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妃嫔宫斗上位记+番外(366)

作者:秋风瑟瑟抖 阅读记录

莲花:“……”

她还在呢,能听见!

升为掌事太监的小吉子,哼哼,这皮似乎更痒了啊!

她原本抓心挠肺的想知道小吉子说了什么,能让小林子一副开了窍的模样。

听到后面的总结,她不想知道了,她现下只想帮人松松筋骨!

小吉子这番举动是故意的,为了让莲花转移注意力,放松放松,不要绷得太紧,他也是拿出了压箱底的技能。

他知道自家主子因为明日之事,精神一直紧绷着,从早晨醒来便十分激动,后头顾着瞧新布置的偏殿,注意力岔开倒是平静了些,瞧着如往常一般。

只是午歇后却又明显了起来,刚醒来时一直在发呆,后头忽然想起了小青,便又为小青担忧了担忧,等空下来又发呆起来,现下刚好一些。

主子这样不对劲,往日这个时辰总会想些主意去折腾,便是没主意也要想出馊主意来践行践行,今日实在太安静了。

他不知主子即将要见亲人为何是这种反应,总觉得反常,似埋藏在心里的紧张。

故而他才特地如此作态,期望能转移主子的注意,让主子放松下来。

效果确实不赖,主子还真放松了下来,神思都回来了,只是这一放松下来了,他后脖子却感到凉意十足。

他慢慢转过头去,就见莲花眼神凉飕飕的看着他,对着他露出个意味不明的笑来……

国子监内。

“多谢梁兄。”莲沐苏对梁起作揖。

梁起赶忙摆摆手:“连兄客气了,不过举手之劳,不值当什么。”

莲沐苏道:“对梁兄乃举手之劳,对连某却是莫大之助,因着梁兄,连某得以安心备明日之考,心中实在感激。”

这个国子监的学子,比他小三岁,国子监的优生,人品端方,与他一般也刚参加了乡试,考上了举人,若是顺利的话,来年春闱两人将参加同一届会试,也算是同年。

自他到国子监后,梁起在衣食住行上对他十分照顾,甚至连饭也帮他打回,他还是头回被一个才相识两日的人照顾成这样,实在过意不去。

“能…能帮到连兄便好。”梁起脸微红,虽然知道连兄是夸大了,他心里却十分高兴,连兄是他敬服的人,能帮到连兄他比做什么都高兴。

自见识了连兄的风华,听了连兄的见解,他就被深深折服了。

往日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今心里躁动,怎么都看不进书,脑中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他考科举是为了什么?

连兄给贾监丞写字时他在,与秦祭酒谈论中庸之道时他也在,这些事对他触动极大。

两人年岁相差不大,学识见识上却有天壤之别,连兄的见地连秦祭酒都夸赞,而他就差得远了。

没见到连兄以前,他也算国子监的佼佼者,乡试名次靠前,师长给予厚望,进士有望一次便中。

见到连兄后,他忽然就迷茫了,连兄有自己的道,那么他自己呢?

这些年他受祖父影响,他从没费心想过自己想要什么,都按祖父的想法一步一步走,一心苦读书,想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圆了祖父的遗憾。

可是然后呢?

若不是祖父,他自己会不会想考科举,他考科举又是为了什么?

心头压着事,他书也看不进去了。

想起连兄腿脚不便,他便力所能及去做一些事,唯有如此,才感觉自己安心一些,有些用处。

“梁兄?”莲沐苏不知眼前的人怎么了,仿佛陷入了什么苦恼之中,唤了两声都没反应。

“啊,我……”梁起醒过神来,赶忙作揖致歉:“失礼了。”

“无妨。”莲沐苏温和一笑,问道:“梁兄可是有何困惑?若是方便,可与连某说说,当局者迷,连某为旁观者,或能帮到梁兄一二。”

这两日见到梁起,他便觉得人似乎是有心事,却不好过问,现下见人眼神中的困惑越发浓重,他终究是问出来了。

梁兄以诚待他,他以诚相还。

梁起闻言,张了张嘴复又闭上,内心挣扎起来,连兄明日就要考了,他现下却拖人后腿……

第488章 意义

莲沐苏鼓励地看着他:“梁兄但讲无妨,连某受梁兄帮助良多,也希望能帮到梁兄,否则心有不安。”

这样吗?

梁起看着莲沐苏眼里的真诚和鼓励,他终于鼓起勇气问出心底一直的疑惑:“连兄是为何要考科举?”

读书人走仕途之路是为了出人头地,只是仅仅是为了出人头地吗?除了出人头地之外呢?

他这两日想了许久自己为何考科举,除了为祖父外,自己是为了什么。

莲沐苏讶异,一眼就瞧清了梁起眼底的迷茫。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也实属不易,梁兄应当是个有情怀的人,不想跟其他人那样吧。

他笑笑,神情化去了几分温和,带上了肃穆之感,十分坚定地说:“为了一个‘公’字。”

梁起一愣,以为是因为这次重考的事:“连兄是觉此次不公?”

莲沐苏摇头:“非也,科举上的公道公允公平,以学识才干论之,从来便是自己去争的,若连某才能不足考不过去,终身不得踏入仕途无可厚非,这是给天下读书人的公,连某无甚怨言。”

“那是?”梁起不明白了。

莲沐苏眼神熠熠生辉,面容坚定,对着他道:“连某之公,是国之昌盛,四海安平,百姓皆温饱,有衣可穿,有饭可食,人人无不平之鸣,愿穷尽毕生之力以求之,为天下人争公。”

梁起心头一震,脱口而出:“可是如今四海…四海……”

他想说如今四海皆安,所见百姓尽皆丰衣足食……

在莲沐苏的注视之下,话说一半,他声音渐渐低下去,却是说不出来了。

“梁兄想说的是如今四海安定了?”莲沐苏面上满是肃穆,未等答话,他紧接着发问:“梁兄哪里人?”

“洛阳人士。”梁起忽然不敢直视莲沐苏的目光,只觉得里头的光照得他无所遁形。

“洛阳如何?”

“甚好。”

“梁兄看这天下如何?”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京中如何?”

“车水龙马,百姓富庶。”

两人一问一答,几个问题之间,莲沐苏就搞明白了梁起为什么会觉得四海安定了。

他看着梁起,接着问道:“洛阳与京城之外,梁兄此生到过何地?”

梁起面上开始发热:“梁某,梁某进京之时,经过邯郸城,保定府……”

“除此之外?”

在莲沐苏的注视之下,梁起不敢直视,羞愧摇头:“梁某二十余载专心读书,进京也是为了考入国子监,除此之外,还未曾因去过别处。”

在洛阳时,他日日困在家中读书,连门都很少踏出,祖父也不许人扰他读书。

而进京途中乘坐的是马车,除了落脚入住驿站、客栈之外,便是在马车上他也是读书,很少看外头风光,其余事都不必他理会,自有仆人书童帮他料理。

到了国子监后,不能带仆人书童了,他才学会了自己洗衣叠被,生活自理,就算是这样,他也很少出去。

他身上承载着祖父的期望,他一刻也不敢松懈,故而出去看看这样的念头,几乎少有。

看着眼前这个热忱心性纯良的人,莲沐苏长叹一口气,放缓语气:“梁兄,连某曾迫不得已背井离乡,从南到北,从不毛之处到富饶之地,都见过,见的便比你多了几分。”

他负手而立,抬头看向远处:“当今圣上圣明,自登基以来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平内乱,复民生,年前更是平了关西之乱,震慑番邦,如今天下无战,百姓日子蒸蒸日上,说是四海安定也不为过。”

当今圣上未登基时民不聊生,他也是见过的,他们莲家所在镇落还算富足,百姓还算安定,可是走出那一片之后,满目疮痍,目不忍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