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300)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反倒是曹性他们三个,自始至终也没有开口说话,安静的好像他们才是降将。

而更反常的是,张辽也不问,一副摆烂姿态,爱说不说。

“我以为元龙的方略还是比较稳妥的,避其锋芒,伺机而动,就这么定了,散了吧。”等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张辽才有气无力的做出定论,随后挥手示意,今日议兵结束。

不过在众人转身离去的时候,给了贾诩一个眼神。

老阴货是个人精,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跟众人出了议政厅没多久又折返了回来。

“先生啊,你说的有理,可我有不得已的苦衷,只能在城里驻守,不可分兵。”张辽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写着忧心忡忡四个字。

在彭城的时候,林墨对他说起过,贾诩之才远在自己之上,从来文人相轻,大多数时候这些谋士文臣间都是不对付的,譬如刘晔跟陈登,虽然表面友爱,可私底下其实咬的就很紧。

所以,林墨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张辽只觉得他胸襟不错,倒也没真觉得贾诩能有翻云覆雨的能耐。

来到安丰后,两人相处的多了,辽神又是一个积极的好学分子,几番交流下来,发现老阴货是真有两把刷子,很多时候都能让他受益匪浅,他现在对虚实奇正这四个字都有了更高的看法。

自然而然的,贾诩在他心里赢得了不小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贾诩为什么会否决他的意见。

“无妨无妨,将军决定了就好。”

辽神托腮的手一松,差点没磕在台案上,不是,你应该问我是什么苦衷才对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你就……不好奇是什么原因吗?”张辽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该告诉在下的,将军自然会说,不该告诉在下的,言多必失。”贾诩永远都是这副绵里藏针的姿态,让张辽哑然。

得,懒得说了,张辽很痛快的从怀里拿出一张帛布放在了台案上,示意贾诩上前看看。

迟疑了片刻,贾诩走上前拿起帛布,下一息,古井无波的表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忐忑、余悸,他赶忙将帛布放回到张辽手上,压低声音问道:“此事可信否?”

“千真万确,但我不能告诉你这消息从何而来。”张辽缓缓的颔首,表情沉重。

贾诩的眸子里流露出恍然大悟,“明白了,将军是想在安丰城内聚歼曹军。”

张辽没有回答,眼神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多谢将军的信任。”

其实贾诩跟张辽的关系还是比较生疏的,他又不像张辽那样是行伍出身,与人相交赤诚坦然,戒备心太强的人,注定很难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

“不必客气。”

张辽摆了摆手,“允文说过,让我凡事多听你的,这次意见相左,我觉得还是要跟你交个底比较好。”

听到林墨的名字,贾诩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一开始他觉得林墨给的太守应该是志在敲打和把自己绑在战车上,相处时间久了,他发现林墨其实对自己是推心置腹的,贾诩愿意认他这个忘年交。

此番又见张辽这般诚恳待自己,一时间心头有些踌躇。

本来是打算转身告退了的,可最后还是折了回来,“将军,还是要在雁回岭上驻寨。”

“为什么?”张辽有些懵。

“将军不是喜欢钻研允文所教的虚实奇正吗,今日在下不敢言教,倒是有句话送给将军,或可进益。”

“何话?”

“知己知彼。”

这……好像不如虚实奇正厉害呀,张辽挠了挠头,不明所以的摇摇头。

“将军,除了对曹军的将领分配、兵马优劣乃至粮草后勤的了解,也需要对己方有深刻的认知。”贾诩的话,让张辽愈发的摸不着头脑。

恍惚了半天,才扬了扬手中的帛布,“这……还不算知己吗?”

贾诩很干脆的摇头,“其实,这只是意料之外的事情,眼下的安丰城有一处致命的罩门,若是我来攻城,三月内,弹指可破。”

“先生言过其实了吧?”张辽人都懵了,安丰城经过了重修后不说固若金汤,曹军要想强攻没个十万人也没做梦,不可能有这么夸张的弱点。

退一万步说,真的有,张辽不相信自己在这待了几个月会看不到。

贾诩也不与他争辩,而是做了个请的手势,把张辽带到了沙盘上,食指中指并拢,在城池标志旁划出一条线,并且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张辽的脸庞就僵住了,好半天也反应不过来,呆呆的看着被贾诩划出的那一条线。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朝着贾诩深深作揖,“先生真乃神人也,此番赐教,我受益良多,即刻安排人前往雁回岭驻寨。”

这一刻,张辽终于意识到林墨可能确实没有吹牛啊,这老阴货要么不出手,一出手都是令人惊叹的大动作。

若非自己把他叫了回来,只怕永远都看不到这一层。

当然,他也明白贾诩没有非说出来不可,是心存了一丝与自己的隔阂。

难怪允文要我没事多问问他,真是个闷罐子。

这个致命的罩门,自己没有发现,曹军能不能发现,也不好说,但贾诩确确实实的指出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张辽很自然的会有一阵后怕。

安丰这里,一郡锁九江、庐江,一地失,三地不存,是决不能出任何问题的。

看来啊,这虚实奇正还不够强,还得搭配这知己知彼。

张辽深刻意识到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一个。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后的东风到了

人们提及袁绍的时候,总是愿意称呼他是北国霸主。

现在袁尚接位了,也是称为北国之主,雄踞四州的新星。

其实,北国一直有一支势力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就是盘踞太行山的黑山贼。

从袁绍与韩馥争夺冀州,再到与公孙瓒决战北国,这支力量其实一直都是在左右着北国的局势。

甚至在袁绍一统北国的关键战役他们险些成为了逆转的关键,如果不是因为公孙瓒中了田丰的计,等到了黑山贼赶到,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袁绍不是不知道这些家伙的危害,奈何人家有太行山天堑仰仗,袁绍几次发兵都没能完全吃下这股力量。

后来发现黑山贼要是脱离了太行山的护佑,其实也成不了多大气候,索性就没管他们了,只是苦了太行山脉周遭的郡县,没少被他们劫掠。

黑山贼的头目是张燕,这货从前是叫褚燕,原本的头目是叫张牛角的,不过在攻打瘿陶的时候中了流矢,临死前把位置让给了褚燕,感念这份恩情,就跟着张牛角姓了。

至此,黑山贼二代目张燕诞生。

值得一说的是,张燕虽然被称作是黑山贼的山大王,可人家在朝廷那里是实打实的挂了号的,从中平年间就被灵帝封为了平难中郎将,还拥有举孝廉的特权,相比之下,吕布和袁绍那时候还微不足道呢。

而且在山匪中来看,张燕也是属于战力天花板级别,巅峰时期甚至都占据了常山、中山国、赵郡、中山、上党,兵马加亲眷有百万众之多,连骑兵都有四五千人。

他也非常聪明,秉持一个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理念,一直都很吃香。

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个手持方天画戟的男人,带着几十骑就把他几万大军打的满地找牙,从此后就不敢轻易的跑出来闹腾了。

其实后来的这些年黑山贼的劫掠次数已经少了很多,因为太行山这一带被他开垦出来不少良田,勉强能让拖家带口的山匪糊口了。

实在揭不开锅又或者要改善伙食的时候,也能搂他几杆子,每次收获都不错。

不过最近张燕觉得,大概是自己的命格显贵到了,黑山寨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好消息,弄得他有点无所适从了。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