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549)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王猛对他们也不是一味用强,至少每天两顿粥几口酱菜少不了,表现优异者还能喝到一口肉汤,还在在关中设立了大量公塾,教化他们的下一代。

“天色不早,还是早些回去。”被这么一打扰,房旷顿时没了讲解的兴致。

太子的安全放在首位。

地里面的几千僮仆和奴隶真闹起来,一时间还真不好收拾。

“听房司马安排。”

二人上马,身边三十六黑云精锐陪同左右,一起向长安奔去。

整个长安也是一片忙碌,修葺城墙,增建民宅,热火朝天。

“郑氏要与使君联姻?”房旷惊讶道。

这一年来,李俭与王猛关系亲密,是君臣,亦是师徒,很多事都不避讳。

治国治兵要教授,明争暗斗自然也不能少。

王猛以退为进的自污之计,便是当着李俭的面施行的。

长安洛阳之间的诏令、政令、私信,也让李俭览阅。

他能成熟的这么快,离不开王猛的悉心栽培。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家事已经不仅仅是私事,尤其对于王猛这位梁国重臣而言,别人不会无缘无故找上门来。

“殿下以为如何?”王猛目光转向李俭。

“叔父家事,岂容侄儿多言?”

“不愿所言,便是心中有想法,此间没有外人,不妨说说。”王猛鼓励道。

“叔父在凉州大刀阔斧,定是惊动了关东士族,加上叔父当年整肃中原,推行度田,清查丁口,得罪不少人,侄儿以为郑氏居心叵测,此事定要谨慎。”

“哈哈哈,殿下能看到此处,也算大有长进,如今朝中派系林立,以关东士族为最,其次便是寒门庶族,黑云勋旧从不牵涉其中,各国降将低调隐忍,关中士族还未完全归心,陛下近些年推行纸书,广开科举,寒门庶族水涨船高,威胁到了他们权势,只需将臣笼络其中,变成士族,便可遏制朝中寒门庶族的势力。”

王猛一眼就看穿了郑氏的用心,若他变成了士族豪强,以后就无法对关东士族动刀。

这是长期影响,而眼下,只要王猛同意联姻,就会失去皇帝的信任。

吴起没了魏文侯,只能转投楚国,商鞅没了秦孝公,身死族灭。

王猛所有权力的来源,都是出自李跃,没有李跃的信任,很难走到今日。

李俭道:“士族一心只为门户计,全无社稷苍生。”

房旷摇头道:“郑氏自以为名门望族,却一代不如一代,眼下形势,居然还敢兴风作浪。”

“背后必有人挑唆。”王猛望了一眼李俭。

有些话不说出口,大家都心中有数。

崔氏是太子的母族,俨然执北国士族之牛耳,这么大的事,他们没参与其中,说出去,肯定没人相信。

“近日陛下调任崔玄伯为朔州刺史、牧监,陛下这是在敲打关东士族。”房旷来了一句。

“舅父……”李俭低头嗫嚅了一声。

王猛道:“士族豪强强盛一毫,国家便要衰弱一分,两汉魏晋皆是如此。”

李俭抬头,“难道没有办法消除士族豪强?”

“当年陛下骑兵,得到清河崔氏、荥阳郑氏的鼎力支持,方才渡过难关,譬如这些退役的有功将士,在地方上有田有人望,不缺吃喝,不缺别人依附,便努力培养子弟,只需一人成器,入朝为官,几年后变成豪强,子弟若出了人物,进入朝堂,两三代后,便成了士族,殿下如何消除?”

士族豪强深深植根于王朝血脉之中,几乎每个朝代总有类似的团体。

王猛一席话让李俭哑口无言。

“士族豪强无错,错的是不该结党营私,兼并土地,荫蔽户口,所以需要抑制打压,谁超过界限,谁就要被治理,臣智术浅薄,只能看到这一步,然则,以陛下之雄才大略,应有破解之法。”

王猛把球推给了李跃,毕竟很多不可能的事,他都做到了……

第六百六十八章 勾结

关东春耕又开始了。

王猛在凉州大开杀戒,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便是,关东士族全都老实起来。

崔氏、郑氏、卢氏、刘氏全都闭门谢客,曾经嚣张跋扈的纨绔子弟,也都销声匿迹。

而王猛果然拒绝了郑氏的联姻。

李跃遂下诏,禁止崔、郑、刘、卢、高、柳、薛、裴等豪族,以及两千石的官吏间互相通婚。

“陛下何不效法汉之推恩令?宗族子弟,无论嫡庶,皆可平分家财。”卢青建议道。

“你出身士族,难道不知道其中的门道?”李跃笑道。

“卢氏早非汉朝之时,臣早年也挨过饿,受过冻。”

“那你为何还能入朝为官啊?”

“臣、臣……说不清楚。”

士族之强,不在于家财田产,而是对知识的垄断。

埋头苦读几年,科举中试或者门荫入仕之后,凭借声望能迅速占据要职。

权能生势,势能生财,有了权力,家财田产还不是信手拈来?

而且即便颁布推恩令,士族豪强听不听还是另外一回事,人家的宗法、家法,对内的约束力远远强于国法。

上有正策,下有对策,关起门来,朝廷的法令管不到他们头上。

“陛下,这是卢循从东海送来的密奏。”宦官在殿外禀报道。

卢循在倭国烧杀掳掠,事业越干越红火,每年能为辽东输送五六千青壮奴隶。

耽罗一岛便锁住了新罗、百济、倭国、高句丽。

李跃打开奏折,原来是卢循在倭国之西发现两处金银矿,按他所言,矿藏非常大,都能直接在地上捡,建议辽东水军来一次大的,直接拿下倭国西部。

“你意下如何?”李跃将卢循的密奏递给卢青。

“臣以为兵力太多,耗费钱粮,不如徐徐图之,以水军扮作海贼,杀入倭国,一则,可掩人耳目,二则,海贼行事,可以肆无忌惮一些。”

李跃一愣,难怪卢家能出一个卢循,这卢青也不是简单啊,杀人放火,熟练无比……

大梁现在是天下正统,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形象,也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不然无故攻打海外,李跃一定会被安上一顶穷兵黩武的帽子。

如果是海贼,则没那么多的顾忌。

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际观瞻”上也好看一些,毕竟大梁也要照顾一下属国的想法,凡事都要讲一个吃相。

“海航司、辽东水军设置这么多年了,是骡子是马,也该拉出来遛遛。”

受卢循、卢青影响,李跃心中一动,忽然有了一个对付士族两全其美的办法。

士族在中土是毒瘤,但若是在边地、或者海外,那就是华夏文明的捍卫者、开拓者、传扬者。

只要利益足够大,这些人一定会铤而走险。

士族豪强是一柄双刃剑,关键看怎么用,更要看如何引导。

不过现在还是一个朦胧的构想,时机也不对。

大梁剿灭拓跋什翼健、拿下西域、统一江东,离不开国中士族豪强们的支持。

士族豪强也是国力的一部分。

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大了,如隋炀帝一般扯到蛋了,就不妙了。

眼下的战略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然后沟通西域,夹击草原,灭掉代国,然后聚西域、草原之力南伐江东,一统天下。

只要西域臣服,归顺梁国,便能在三五年内灭了拓跋什翼健。

十年之内,吞并江东,实现天下一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十五年之后,谁知道江东会不会出现一两个力挽狂澜的牛人?

李跃的战略构想虽好,但天下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春耕还没结束,拓跋什翼健的游骑便南下了。

两边已经形成了规律,秋冬李跃派黑云骑兵北上“狩猎”,顺便焚烧草场。

春夏拓跋什翼健大股南下,劫掠边地,破坏耕田,焚烧村落,颇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之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