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84)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殿下绝不可坐以待毙!”杨坯双膝跪地。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殿下可记得前两位太子否?”赵生士人出身,口才不错,每句话都说到石宣心口里面去了。

羯赵立国以来,还没有太子能安然无恙。

石勒的太子石弘,被石虎灭了满门。

前太子石邃,一家老小二十多口被砍成肉泥,塞进一口棺材里面。

一个是石虎的堂弟,一个是亲生儿子。

现在轮到他这个太子了。

石宣眼神越来越坚决,“你们若能除去老五,孤就能入西宫,把他的封邑都赏给你们!老五死了,老胡定会奔丧,可乘机举大事!”

想起这些年的种种,石宣心中怒火中烧,直接称石虎为“老胡”。

赵生眉头一皱,“夜长梦多,殿下本就是储君,天王不测,储君即位,理所当然,一封诏令便可令秦公束手坐毙。”

“此贼党羽甚多,手上三万步骑,一封诏令难以令其就范,倘若他勾连老三、老七,事必有反复。”

石虎诸子颇有勇力,擅领军,石韬当年也攻灭过朔方鲜卑,把他放在外面,石宣如何能心安?

其他几个兄弟也不是泛泛之辈,石鉴、石祗镇襄国,石苞镇长安,石斌镇太原,石遵镇彭城,其他几个也大多领兵在外。

几个心腹互相看了一眼,只能拱手道:“殿下英明!”

司空府中。

李农眉梢上凝结着一抹愁色。

黑云山的事虽然糊弄过去了,但这此事并没有完结。

被石宣、石韬惦记上,迟早还会生出更大的祸患。

常炜拱手道:“司空绝不可陷入石韬与石宣的纷争之中。”

“为何?”李农心情不佳,石虎身体越来越不行,羯赵大乱近在眼前,他这个司空不知还能坐几日。

石虎对他不错,但石虎的几个儿子未必如此。

常炜道:“石氏诸子领兵在外,乃当年司马家诸王之乱格局,石宣、石韬既无韬略,又无威信,残暴不仁,不在赵主之下,焉能长久?”

“天下苦石氏暴虐久矣,诸子自相残杀,乃天灭之,司空手握数十万乞活部众,振臂一呼,大河南北应者云集,可一扫胡尘,复我汉家河山!”薄武激动的满脸通红。

入广宗之后,李农对他不错,犹如故友重逢,一日往昔,常带在身边,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既是慰劳薄武,也是做给其他乞活帅看的。

薄武不牵涉邺城任何势力,性情耿直,用起来安心,所以机密之事也不避讳。

堂中瞬间安静下来。

只听见几人粗重的喘息声。

然而李农却挥了挥手,“休得胡言乱语,天王待我不薄,吾岂能背之?”

“司空!”薄武愤怒的起身。

李农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一句话不说,薄武满腔热血顿时凉了下来,慷慨激昂的话全都憋回喉咙里。

常炜心中一叹,如果是勃然大怒,说明薄武的话正中其心,而现在不温不火,说明李农从未考虑过此事,“若在下所料不差,石韬此次北征,是为在军中建立威信,为争位作准备。”

李农道:“你可知,这是天王故意为之?一旦秦公返回,便是废黜太子之日。”

常炜苦笑道:“赵主此举,实乃取祸之道。”

“祸福是天王之事,我等臣子,尽忠职守便可,天王要立秦公,我等就辅佐秦公,无需多言!”李农年纪也就五十几许,言行之举,却总透露出一种由内而外的老态。

跟着在石虎身后,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心态早就变了。

正在此时,下人在门外禀报:“司空,修成侯求见。”

修成侯正是石闵。

这个时候关注形势的不只李农一人,石宣石韬之争牵扯进不少人。

石虎身体每况愈下,不少人心思活泛起来。

石闵之父冉瞻也是乞活将,互相之间常有照应,与李农关系不错,可惜早早战死。

过不多时,一人昂首而来,身高八尺,面如朗月,鼻若悬胆,一入门,便带进一股风。

李农的迟暮与他的英气勃发形成鲜明对比。

薄武与常炜俱是眼神一亮。

石闵算是乞活军后裔,还是石虎的养孙,天然就具有很多优势。

“棘奴何来也?”李农与冉瞻是同辈之人,现在又是司空,私下场合唤其小名并不出格。

养孙不是真孙子。

石虎对他再好,但真实待遇还是差了很多,到目前为止,不过是个游击将军,修成侯,跟李农有天壤之别。

羯赵侯爵多如牛毛,杂号将军满地走。

“今日游猎方回,路过司空府,特来拜见司空。”石闵扫了一眼薄武和常炜。

李农拱手,“修成侯有心了。”

石闵有意无意道:“天王近日身体略有好转,昨日还在抱怨司空为何久不觐见。”

李农、常炜俱是一震。

无论石宣、石韬如何争斗,只要石虎还活着,邺城就乱不起来。

石虎虽然身体每况愈下,但还没到油尽灯枯的地步。

“多谢修成侯提醒,明日农便觐见天王。”李农再次拱手。

“谢我作甚?你我同处一门,他日还望司空多多照拂。”

“修成侯言重了。”

第九十九章 靠山

春耕结束后,黑云山没有闲着。

青壮们依旧忙碌在田间地头,鸟雀、野猪、獾、野羊成了田里的常客,若不管不顾,一个晚上就能祸害十多亩田。

尤其是野猪,成群结队,食量大,脾气暴躁,见了人照旧横冲直撞。

巡夜的青壮经常受伤。

耕战耕战,宋代以前,耕和战不分家。

李跃吸取秦汉的经验,将田地划分五十一屯,每屯百人上下,设屯正一人,左右副吏二人,以伤残士卒任之,每屯配发二十支矛,三十张弓,十匹驴骡,每日不间断巡猎,日夜不停。

一来可以打猎,保护田地。

二来,可以训练青壮,将青壮组织起来,半兵半农,遇到敌人,可以迅速动员,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来,伤残老卒有个妥帖的去处。

论忠诚程度,这些伤残老卒是最高的。

为黑云山抛头颅洒热血,不能让他们老无所依,受别人的冷眼。

守护自己的劳动成果,青壮们积极性颇高。

伤残老卒们感激涕零。

“屯田不是小事,关乎黑云山的生死存亡,尔等若是懈怠,休怪吾军法无情。”李跃丑话说在前头。

最大的尊重就是一视同仁。

李跃想打造一个完善的体系,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归属感。

而那些阵亡士卒的子嗣,则直接收入尚武堂中悉心培养。

“将军大可放心,我等不会给将军丢脸!”选出来的屯正,未负伤前便是响当当的汉子。

李跃笑道:“大话别说在前头,本将军只看效果,行就往上升,不行就滚蛋,少丢人现眼。”

老卒们哈哈大笑,气氛却更融洽了。

男人们忙碌,女人们也没闲着。

春日山上遍地都是好东西,草药、野菜、蘑菇……

这时代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森林一片连着一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论生存之道,李跃只能算门外汉,女人们能从数百种野草中,区分处哪一种晒干后可以编织,哪一种可以入药,哪一种可以喂养鸡鸭鹅,哪一种煮熟了人可以充饥……

月姬在山上发现了大片的乌头。

附子与乌头同根,附子八月成熟,而乌头恰好是四五月份采。

汉末三国,乌头毒箭早已出现,关羽刮骨疗毒,疗的就是乌头毒。

汉刘安编著的《淮南子》有言:天下之凶药,莫凶于鸡毒。

乌头花极像鸡头,所以有些地方称为鸡毒。

不过这玩意儿很难大规模用在战场上,一则制作繁琐,遇到雨天,效果减半,二则,毒箭长期不用,会渐渐失效,天太热,毒箭也会失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