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妃嫔宫斗上位记+番外(11)

作者:秋风瑟瑟抖 阅读记录

皇帝自动忽略她脸上的表情,满意的点点头。

这小妃嫔心思单纯,什么都写在脸上,嘴上说着一套,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套,他早就已经习惯了,更何况他就爱看着这她吃瘪,看她怎么着都逃不出他手掌心的样子,极爽。

皇帝心情一好,就不免得大发慈悲,想要指点她几句。

走到她练字的桌台上瞧了瞧,心里诧异,这似乎练了也很多天了吧?

当初笔墨纸砚从张庆手里拿的,他可是看在眼里的,可如今练了这许久,连头豚练多了都能练出个一二三来,怎的她的字还是一副狗爬的样子,一点长进都没有?可真够笨的!

翻了翻她的字帖,皇帝一惊,竟是前朝草书大家柳公的字帖,传世极少,很是珍贵。

皇帝不禁拿起细细品鉴起来,越看越爱不释手,心里感叹,落在了这小妃嫔手里,真是暴殄天物啊暴殄天物,柳公要是知道,非得在棺材里吐血不可。

也难怪练了这么久都不见长进,原是这小妃嫔还没学会走就想飞了,字能练好才怪!

皇帝不动声色的说:“你这字帖不对,朕没收了,给你换一副。”

第18章 字丑如孩童

莲花凑近看了看,她看着挺好的啊,笔走游龙、龙飞凤舞的样子,据说这样的字,是练字的最高境界,虽然她不知道为什么。

又见万岁爷似是很爱惜的样子,便有些警惕:“爷,有什么不对么?”

皇帝正直地说:“你如今的字还在启蒙阶段,比五岁的孩童还不如,怎可练草书,你不觉练了这些时日都无进步么?应当先将字练端正再说其他,楷书才是初练者上选。”

莲花有些汗颜,她的字确实如此。

她小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宠得很,启蒙之初就嫌练字太累没什么意思,认为字会认就好,写得好不好的无所谓,以后又不用考举子,便不肯下功夫。

天天从先生那里下学后不是跑到茶园玩,就是窝在厨房,要么就是跑到园子里上树摘果下河捞鱼,简直不像一个小姑娘家,天天上窜下跳跟个皮猴似的,也没人管得住她。

听万岁爷评价得很是中肯,莲花便有些半信半疑起来,又有些不甘心地道:“确是如此,爷的指点令奴婢豁然开朗,只是奴婢这字帖可是好不容易弄来的呢~”

言下之意是说,就算要换帖也不该没收了她的帖子,说完圆圆的杏仁眼扑闪扑闪的看着皇帝。

看得皇帝有些不自在地咳了咳,道:“怎么弄来的?”

莲花眼神闪烁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说:“是……是从苍澜院旧日的库房,在桌脚底扒出来的……”

嚯,这苍澜院的前主子好大的手笔,拿柳公的真迹垫桌脚,若是柳公知道,棺材板是彻底摁不住了。

皇帝无语片刻,将字帖收起来,仿佛极是嫌弃一般让张庆拿走,说:“好了,时候不早了,今夜就练到这里,明儿个让张庆将字帖找来与你。”

一锤定音!

莲花有些糊涂,总感觉不大对劲,又不知道哪里不对,思索了一会儿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又见万岁爷催促更衣就寝,便不再想。

昏暗的宫灯下,一名女子坐在梳妆台前用银质梳子梳着柔顺的长发,身着紫色缎面寝衣,寝衣上绣着暗纹,显得雍容华贵。

身后一名老嬷嬷低着头恭敬的说:“老奴查了,是万岁爷以贵妃娘娘的名头下的旨意。”

贵妃掌管后宫诸多事宜,皇帝借贵妃名头下旨这事在以前也是有的,这是皇帝对贵妃的尊重,轻易不肯绕过贵妃下旨,以免扰乱宫中秩序。

梳着发的手一停,女子疑惑的说:“好端端的,怎么要重新教李美人规矩?”

老嬷嬷说:“许是李美人触怒了万岁爷。这李美人本就没规没矩的,骄横善妒,口无遮拦,在后宫欺软怕硬,或有低等妃嫔告状,被万岁爷知道了也说不定。”

女子脑海中闪过一道身影,想了想又笑自己荒唐,那二愣子连万岁爷的面儿都见不上,怎么会跟那个倔驴有关!

“此事不必理会,若是李美人来闹,打发了便是了。”

老嬷嬷答:“是。”想退下,又有些犹豫,想要说些什么又觉得不妥,迟迟不开口。

见这老奴还不退下,女子不耐的说:“还有什么事?”

老嬷嬷不再犹豫,上前一步道:“娘娘,老奴发现似是有人暗中调查尚宫局发俸太监贪墨之事。”

女子一惊,险些拿不稳手中的梳子:“这么大的事怎么现在才来禀告?”

老嬷嬷有些慌张,她没想到娘娘这么大反应,连忙跪下说:“奴婢也是无意中发现,还不确定,故不敢禀告。”

又定了定神,接着说:“那日奴婢照例去拿娘娘的宫份,半道上见一个小太监拉住一个低等妃嫔的宫女询问领宫份之事,说话的声不大,奴婢只隐隐听到什么‘月银’、‘不足’字眼,待奴婢想要凑近仔细听时,就被那小太监发现了,他和那宫女也就散了,临走前小太监还看了奴婢一眼,冲奴婢笑了笑。”

女子追问:“这太监是谁?”

老嬷嬷垂下头说:“老奴不知,只有些眼熟,似在哪里见过,若是让老奴再见着此人,定能认出!”

女子眯了眯眼,声音有些阴沉:“查清此人是谁。”

说完后思索片刻,又改口道:“不必再查了,跟那边断了吧。”

老嬷嬷抬头,神情有些错愕,惊叫出声:“娘娘,那边的孝敬可不少啊……”

每月那可是一大笔银子呢,老嬷嬷有些心疼。

女子紧皱着眉头,声音有些严厉:“住嘴,此事就这么定了,休得多言。若是没有万岁爷的授意,你以为谁敢查,跟那边立即断了。小太监身份之事,也不可再查,以免露了端倪。”

被女子这么一点,老嬷嬷明白了事情的严重,顿时冷汗淋漓,连连称是,又恭敬的退下,匆匆忙忙去安排此事去了。

第19章 风云起

理政殿内,几个大臣刚与万岁爷议事完事,鱼贯而出。

皇帝有些疲倦的揉了揉额头,唤来张庆,询问上回交待的事情:“几日过去了,奴才克扣主子月银一事查得如何?”

张庆早有准备,上前一步,神色凝重的说:“回万岁爷,已有眉目,只是……”这事就查出的迹象来看,八九成有高等嫔妃参与,他不敢再继续查下去,还得看万岁爷的意思。

皇帝看了他一眼,说:“只是什么?”

张庆头愈发低,说道:“只是奴才的人,查出此事似有后宫娘娘参与,奴才不敢继续让人再查,唯恐,唯恐犯了忌讳,还请万岁爷示下。”说着向后退了一步,跪地叩头。

宫闱一事极其敏感,贸然查探得罪了后宫妃嫔,只怕吃不了兜着走,而查好了皇帝也不一定高兴。

当年先帝时期就发生过这样的事,辖管掖廷诏狱的总管太监因奉旨查宫妃被害一事,查到了一个宠妃头上,而被撸职下狱,死状惨烈。

这是左右为难的事,不好办啊。

皇帝冷冷的看向跪地的张庆:“这就不敢了?你可是朕的大内总管,若连这等事都不敢查,朕要你何用!”

张庆冷汗淋漓,万岁爷洞若观火,看出他是怕了。

在这宫里他是万岁爷的人,是只能忠于万岁爷的人,若是趋利避害不敢查,离失去帝皇的心也就不远了。

张庆慌慌张张的将头磕得砰砰响,嘴里不停地说道:“是是是,原是奴才想岔了,被猪油蒙了心,还请万岁爷息怒,奴才这就吩咐下去查个干净,必给爷一个满意的交待。”

皇帝怒气稍减,看着跟了他多年的老太监,缓了缓语气说:“放心去查,朕不是先帝,你也不是当年的马厚才。朕必不会让你重蹈覆辙。”

马厚才就是当年管诏狱的那个总管太监,当年此事闹得极大,闹得宫廷上下人心惶惶,作为太子的皇帝也有耳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