑云山加上季家堡,不过百里之地,一万七千众已经到了极限。

现在南下扩张之路被堵住了,黑云山养不活更多的人了。

另外,人多了,一定会引起邺城的注意。

黑云山韬光养晦可以,但明火执仗的收容难民,邺城会无动于衷?

李跃一时无语,匆匆散会,带着两个亲卫在山上散心。

黑云山又到了决断的时候,关键自己实在没把握搞定瘟疫。

走到山口,正遇见采药归来月姬等人。

隔得老远,月姬就一路小跑而来,“兄长,今日收获颇丰,在香炉峰采了两百多斤各种草药,兄长快看。”

她献宝似的从背篓中掏出一大块灵芝看,观其大小,至少有百年。

人口凋敝,山上的野物反而多了。

“灵芝归心、肺、肝、肾经,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之效,正宜兄长,此次上山,我还结识了几个道人,在山中发现一溶洞,里面极大……”

从见面开始,她就叽叽喳喳个不停。

李跃忽然道:“月姬,你说山下的难民咱们救不救?”

月姬簇起秀眉,目光清澈如水,“兄长发问,心中早有决断。”

李跃一愣,忽而笑了起来,“月姬所言极是。”

问这么多人干什么,天下间的事,何必处处瞻前顾后?

天下板荡,民族危亡,能救一人就是一人,没有大魄力、大决心,焉能在这乱世中崛起?

“兄长,那几个道人都是仙人般的人物,日后得闲,不妨拜访一二。”月姬特意提醒道。

黑云山连着嵩山,嵩山连着伏牛山,自古便是道教圣地,有一两个道士存在太正常不过了。

李跃现在哪有这闲功夫?随意敷衍了一句,“他日必定寻访。”

这年头的道人和尚可不是什么好人。

汉末的张角掀起黄巾起义,张鲁割据一方,还有在江东被孙策所杀的于吉等等。

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李跃直接去北山找薄武。

经历一连串的事后,李跃发现薄武在山上拥有的人望不在自己之下。

真出了什么大事,都是他在后面兜底。

李跃是行空的天马,他就是定海的神针。

“如此说来,你要收容流民?”薄武眯着醉眼道。

“是!”李跃点头。

薄武灌下一樽酒,身边的两个姬妾立即为他斟满,“你可想清楚了?”

“侄儿想清楚了。”李跃再次点头。

薄武吐了一口酒气,“那就去做吧,大丈夫行事,何必瞻前顾后?成也罢,不成也罢,不试试如何知道?差什么,老夫这张老脸到时候去为你求些来。”

李跃心中感动,嘴上却没多说,说多了反而显得虚伪,扫了他身边的两个侍妾一眼,“叔父气色虚浮,为酒色所伤,当多多保重身体。”

薄武哈哈大笑,大袖一挥,“老夫征战一生,难道就不能快活快活,去吧。”

第五十六章 治

北山下,两排简易草庐拔地而起。

李跃不知道怎么治瘟疫,却知道怎么有效遏制。

“每天的衣物必须清洗,所有人面纱不可摘下,不与流民正面说话,居住了房子,两日熏一遍艾草……”李跃事无巨细。

几十年的乱世,让所有人更渴望秩序。

男人如此,女人更是如此。

女营的妇人们比战兵和斥候更听话,严格执行着李跃的各种防范措施。

流民们能喝上一口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也就满足了。

能走到黑云山的,基本就只剩下青壮了,老弱妇孺已经死在半路上。

伤害他们的不只有瘟疫。

望着一道道骨瘦如柴的身影,无力的躺在草庐中,眼神空洞而麻木,有人身上带着刀剑留下的溃烂伤口,还有人手脚上有触目惊心的野兽咬痕……

每天都有人死去,不是死于瘟疫,而是死于伤口的感染。

月姬要带人去救治他们,被李跃拦住,“不可,必须隔离五日!”

心肠该硬的时候必须硬。

如果瘟疫扩散,对黑云山就是灭顶之灾。

没人敢违抗李跃的命令。

这套隔离的办法早已有之,《周礼·天官》记载: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如于医师。

秦汉时期,还有专门收容病患的“疠所”,每逢大疫,朝廷会派太医去诊治疗。

从第三日开始,陆陆续续有十多人上吐下泻,高烧不退,连续两日,人也就没了。

还有六七人没任何症状,活蹦乱跳的,然后一口黑血喷出,突然栽倒,再也没起来。

瘟疫来的极为猛烈。

李跃预想的各种治疗手段根本没用。

《伤寒杂病论》中倒是有几张方子,但需要的草药太多,黑云山根本配不齐。

李跃暂时管不了感染着,只能管活着的人。

尸体在土坑中焚烧后,方才掩埋。

没症状者,迁到第二排草庐中,继续隔离。

李跃这才允许月姬带人为他们治疗伤口,不过有伤之人也早已病入膏肓,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这期间,李跃按照《伤寒杂病论》的药方,尝试用现有的同药性的草药替代,药熬出来,喂给病患喝下,却没有任何效果。

浮在表面上照本宣科自然没用。

李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苦读《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凡是不明白之处,都与月姬商量着来。

月姬在医术上的造诣远高于自己。

很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理论在她的讲解下,变得异常清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加上李跃原本就有些底子在,感觉渐渐摸到门槛。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辩证的来治病,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的症状是不同的。

李跃和月姬用山上不多的草药,凑活弄出一锅大青龙汤。

喂给三名无汗、脉紧的病患喝下,连续三日,其中两人居然奇迹般的减轻病症。

这无疑增强了李跃的信心。

摸索着又弄出桂枝汤、麻黄汤,根据脉象和表症,喂给不同的病患服下。

虽然每天依旧有人死去,但被救活的人也在渐渐增多。

李跃每两天,为他们熬一锅骨头汤,撒上野菜,增强体力,喝不下去的强行灌……

加上女营的悉心照顾、隔离等等措施,半个月下来,死者四百七十二人。

一支三千人规模的流民,直接减员七分之一,好在绝大多数的人活了下来。

李跃也有了些治疗疫病的心得体会。

瘟疫分为疫、时行、时病、瘴、注、疠、伤寒等,南方多疟疾,北方多伤寒。

别看伤寒两个字不吓人,实则致死率极高,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记载: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荥阳是北方,李跃自然全按伤寒来治,至于其他的怪病,李跃就没办法了……

“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将军!”流民们跪在李跃面前,泪流满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