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妃嫔宫斗上位记+番外(332)

作者:秋风瑟瑟抖 阅读记录

等皇帝梳理好心中想法之时,一回神,发现不知何时他的小妃嫔已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他心中的激荡慢慢冷却下来,不由快步走过去,摸了摸她的脸蛋和身子,没有发冷,才放下心来。

他暖暖一笑,真是委屈他的小妃嫔。

他将人搂抱起,准备抱去安寝。

不曾想刚走几步,他的人就睁开了眼睛,软软问道:“万岁爷,您好了?”

“嗯,吵醒你了?”皇帝温声应道,朝床走去。

莲花睡眼惺忪,迷迷糊糊的,双手去搂皇帝脖子稍稍醒了醒神,摇了摇头:“没有呢,是我想起了别的事,自己醒的。”

“嗯?什么事?”皇帝赶忙将她调了个姿势,省得掉下来。

莲花不大好意思说了,等皇帝抱她到床前将她放下时,她还不肯撒手。

皇帝任由她搂着不放手,知晓她是爱娇了,每次睡醒若他在身边,她都爱搂着他醒神,他也极为喜欢她的依赖。

过了一会儿,莲花清醒了些,将头埋入皇帝胸口,总算说出是什么事了:“爷,是赔罪的事呢……”

答应过万岁爷的,方才梦中迷迷糊糊又想了起来,意识挣扎中醒了过来。

说要赔罪时,万岁爷那么高兴,所以她一直记在了心里,虽然她嘴里说万岁爷是大坏蛋,想耍赖,那不过是说说而已,心里甜蜜着呢。

想到万岁爷会高兴,她就很高兴,一直以来都是万岁爷哄着她,她也想哄哄万岁爷。

两人之间,不能只让一人付出,她心里有数的,所以她也想为万岁爷做些什么。

皇帝瞬间心头感动得不行,他的小妃嫔一直将他放在心上呢,真是太招人疼了。

有囡囡如此,他还有何求的?

他轻唤一声:“囡囡……”

声音低沉又沙哑,忍不住动情地向她吻去……

灯火旖旎,夜幕渐深。

次日清晨,皇帝神清气爽,临走前忽然想起一事。

昨夜让张庆将那本不堪入目……对他是不堪入目的话本子拿走了,当时是为了找补,考虑到若是他的小妃嫔真吓着了,那便哄她说斥的是别的书,不让她心有负担,也怕他的小妃嫔去看那样的书给学坏了。

只是后来没用上,他的小妃嫔也早就瞧完了。

这书怎么处置是个问题,若放回去,他担心人想起昨天他的怒斥来,若不放又怕她记起来要找。

第443章 国子监来了闹事的

左右为难之际,皇帝最后还是决定让张庆带回星辰殿收起来,等他的小妃嫔真要找再说。

于是苍澜院出现的第一本话本子,就这么不翼而飞了。

等莲花想起来时,看到万岁爷桌上放的是《群书治要》第一卷 ,自己那本话本子不见了。

她有些疑惑,自己当时看见万岁爷手里拿的明明是自己那本啊,怎是这本?

可那会儿殿里,明明就她与万岁爷在,都没碰过桌子,怎会不见了呢?

她有些好奇万岁爷爱看的书是如何的,便扒拉了两下《群书治要》,看着眼都晕了,大多字她都认识,可放一起就不认识了。

实在太深奥了,看都看不懂,她感慨万岁爷真是厉害,没事便抱着这样的书研读,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眼中划过一些字眼,莲花恍然大悟,难怪呢,万岁爷原来是从这本书联想到朝政一些事情了,才怒斥的。

原来如此呢!

这一打岔,她忘了要找书的事,于是那本书从此之后了无踪迹。

国子监内。

国子监的学子,逢初一十五便放假一日,或逢年过节也放假。

每次到放假这一日,是家在京中的学生最躁动之时,其余学生不是安静待着看书,便是外出散心,或是三三两两找一僻静之地,就一题目轻声议论,偶有辩得急上头者,才有几句大声之言。

如同现在一般,学生虽很少大声喧哗,却依旧有些吵吵嚷嚷。

这吵嚷的不包括梁起在内,他正安静的待在一个学堂里读书,为来年春日的会试做准备。

他以“起”字为名,乃起复之意,承载着祖父的期望,以期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之路。

他的祖父在太宗皇帝之时任官,时运不济,恰逢要右迁之时,曾祖母病重而丧,回乡丁忧三年。

待守制期满回吏部报到,却被告知无缺可任,只得等,等着等着就被遗忘了,等着等着就等了一辈子,再无起复之时。

祖父常说平生最大的缺憾,便是不能重新出仕任官,如今年纪大了,身子也不好,只能指望下头的孝子贤孙了。

“起儿,放心大胆去读书,祖父在京中有人!”这是祖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时常以此鼓励他,让他心无杂念专心读书。

祖父总说能者居之,若哪个孝子贤孙有出息,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舍了这张老脸去求人,也要铺平道路,让其仕途之路坦坦荡荡。

祖父京中有没有人,他不知晓,他是靠自己本事考入的国子监,这还多亏当今圣上,承蒙了皇恩,才有这个资格。

国子监的学生,从前均从官员贵族子弟中选拔名额,当今圣上登基第四年后便向庶人子弟开放,择优而录,至今已六年有余,他便是借了这个机缘得以考入。

他听说以前的国子监学生,十分懒散,得过且过,从国子监出去后靠着祖荫也可踏入仕途为官,并不肯努力,斗鸡走狗,为娼妓争风吃醋时常有之。

不过在当今圣上改了后便不是如此了,风纪焕然一新,不止学生选拔严格,进入国子监后更是要定期进行考核,两次不过者发回原籍,不得再入国子监,故而但凡进到国子监的学生,读书十分刻苦努力。

他便是其中一员,不过他已经通过了乡试,今后再也不必参与定期的考核,也算在国子监学满了出师了。

得知他考中了,祖父来信十分高兴,让他今年不必回乡过年,专心在京中读书,为来年会试做准备,于是放了榜之后,他便一直留在国子监中到现在。

只是今日,他觉察有些不同寻常,低声的窃窃私语不知何时越来越吵,变成了如今的大声喧哗,十分吵闹。

窗前走过两个学生,其中一人道:“真是大胆,竟敢来国子监闹事,要他好看的!”

“是啊,也不看此处是什么地方,一来一开口便要找秦先生。咱们快走,去请贾先生来,让他好看。”

秦祭酒乃是国子监祭酒,知识渊博,为人和善,最爱指点学生,平日里也授课,喜学生称他为秦先生,而非官名,深受学生爱戴,乃当今圣上钦点的祭酒。

而贾先生乃国子监监丞,又贾监丞,掌管国子监内风纪,长相极凶,为人十分严厉,秉公执法,不怕权势,不讲情面,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毫无情面可言,学生犯错,均交由他做处置。

贾监丞人虽姓贾,动起真格来可一点都不假,那副凶脸加上严厉的手段,学生对他又敬又怕,私下戏称他为国子监的镇院煞神。

据说当初圣上钦点秦先生任国子监祭酒之时,秦先生荐了贾监丞,说若想整肃国子监,贾监丞不可或缺,圣上听进去了,任为了监丞。

秦先生眼光的确毒辣,贾监丞在国子监改革之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两人配合默契无间,那时官家贵族子弟反抗汹涌,秦先生对外扛压打太极,贾监丞对内严厉整肃,谁来都不管事,懒散惯了的官家子弟被整蜕了一层皮。

有个出自官家贵族的学生不堪忍受,夜里翻墙而出,归家告状,次日大员亲临国子监施压,贾监丞不仅不予屈服,反而当场将此学生除名国子监,永不录用,将那名大员彻底得罪,闹到了御前。

至此其他子弟见此情景,都老实了起来。

可以说若无秦先生与贾监丞,就无今日的国子监,故而学生很是爱戴。

两个学生渐行渐远,隐隐还传来交谈的声音:“刘兄,你瞧见那人长何模样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