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73)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薄武和周牵下山三十里前来迎接,隔得老远,便听见他们的欢笑声。

张遇制造谣言说攻破黑云山,实则连黑云山的边都没摸到,只有几个斥候小队前来窥探。

“此番击败张遇,司豫二州,无人能制我黑云山!”薄武翻身下驴,步行至李跃面前。

“侄儿能在前方破敌,皆因叔父令后方无忧。”

“哈哈哈,何必奉承于我。”表面大大咧咧,却比以往多了一些东西。

寒暄的差不多了,周牵拱手道:“前些时日郑家、王家、京县的韩县令,缑氏的荀县令,皆派人来,送了不少粮草和军械,还有枋头,也送了不少东西来。”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以前穷的喝西北风,周围都是恶邻,现在击败张遇,周围都是朋友了。

“郑家?”李跃回过味来。

郑家还有脸来?

“郑家送了整整五千石粮!两百把刀,一千矛头,五十副铁甲!还说之前是误会……”

李跃一阵无语,这么重的礼都快把自己砸晕了。

黄河以南最大的锻造工坊就在荥阳,从汉武帝延续至今,郑家财大气粗,这点东西还是拿得出的。

而且这种操作,符合双方的利益。

黑云山已经成了气候,张遇都败了,附近的洛州刺史刘国肯定不会轻易出兵,除非邺城的羯人大军亲自下场。

但邺城和黑云山之间,隔着一个枋头。

河北的背后还有拓跋鲜卑的代国,慕容鲜卑的燕国。

羯人大军南下,鲜卑人会无动于衷否?

“那就当他们是个误会吧。”李跃笑道。

郑家这么识相对大家都好。

走进黑云山,漫山遍野都是欢呼的人群,老女老少翘首而望,士卒的腰杆在大姑娘小寡妇们的眼神中挺得笔直。

寒风之下,衣衫褴褛的人群瑟瑟发抖。

黑云山一口吃成了个大胖子,三四万的人口,但与此同时,生存压力也更大了。

衣食住行,全都是坎儿。

此外,马上就是新年,大雪却迟迟未至,明年必然会有蝗灾。

到了山上,周牵直接领着李跃去了仓房。

仓门打开,白花花的物什堆了一满仓。

“这是……盐?”李跃大喜,在别的地方不知道,但在中原盐就是钱!

山上这么多灰发的老卒,就是因为长期吃不到盐身体垮了。

“将军出征,属下让曹堪又去了一趟安邑,得盐一万七千三百斤!”

“伤亡多少?”

“此番非但没有伤亡,还打通了黄河沿线的水路,以后我们的盐可以走水路过来,洛川、荥阳诸县一听说是将军的货物,皆不敢阻拦。”

“如今我黑云山不比以往,先胜高力禁卫,后大败张遇,将军救死扶伤,威名远扬!”薄武语言中多了些敬意。

战争都是有红利的。

打赢了什么都有,打不赢什么都没。

羯赵原本对黄河以南的掌控力度不强,疏于管理,地方上的豪强、坞主也不是真心归顺他们,棘城大败,加上凉州三败,暴露了羯赵的虚弱。

地方不服从邺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虚弱归虚弱,手上捏着雍、并、冀、司、豫、兖、青、徐、秦九州,以及凉、幽、荆部分区域,实力依旧冠绝天下。

“既然如此,加大力度取盐,卖往豫、兖、荆三州,换取各种物资。”穷了这么久,总算看到点发财的希望。

“属下亲自去办!”周牵拱手道。

“叔父,枋头的人都来了,广宗没派人来?”李跃望向薄武。

薄武欲言又止,犹犹豫豫还是说了,“将军出征时,广宗来过人。”

自己不在黑云山,广宗却来人了,这里面的东西可就多了。

加上薄武的脸色,不用问,定然不是什么好事,八成是来挖墙脚或者背后捅刀子的。

心中多少有些失望,李农有些太小家子气了,又或者他根本就是胸无大志之人,只想当羯赵的重臣。

石虎能走到今日,绝不仅仅只有残暴。

开了汉地胡化的历史先河。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石虎的野心比天还大,慕容家、拓跋家、刘渊、石勒都是尽量向华夏靠拢,以华夏的叙事方式去寻找法统,融合晋人为己用,唯独石虎反其道而行之,从西域迁徙数十万的白种匈奴作为“国人”,再迁羌氐充实河北,作为爪牙压制中原汉人,实现整个北国的“胡化”。

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李农能担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与石虎走到一起,必然得到了石虎的信任,其本身就是羯赵的利益阶层,自然会维护羯赵的统治。

第八十六章 共鸣

指望一个既得利益者有家国情怀,本身就是笑话。

他们只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从古至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李跃道:“广宗的联系不可断绝。”

虽然不能依靠,但关系也不能闹的太僵,记忆中,石虎死后天下大乱,说不定到时候有用的着这层关系的机会。

“属下这就派人去广宗多多联络老兄弟。”薄武第一次用“属下”这个称呼。

李跃心知肚明,也不点破,黑云山存在两个头领,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一山不容二虎。

心中除了对薄武的感激,也多了几分敬重。

该退的时候绝不犹豫,这年头能有几人?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私下里,李跃增加了薄武的供奉,酒肉、衣服、起居等各种用度都是最高规格的,还给他选了一匹健马。

有了盐,牲畜们的体力也跟上来了。

山上的战马可以投入使用。

看出李跃缺什么的不止崔瑾一个,也许是为了补偿,辛粲搜罗三个年轻女子,姿色还算上乘,还有五六个侍女。

乱世之中,没那么多的矫情。

一场大宴,既是庆祝大胜,也是纳妾之礼。

不过看到她们的名字后,李跃一愣,辛妙珺、辛妙如、刘充华。

这年头姓辛的人可不多。

回头一问,才知是辛粲的侄孙女,辛粲这老小子也是个狠人,送一个就算了,一连送两个当妾……

这算是提前投资?

不得不说他的精明,这么一弄,辈分顿时高了两级,成了自己的爷爷辈了,在山上的地位顿时拔高不少,说话的底气也足了……

辛家跟其他的大士族有所不同。

当年辛家在司马懿和曹爽之争中站错了队,高平陵之变,全城皆降司马氏,曹爽的参军辛敞却率军杀出洛阳,投奔高平陵的曹爽。

虽然后来司马懿赦免,但辛氏想在司马家的朝廷里混出头,自然也不太可能。

颍川辛氏这一支也就没落了。

辛粲这是看准了黑云山的前程。

人家都主动送了,李跃也不可能退回去。

而且只是妾,并非正妻,说明辛粲留着后路,并没有全押在自己身上。

乱世之中,女人的命运更为凄惨,士族豪强亦是如此,季雍为了自己的前程,能将亲生女儿送给残暴的石宣。

辛粲送两个侄孙女也不算什么。

虽是新婚,李跃也没留恋于床榻之间,温柔乡是英雄冢,黑云山成了气候,不等于以后就高枕无忧了。

四万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操持。

还有士卒的训练,自己松懈了,下面一定会有样学样。

军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性命随时会受到威胁。

轩辕山之战,给李跃最大的教训是要加强思想建设。

连亲兵都有人背后捅刀子,可想而知其他士卒。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李跃知道自己不是天生名将,所以在兵法上下了苦功。

加上后世的见识,还是颇有心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