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94)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陛下当然有对策,然则倾国之军南下,粮草耗费巨万,对陛下而言,无异雪上加霜,襄阳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军民一心,陛下至少一年方可攻陷,届时,苻坚整肃关中,实力暴涨,而关东大旱,哼哼,敢问陛下何以抵挡秦晋两国报仇雪恨?”

袁宏跟常璩不一样,立场清晰,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

李跃心中一震,梁国明年大旱的消息,江东竟然知道了,等于摸清了自己的底牌。

转念一想,今年冬天一场雪没下,民间流言四起,江东不可能不知道。

梁国有太史曹,江东肯定有擅长天象之人。

不过知道也无所谓,旱灾影响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

青州、淮北、兖州,沧州这些地区陆陆续续下了几场雪,只要淮北不干旱,梁国就能挺过去,此地几乎成了梁国的粮仓。

再说府库中还有不少存粮。

今年的旱灾究竟如何,还不能定论,这么大关东,不可能都发生旱灾。

“哼,既然如此,何必再谈?请大司马前来一决雌雄!”李跃语气越发强硬。

江陵捏在手中,心中不慌。

“兵者,不详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为两国百姓计,还望陛下息雷霆之怒……”

这边强硬,那边就软化了。

如今桓温唯一的依仗是襄阳,被五六万梁军包围,等于命根子被李跃捏在手中。

一旦李跃发起狠来,不计伤亡代价,攻破此城,就等于掐断了桓温的命根子,他能不慌吗?

既然袁宏退了一步,李跃也退一步,将桓温的清单放在案几上,“江东背信弃义在先,朕不得不兴师问罪,如今既然大司马有诚意和谈,不妨开诚布公,彼此都省些口舌。”

“陛下果然爽快,大司马愿奉上粟米一百万石,消弭两家之误会,只需陛下退兵,归还江陵、樊城即可!”袁宏紧张兮兮的盯着李跃。

“一个江陵只值一百万粟?你家大司马真会做生意,朕在江陵屯垦一年,也能收二三百万石粮食。”

江陵曾为楚国都城四百余年,但凡能被选为都城,大多土地肥沃,不然难以供养都城人口。

荆襄之所以能压制江东,除了地处上游,还因能自给自足,钱粮大权不被江东掌控。

李跃在江陵耗上一年半载,桓温就受不了。

一百万粮食,还是粟米,这是打发叫花子。

“阁下若无诚意,那就请回吧,一场旱灾而已,动摇不了我大梁!”崔宏在一旁帮腔道。

袁宏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就这么回去,肯定不好向桓温交代,“还请陛下示下!”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跃不再客气,“三百万石稻米,换一座江陵城,粮食走水路,与巢湖交割,何时交割完,何时归还江陵。”

三百万石不是李跃张口就来。

这几年江东风调雨顺,庚戌土断如火如荼,晋室税赋大为增加,三百万石对江东九牛一毛而已。

“这……”袁宏见李跃神色坚决,不好再讨价还价,“容在下回禀大司马。”

“来人,为袁先生备一艘快船。”李跃点头。

这么大的事,不是一个幕僚能决定的。

“谢陛下。”袁宏拱手而退。

“三百万石稻米,只怕桓温愿意拿,江东不愿意出。”崔宏道。

“那是他们的事,三百万石都不愿意给,那朕就长期围困襄阳,屯垦江汉!”李跃其实已经做了很大让步,不再纠结于争夺正统。

桓温若是还不识相,那就只能再打。

襄阳的确坚固,但荆襄只有一个襄阳城,其他城池未必挡得住黑云精锐。

只是李跃不愿将精力花在荆襄而已。

任何事都有轻重缓急和性价比。

正与崔宏说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的啼哭声,凄惨悲凉,哀痛不已。

李跃眉头一皱,正月还没过,就开始哭丧起来,听起来就晦气,“城中何事啼哭?”

亲卫匆匆而去,过不多时回来禀报:“今日是上元节,城中战俘、百姓思念家人,故而啼哭,惊扰了陛下,属下这就带人去……”

李跃都快忘了这事,“不必了,朕去看看。”

樊城不大,万余百姓战俘拥挤在临时设置的几个栅栏中,如牲畜一般。

江东富得流油,但百姓和士卒却衣衫褴褛,大冬天的很多人光着脚,蓬头垢面,有人挤在一起嚎哭不止,有人面无表情眼神麻木,仿佛一具行尸走肉……

李跃回忆起当初在黑云山,遇见羯赵骑兵掳掠青年男女时的场景。

“百姓都是从江陵掳掠而来,后续还有不少。”窦封解释道。

李跃盯着百姓和俘虏看了许久,“没人给三日之粮,全都放了。”

“放……放了?”窦封一愣。

崔宏也惊讶的望了一眼李跃,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

“放了,你率两千骑,护送他们回返江陵,传令秦彪,不必再押送百姓。”李跃不是心慈手软。

其一,关东即将大旱,这么多张嘴要吃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其二,荆襄之所以难以攻克,除了城池坚固,还有人心。

放他们回去,等于弘扬梁国的仁义,以后可以配合鸿胪司的宣传。

下一次再来,会轻松很多。

当年羊祜就是靠这一手瓦解了荆襄的人心,让杜预、王濬轻松顺江而下。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一次实际行动比一万句口号管用。

第六百章 翻船

江东最大的屏障其实并不是长江天堑。

而是愿意承认晋室正统的几百万百姓。

所以历史上,即便前秦疆域和国力数倍于晋,苻坚还是在淝水遭到顽强而坚决的抵抗。

如今的襄阳也是一样,城中上下一心,自然难以攻陷。

屠城只会增加江东百姓的仇视,激起他们的反抗之心,而且这样做了,跟当年的前赵后赵有何区别?

争天下,争的是人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以前光着脚无所不用其极,如今则要爱惜羽毛。

百姓和俘虏领到粮食,皆错愕不已,战俘更是泪流满面,还有人离去时,望着城头上的“梁”字大纛跪拜。

几天后,袁宏又来了。

“实不相瞒,大司马只拿得出两百万石,还望陛下见谅。”

“江东还缺这点粮草?”李跃不悦道。

袁宏眼神躲闪,“若陛下愿退兵,归还樊城,大司马穷尽江东愿出四百万石!”

果然,江东还是有钱。

桓温眼力倒也不差,没有樊城,襄阳在梁国面前,等于没穿衣服。

“一事归一事,三百万石粮草换江陵,不容更改,十日为限,若不送出,朕将率精锐攻破襄阳!”李跃被纠缠的有些烦躁了。

历史上,司马懿于上邽屯田,两三年就向洛阳输送五百万石粟。

这么大的江东,三百万石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几十年来,江东还在大力开发交广二州,哪里一年两熟三熟都不是问题。

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缺,唯独江东不会。

崔宏与袁宏磨磨唧唧讨价还价了一个时辰,才终于确定三百万石,不过要分三批送至,第一批降在十个月后,五十万石,第二批两个月后,从各地征集,第三批要等到秋收之后。

李跃眉头一皱,就知道江东不会这么爽快。

不过三百万石粮,的确需要时间筹集。

有着五十万石粮打底,此战收获极大,以桓温的人品,应该不会赖账,即便赖账,李跃也不怕,这会成为下一次攻打的襄阳的借口。

樊城捏在手上,与新城郡一左一右,襄阳被挤在中间,随时可以南下攻城。

这一次还是准备不足,一是没料到襄阳如此坚固,二是没料到秦彪竟能袭破江陵。

不过下一次就没这么简单,汉水上游牢牢控制在手中,襄阳已成瓮中之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