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妃嫔宫斗上位记+番外(517)

作者:秋风瑟瑟抖 阅读记录

第684章 文人打架,抓头揪须

范公怒火一起,又开始训起来,从此事训起,以小见大,将整个国子监的人都带进去,训斥秦祭酒就是这般教学生的,教得学生个个都不着调,还天下这天下第一学府,小事都如此疏忽,今后如何为万岁爷、为朝廷、为黎民百姓效力?

实在痛心疾首!

秦祭酒摸摸鼻子,只能闷头听训,不敢辩驳。

堂堂一个大儒,国子监的祭酒,在范公面前,如个新入学子一般,被训得一声不吭。

好半晌,范公训了一通后,感觉通体舒泰,心中那口气是出够了。

他撸着胡须,气定神闲地坐着,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却又愁上了。

如今上哪找他的门生去啊?

他的门生可不好找啊,有前例可循,在考中太原府解元当日,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地都没人找得到,才引发了这场猜忌舞弊的风波,最后靠贴官府告示才把人召出来。

现下,总不能再官府贴告示寻人吧?

若现下寻不到,等明年会试再出现,黄花菜都凉了!

范公在一旁长吁短叹,感叹他这把老骨头,都七老八十了,不知还等不等得到,有喝拜师茶的那么一天。

秦祭酒舒了一口气,听到此言,心中腹诽范公训人龙精虎猛,打架一马当先,照这势头,活到两百岁都没问题。

说到打架,想起那日,秦祭酒心有余悸,文人打架,抓头揪须,斯文扫地,形容狼狈啊。

事情要从那日说起,万岁爷将连慕重考卷子下发后,原先挨个打招呼让评卷官严审的范公,看得狂喜,说这篇文章比历届状元的文章,水平高出不知多少,提议甲等已不足评这篇文章,定要优甲等,意是比甲等还更上一层之意。

不仅如此,还要把原卷子收录在京中贡院,待明年会试后,与状元的文章一道刻碑,以供后人瞻仰。

这两条都破了例,自本朝起始到如今,从未有过优甲等这样的卷评。

而且,除了状元外,更没有将他人文章破格收入贡院的先例,便是许多大儒名士的名篇,也不得而入,不是状元的应试文章,不可入贡院,这是规矩,是几百年摸索出来,为了杜绝有人钻空子而流传下来的规矩。

入贡院,即意味着代代相传;代代相传,即意味着千古流芳。

以前的朝代,那些被选入贡院的文章刻成的碑文,经历岁月、经历战乱,又经历改朝换代,现如今还有许多在各贡院里收藏,流传至今。

这两条都打破了常规,尤其第二条,不得了啊。

于是一人说没有前例可循,恐怕不妥。

范公驳,这文章是不是比以前的状元文章要优?立意格局,都不在一个层次,这么处理已经很委屈了。

另一人提出强烈质疑,说这坏了规矩开了先河,恐怕往后都有人效仿,十分不妥。

若这么破例,他们就是罪人,往后都没资格办科举,没资格为天下读书人主持公道了,枉为人臣。

范公当即反驳,连慕乃当届科举考生,刚考了太原府乡试,为了科举之公,毅然决然赴试重考,是为了此次科举,哪坏规矩了?

要这么论,岂不是说坏规矩的是万岁爷,毕竟史上没这么重考的。

而且这先河也不是这么好开的,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还说不上,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重考的资格,并且还全票甲等以上通过,谁能效仿!

这样的好文章,若不放在贡院,才是有辱科举,对读书人不公!

提出质疑的是那个礼部皇族宗亲出身的老头,性子本就顽固,被批驳得面红耳赤,嗫嗫嚅嚅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道不许,就是不同意。

范公问为何不许,怎不同意,还有什么缘由。

那顽固老头,来来回回说不是这么论的,这就是坏规矩,总之说什么也不能这么干。

就这两个问题,来来回回吵,反复地吵。

评卷结果一日不出,他们就得待在衙门里头,直到评出结果上奏。

这两个老头反反复复地吵,其余四人劝也劝不听,只能陪着一起,吃喝拉撒都在礼部衙门过,累了就歇在衙门里,精神了就听他们吵,生生折腾了几日,把所有人折腾得够呛。

秦祭酒回来时候,形容十分邋遢,就是这个原因。

眼看拖了几日没有结果,范公气急了,那老头也气极了,说话火气越来越大,两个老头当下扭打成一团,一个揪头发,一个揪胡子,其余四个人拉都拉不开。

最后,以顽固老头负伤而终,这老头儿吵架吵不过,打架也打不过范公,被抬出衙门时候,实在气不过,当下让人抬去见皇帝评理。

皇帝听了来龙去脉,各打一大板,发回口谕,只评甲等,没有优甲等之说,文章准入贡院,一锤定音。

当时,围观的朝臣还以为吵的是让不让连慕过,没想到竟是连慕的文章太优异,导致两个老头打了起来。

至此,连慕在朝臣之中也名声大噪起来,不怪薛平也想结交,实在是名气太大了。

所以此刻听到范公说自己七老八十,怕熬不住,秦祭酒再好涵养,也忍不住在心中腹诽,就范公这样的能把所有人熬走,他还生龙活虎的呢。

没得法子,范公找人找不到,赖着不走,秦祭酒也只能捏着鼻子陪着,说什么听什么。

终于,范公出够气了,牢骚发够了,茶水也喝够了,觉得再待下去也没啥意思,起身准备告辞。

秦祭酒暗藏喜意,起身比着请的手势,道:“范公走好,得空再来。”

范公轻飘飘看了他一眼:“老朽门生还未找到,当然得再来,三日后,老朽再来一趟,若还未找到……”

他哼了一声,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秦祭酒好脾气地笑笑,道:“学生怎敢劳您大驾?还是由学生找您,等连小友有了消息,学生定让人第一时间通知您,如何?”

范公不置可否,撸着他那撮参差不齐的胡子,慢悠悠往外走。

第685章 解元公来访

就在这时,有书童匆匆而来,刚走进门,看到范公,愣了一下,低头避让到一旁。

待范公走过去,那书童才对里面的秦祭酒道:“秦先生,解元公来访。”

刚说完,书童只觉眼前一花,面前多了个人。

范公跨过门槛的半只脚,立即缩了回来,快步走到书童面前,身手灵活得不像话。

他忍着激动,瞪着眼睛盯着书童问道:“你说的,可是连慕来了?”

秦祭酒不由也走过来,等着回答。

书童紧张起来,磕巴了一下:“是……,是连慕连解元。”

范公大喜过望,激动地道:“哈哈,老朽的门生,与老朽不约而同啊。”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师生有缘啊,他刚要找,人就来了,这门生,没跑了!

秦祭酒心中暗松一口气,连小友来得可真是及时啊。

他对着书童道:“快快请人进来。”

“是。”书童得令,一溜烟跑出去。

他目送书童离去,随后含笑转头看向范公,顿时愣住了。

刚刚还激动的范公,在两句话之间,人已经重新坐了回去。

此时正端坐着,手撸着胡须,目光悠远,面上表情淡淡,丝毫看不出一丝兴奋激动之色,配上全白的须发,颇有几分高深的老太公之相,与先头训人时判若两人。

秦祭酒愣了愣,顿时明白了什么,有些无言,想了想,又不禁摇头失笑。

这范公对连小友,很讲究师长的门面啊,人现在这模样,才真正像一个历经三朝、历经无数风雨的官场大员。

他拱手道:“连小友已至,学生祝范公得偿所愿。”

“嗯。”范公神态自得,淡声应了一字,十分能端得住。

他撸着胡须,一下一下的,心头却十分激动,这一次的见面他期待了许久,等得他头都白了,多等一日都是浪费光阴,对他这个老人家实在不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