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356)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理由很简单。

原陈朝国主陈暊找不到了,大明怀疑他是潜逃进了占城,藏匿在占城境内。

所以,大明需要派人在占城找到陈暊。

占城国主在上国使臣面前,稍有显露不从,此举大不敬。

于是,大明朝的征南大将军,自然是要为了维护大明的尊严,发兵征讨占城。

如今,这消息从交趾传来,恐怕已经是从占领数城变成打下整座占城,亦或是占领过半。

如何善后占城,就成了首当其冲的要务。

御座上,朱元璋目光扫过殿内群臣,迎着殿外的阳光,一股豪情从他的心中滋生出来。

仅仅是坐在这华盖殿内,大明的将帅和士卒,就在万里之外将胜利的战报传回来。

天下。

在这一刻,犹如掌中物。

“六部诸衙何意?”

朱元璋将占城的处置意见,交给了朝堂上臣子们,此乃朝议。

文武两班发出了一阵窃窃私语。

少顷,吏部尚书任亨泰出班,立于詹徽身边。

“启禀陛下,交趾道新征,以清化大都督总领道务,交趾三司分治,此乃百废具新,诸臣工于边疆之地,治理安民,颇有建树。

而交趾道,幅员不足与中原十二道比,占城亦如此。臣等以为,当并占城全境于交趾道。

且今岁恩科业已将毕,届时足可选派新科官员南下,以为交趾道现官副手,抚顺交趾道。”

御座上,朱元璋默默点头。

并占城入交趾道,这本亦是他心中的谋划。

新征之地的一统才方便朝廷管理,且交趾和占城并就面积不大,两地加在一起,大抵才能够得上湖广道一道面积。

只是,朱元璋这时候还是低头看向陛阶上的朱标。

“太子何意?”

朱标当即转身,面朝老爷子躬身作揖:“臣以为,诸位臣工所言可行。”

朱元璋再行点头,沉声道:“占城以此照办。”

华盖殿内,群臣躬身。

“臣等遵旨。”

朝堂上到现在已经议过好几桩事情,朱允熥都一言不发,直到此刻方才转身拱手作揖开口道:“臣有事启奏。”

朱元璋双眉一抖,朗声道:“准奏。”

“臣奏南疆九龙江平原事。”朱允熥缓声开口。

九龙江就是湄公河在交趾道那边的称呼。

而九龙江平原,也就是那座让他垂涎欲滴良久的湄公河平原。

九龙江,那可是往日里大明朝堂上鲜少听闻的地方啊。

于是,朱允熥此言一出,满殿官员纷纷竖起耳朵。

朱允熥则继续道:“朝廷现已设交趾道,占城不日即收,南方沿海全入我大明掌中。而九龙江平原,却有不下湖广、直隶、江西三道肥沃之地。

臣以为,九龙江平原目下可谓之荒芜蛮夷之地,虽有少人藩属我大明,却不足沐中原王道教化。

当命征南大将军待占城事毕,挥兵西去,分九龙江平原作大明两道,迁交趾道官署以新征招抚之地策略继行于九龙江平原两道。”

说完之后,朱允熥默默后退一步,侧目看向朝堂上那些文官。

交趾道原先是用来和大明开国功勋武将们做置换的。

而随着占城的新征,以及以中山王府为首的大明民用海船的建造,南方的土地和利益自然已经引起了这些文官们的注意。

就如同是干柴遇烈火,有关交易的一切,都在无声之中默契的达成。

没人会和钱粮过不去。

一座堪比湖广、直隶、江西三道的九龙江平原,足以让这些人舍弃掉所谓的中原固有。

哪来的固有?

天下自古皆为汉地尔!

朱元璋默默一笑,这小子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恰当的请求。

他默默的看向殿内的臣子们,轻声出口:“卿等以为……”

“臣等附议。”

不等皇帝将话说完,百官已经尽数躬身拱手,山呼附议。

朱元璋面露笑容,抬抬手:“拟旨行文交趾道清化大都督府及南征大军吧。”

说完之后,朱元璋便当即给了宝贝大孙子一个赞许的眼神鼓励。

而此时。

朱允熥却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真正意图。

他再一次转身,沉声道:“臣再奏,交趾道新征,占城新征,九龙江平原待征,三地皆为土人,无我大明黎民,不足谓之明。臣请陛下降旨,征辟迁移直隶等地百姓,定居新征三地,充盈我朝子民,费数代屯田,实我大明疆土。”

这事有古怪。

朱允熥刚一开口,朝堂上的官员们就心中警醒。

原本迁移百姓去交趾道等地,确实也是在朝堂各部司衙门的议论之中,但这事情还要等南方彻底的稳定下来才会进行。

而且,迁移的百姓也多以东南等地的百姓为首,毕竟距离更近,不必担心迁移百姓去了交趾道等地会水土不服。

直接从直隶迁移百姓,倒是少有之事。

毕竟,从古至今,都是迁移天下富户定居京畿首善之地。

哪里有将京畿之地的百姓给迁移出去的事情。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一动,扫过殿内。

“从三品廷议。”

华盖殿里,好奇心已经冲破殿顶,击碎了无数的琉璃瓦。

然而,从朝议变成廷议,皇帝陛下还划定了从三品以上才可参与,直接将殿内大半的官员给踢出了廷议的范围。

不够格的官员们,只能是毕恭毕敬的躬身作揖,默默退朝离殿。

出殿后,不少人还回头深情的望了一点华盖殿内。

这一刻无数人的心中同时默契的响起一道嘹亮的声音。

当官要当廷议官!

第二百九十九章 皇权可下乡

“谣言都是应天府的士绅商贾散出去的?”

华盖殿外,朱元璋抬头东望,天空一轮骄阳似火,皇帝缓缓舒展双臂,轻声开口。

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内官总管孙狗儿躬身弯腰,轻轻点头:“回陛下,锦衣卫那边已经核实,确实如此。”

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发出轻笑声。

他回首看了眼身后紧闭着的正在进行廷议的华盖殿,眼中是写不完的满意。

“这个臭小子。”

“要迁移百姓充实交趾是假,借机报复这些散步谣言的人才是真的。”

“当真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不留隔夜仇的小子!”

孙狗儿鞠偻着腰,瞧着皇帝这一副满意多过责骂的举动,脸上也带着笑容,轻声道:“想来,殿下也是有旁的意图。这两年大明的日子眼看着愈发的红火起来,殿下也历练的愈发成熟,一举一动早就不是当年了。”

朱元璋转头挑眉看了一眼孙狗儿,哼哼了两声。

孙狗儿默默低头。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尤其是他这样伺候在掌握天下九州的大明皇帝面前,最是清楚。

朱元璋则是笑了笑:“看来那小子当真是愈发出类拔萃,连你这个老狗都为他说话了。”

孙狗儿这时候才抬起头:“奴婢只是抢了陛下的话,奴婢该死。”

“哈哈哈!你个老狗啊!”朱元璋哈哈大笑的伸手指点着躬身在自己面前的孙狗儿。

随后脸色却是渐渐阴沉下来。

一挥衣袍,转身看向华盖殿前的奉天殿。

应天皇城内,数奉天殿营造最为巍峨,宏伟似九天天宫。

立于华盖殿前,有泰山之势。

这是属于大明的骄傲。

然而,朱元璋的脸色却并不好看,心中更是微微激愤。

乡野之权啊!

数三皇五帝以来,历经秦汉唐宋,没有一家能够将皇权下沉到乡野。

那小子今日提出要迁移应天百姓去交趾道,自然不可能如此简单。

百姓的迁出,自然会造成地方乡野的权力真空,而长期的权力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

朝廷不去填充,自然会有新的力量去自发的弥补上这个缺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