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妃嫔宫斗上位记+番外(515)

作者:秋风瑟瑟抖 阅读记录

清萍一怔,想说不必吧,她都伺候过的,却在看到清雅眼神时将口中的话咽了回去,顺从地将如何伺候刘妃的事,事无巨细完完整整说一遍。

汤药饭食怎么伺候,生活起居怎么伺候,什么症状用什么药,等等等,全都说一遍。

听着过程中,清雅无丝毫表情,直到听完,确定无误,才略一点头,转身便走。

“清雅姐姐,你去哪?”

“不该问的,”清雅回头,看了清萍一眼:“不要问。”

清萍打了个冷颤,低头避视,身子轻轻抖了抖,不敢再问。

与华福殿的阴森死气完全相反的,是京中各处布置得喜庆的街道。

这一日的京城各处,主街干道纷纷开始装点彩绸彩布,酒楼食肆布坊等争先恐后,唯恐慢人一分,装扮得绚丽多姿。

为了庆贺后日的万寿节,商铺与百姓民居早早便装扮上了,颇有模样,街上行人渐多,商客旅人比比皆是,都面带喜意,为万寿日而早早赶到京城,以便在当日占个好位置,去争抢万寿节喜饼,图个喜庆,添个彩头。

好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

相比之下,反而官府公家之地较为低调,各处衙门只换了两个大红灯笼,其余未做特别装扮。

曾经的万寿节却并非如此,官府和皇宫花样百出,装点极尽奢华,讨上欢心,普通老百姓之家,根本没有多余闲钱做这些无谓之事,甚至因万寿节强制百业停歇,而愁云惨淡,不知明日的米粮何处而出。

在当今天子登基后,便有谕令废除了这些陋习,禁铺张浪费,禁扰民,不得劳民伤财,由官家在皇城各处派发喜饼,百姓皆可领。

京城之外的各地文武百官,万寿当日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拜一拜即可,无需特别庆典。

大朝会休沐三日,官府衙门与涉及民生百业的如常值守,其余如书院等可休沐三日。

民间渐渐繁荣后,百姓和商贾开始自发张灯结彩庆贺,近几年愈来愈盛,百姓为天子庆贺的举措越来越多。

万寿节当日,街头上戏曲表演、歌舞演绎、杂耍、踩高跷、赏花灯等,应有尽有,街头巷口百姓着鲜艳衣服出来游逛,妇人与妙龄的女子的妆容打扮,都比往日艳丽。

故而这几日京中都很热闹,反而官府低调无华。

这便是万寿节了。

尤其今年,国泰民安,普通百姓吃饱穿暖,兜里有点闲钱,连国子监外的重考都能形成集市,更何况万寿节。

而此刻,京中东城王公贵族聚集之地,却要低调得多。

在一座高大的府邸前,门头上一块巨大的牌匾,牌匾上写着“敕造郑国府”,牌匾下是三间兽头大门,另有东西两个角门,临街蹲着两座石狮,威武霸气。

这座府邸,正是当朝郑国公的府邸,开国功臣的后代居住之所。

此时,一名面容恬静的妇人站在十来步的大门前,望着这座大门,面上看不出情绪来。

妇人上了些年纪,瞧着四十来岁的模样,脸上有些许皱纹,身着寻常人家的衣饰,举止却端庄典雅,看得出礼仪极好。

她对扶着她的年轻男子点了点头。

年轻男子当即朝着大门正中走去,百无禁忌地直接抬起一个门环,猛砸门,砸得砰砰作响。

这名男子面容俊朗,棱角分明,脸上有块小小的疤痕,似被利器所伤而留,与那妇人有几分相像,肖似母子。

大街上人群络绎不绝,面上带着喜庆之意,有多事点的路人,懂点规矩的,不由暗想,王公贵族规矩大,寻常大门非一般人能走,敲门也是敲两边角门,而且也没有这么敲的,那是砸门,不是敲门,实在失礼。

等郑国公府的人出来,定会驱赶这样无礼之人,指不定还得打一顿。

第682章 表小姐……

可路人都懂的道理,这妇人与年轻男子仿佛不懂一般,尤其妇人,不像不懂规矩的,却任由年轻男子这么做,面上淡淡,似乎合该如此。

侧边一角门开了,一个小厮怒气冲冲地探出头来,当即训斥年轻男子,令其住手,骂哪家来的,没规没矩,若不是见年轻男子高大壮硕,捏着拳头朝他走来,他非得接着再骂不可。

小厮憋着气问找何人。

年轻男子当即道,要找郑国公。

小厮一顿,又想怒斥,最终还是忍了,讲道理道不是何人都能找国公爷的,还望报上身份姓名来,他去通传。

年轻男子仔细想了想,看向妇人,问他们是何身份来着。

小厮心中白眼都翻上天了,哪有这样的人,来找人,连自己身份都说不清楚。

那妇人对年轻男子笑了笑,与小厮淡淡道:“若是福伯还在,让他出来见我。”

身形却是一动未动,依旧在大门正中端庄站着,一股贵女风仪扑面而来。

小厮心头一凛,这妇人的气度与他见过的王侯妇人一般无二。

且话里提到的福伯,乃郑国公府前任大管家,退了已有多年,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他仔细看了看妇人的装扮,心中惊疑不定,又揣摩方才妇人那句话的语气与神态,这是上位者才有的气势,而且观妇人不似寻常人,暗自做下决断,道他做不得主,请人稍待,当即匆匆入内。

好一番折腾后,郑国公府现任管家听着小厮的描绘,左思右想想不出郑国公府何时与这样的人有往来。

如今的郑国公隐退朝堂多年,不问朝事,往来十分低调,有资格上门且能上门的亲戚,双手便能数得清楚。

管家想不出来,满头雾水地从侧面角门出来,朝着那两人看去。

当先看见的是那年轻男子,管家仔细看了看,不认识。

又朝着大门正中那妇人看去,他一愣,似不敢相信,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快走几步过去,待彻底将人认出,他不敢置信地道:“表……表小姐……”

这一日,从郑国公府经过的路人,发现了一桩怪事,轻易不开的国公府正门,竟然洞开。

传闻中年迈多病的国公爷,拄着拐杖,微微颤颤地从里面出来,神色激动地将两个布衣母子迎了进去,奇也怪也。

路人暗暗揣测,这两母子莫不是什么大人物吧?只是看衣着打扮,也不像啊,怎么也想不通,兴许两母子是郑国公府的大恩人吧,才有这般尊贵的对待。

待两母子进去后,不远处大街上,有两人收回目光,其中一人有些跛足,两人朝着另一处离去,迎着日头,落下满身光辉。

于此同时,在阴暗散发着猪粪味儿的密室之中。

郭能身上的伤,有郭顺带回来的好药,敷了后,好了许多。

他身上的气力算是养回来不少,此时正大口吃着几个白面肉包子。

他问身边的郭顺,外头如今如何,没人发现这里吧,那伙人现在如何。

郭顺道这里隐蔽,无人发现,密室外的院子,也无任何异样,至于外头,百姓注意力渐渐转移到了万寿节之事上。

外面看着风头是没那么紧了,那伙人像是松懈了,几个城门口也像回到了从前,但他总觉得不对,那伙人不会那么轻易放弃,所有还得委屈少爷待在这里。

郭能吃了几口包子,想了想,道恐怕是做的假象,无妨,再忍一忍,接着又问薛平那边如何,信送过去有何反应。

郭顺将谋害皇嗣案赵忠等人落网,赵家夷三族,薛平顺利脱身之事说出。

又道信送过去后时间还端,还看不出有何动作,还需等等,估计今日内当有动静。

郭能听得连连冷笑,躲在幕后,推人顶罪,这不就是他姑父的风范吗,他敢拿命担保,那赵家绝对是他姑父的替死鬼。

真可惜,他姑父那场过街老鼠的戏没能看多久。

嘲讽一通后,他喝了口生水,将嘴里的包子咽下去。

郭顺没有附和,他沉默片刻,开口道薛平因揭发赵忠伙同他人谋害皇嗣,被封了爵位,为忠义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