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妃嫔宫斗上位记+番外(709)

作者:秋风瑟瑟抖 阅读记录

“确是罪有应得!”徐德妃点头,又迟疑道:“只是如此一来,宫里头可就不剩几人了,如此寡欲的皇帝,群臣只怕不答应吧?我是能当摆设充个样子货,可即便如此,也拢共就那么几个人,要不您把去和泰庙里念经那些人都拉些回来?”

反正那些人都是皇帝看不上丢出去的,对她的妹妹没有任何威胁,怎么着都比重新采选要好。

皇帝见她越说越离谱,瞥她一眼,问道:“今后你欲如何?”

徐德妃不明何意,只戏谑地道:“我还能如何,难不成我说我要出宫去,万岁爷还能准不成?”

皇帝认真看着她,没有说话。

徐德妃陡然一惊:“这是……”她忽然想到一个可能,心狂跳起来,不敢置信地瞪大英气的双眼。

她看向皇帝,见他反应,更证实了心中所想,不由得在凉亭中走来走去,不断吸气吐气:“老天爷,我的老天爷啊,这这这……都说尉迟家隔几代便出一个情种,当年高祖皇帝如是,镇南王亦如是,如今……我的天,史书诚不欺我,我都替妹妹感到害怕……”

皇帝面色一下黑下来,冷气咻咻往外冒,冷冷瞪着她道:“徐德妃慎言。”

他不是高祖皇帝,也不是镇南王,不会让他的小妃嫔沦落到那种地步。

昔日开国皇帝高祖与文慈皇后身处不同阵营,二人相爱相杀,后高祖皇帝使计离间文慈皇后父亲身边众将,使得文慈皇后父亲众叛亲离,文慈皇后父亲性子刚烈,念及旧主不肯从,自刎于阵前,高祖因此与文慈皇后种下隔阂。

彼时天下百姓水深火热饱经战火,文慈皇后顾忌大局,于天下人前三问高祖,一问天下大定之时,可为仁君?二问平定天下之时,可宽厚待下?三问欲将降兵败将如何安置?

听了高祖答复后,文慈皇后含泪忍痛带着父亲剩余部下,披麻戴孝降于高祖,后全力助高祖成事,天下大定。

平定天下之后,文慈皇后欲退隐,高祖如何能肯,强纳文慈皇后入宫中,不久后生下一子,二人也算是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不知中间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最终结局十分惨烈,高祖皇帝将文慈皇后旧部诛杀殆尽,文慈皇后随即自刎。

高祖皇帝追悔莫及,赤红双眼亲自提剑前往后宫大开杀戒,幸得文慈皇后留下的儿子说了句“母亲厌恶血”,这场杀戮才得以终止。

不过事后,后宫中四妃集体上吊,前朝几家勋爵的家主一夜之间悄无声息死去,只留下几封请罪遗书,至于遗书上写了什么,除了高祖,无人得知,后人只能从这些反常中猜出一丝端倪,真相永远掩埋在了尘埃之中。

再是后来高祖皇帝散尽后宫,亲自将文慈皇后之子养在身边,将其抚养长大,在文慈皇后之子十五岁时,高祖皇帝留下几位辅政大臣后薨逝,与文慈皇后同葬一穴。

这便是文慈皇后与高祖的爱恨情仇故事。

而另一个镇南王与镇南王妃的故事,更是悲凉,镇南王妃直到死的那一刻,都不知镇南王对她早已情根深种,带着满腹绝望逝去,留下永生永世轮回转世皆不愿再遇镇南王的誓言。

镇南王和镇南王妃算得上青梅竹马,确切地说,是豆蔻年华的镇南王妃对镇南王一见钟情,从此死皮赖脸黏着当时还是势弱皇子的镇南王,千百遍说要嫁与他,镇南王对此置若罔闻,镇南王妃黯然心伤。

镇南王妃的父亲乃当世大将,肱股之臣,只得镇南王妃这个独女,对其视若珍宝所求无有不从,唯独在得知女儿倾心镇南王后,苦口婆心劝女儿回心转意,此非良人。

第937章 徐将军

彼时正值芳龄的镇南王妃眼带泪光,洒脱地道:“爹爹,我知他非良人,他心中只有大业没有儿女私情,尤其是他待我与旁人并无不同,兴许还比旁人厌恶个几分吧,我只是……我只是……唉,不说了,爹爹,我听您的,您是我的亲爹爹,是我最重要之人,他…他算个球呀,比单将军还不如。”

就在镇南王妃彻底放下镇南王时,一场宴会上,镇南王妃被人设计,阴差阳错之下,被出征回来不久的镇南王所救,却被外人撞见二人衣裳凌乱不整,为保镇南王妃名声,镇南王妃父亲护国大将军,只得请天子为二人赐婚。

成婚之后,镇南王妃戒了诸多爱好,一心一意侍奉夫君,待镇南王事事周到细心,然镇南王却待镇南王妃不冷不热,彼时的皇帝年老力衰,旧病缠身,朝中形势严峻,太子心胸狭窄无能无德,皇子间明争暗斗,上演夺嫡大戏,稍有不慎将粉身碎骨。

便在此时,镇南王妃的父亲护国大将军出征平乱河西,在战场迎敌时被人暗箭所伤一头栽下马,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我军大败,镇南王妃得知噩耗去求镇南王相助,镇南王冷漠拒绝,镇南王妃欲乘轻骑千里救父,镇南王将其软禁。

紧接着墙倒众人推,弹劾护国大将军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镇南王妃心力交瘁以至病倒,更糟的是,有人搜出护国大将军暗通敌国图谋造反的证据,镇南王当即大义灭亲,废除镇南王妃之位,并亲自带人查抄护国大将军府。

抄家灭族噩耗传来,镇南王妃拖着病躯躲过护卫求见镇南王,就在这时,有人来报护国大将军已身亡,宛若天地旋转山崩地裂,这消息成为压倒镇南王妃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急火攻心引发血崩,满腹绝望了无生趣,在弥留之际苍凉一笑:“若有轮回转世,愿为奴为婢,愿做牛做马,只求生生世世与君不再相遇。”

镇南王妃薨,镇南王大恸。

此后镇南王性情大变,不再隐忍,将多年的布局一一引出,用铁血手腕扶幼弟上位,以摄政王身份代政,亲自领兵,于一年后平河西灭匈奴,为将军府平反,几年后急流勇退,卸下摄政王一职,从此退出朝堂,归隐山林,人生可谓一代传奇。

镇南王本可自己登上大宝,据说是因镇南王妃之死,让其对权势斗争再无心思,才将唾手可得的皇位拱手让与他人,只可惜佳人香消玉殒,只留镇南王一人在尘世之中踽踽独行。

史书上对这位传奇的摄政王留的最后一笔,是镇南王游历古刹名寺,带着一条威武的大狼狗,名唤单将军,至此史书上再无镇南王记载,镇南王不知去向。

后有野史称,镇南王一生都在致力于让镇南王妃复活,再续前缘,痴情至此,后来有人说镇南王妃好像真的复活了,似在山间乡野看见镇南王和镇南王妃二人琴瑟和谐谈笑风生,有人斥荒谬,人死不能复生,此乃无稽之谈妖言惑众。

总之众说纷纭,镇南王的去向成了迷,真相被掩埋在历史洪流之中,不得而知。

高祖皇帝和镇南王是尉迟家史上有名的痴情种,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为一人散尽后宫王府,但文慈皇后和镇南王妃两人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徐德妃猜到皇帝欲裁撤后宫,才有此一说,害怕尉迟家的痴情种是被下了诅咒,连累莲花也出事。

而且史上裁撤后宫的帝皇,皆遭到群臣反对,德妃可不希望莲花也遭到非议,与其引发严重后果,还不如弄批样子货去堵住朝臣的嘴,反正皇帝的心在莲花身上就行。

而对于皇帝,历史上的先祖,皇帝最敬佩的就是高祖和镇南王,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幼时的经历更像镇南王一些,但对于某些事,皇帝却不敢苟同镇南王的做法,就如对镇南王妃的感情来说,生前不珍惜,死后才怀恋又有何用?

逐步裁撤后宫的事,皇帝自有主张,他明白徐德妃的顾虑,却恼她把自己跟莲花比做高祖和镇南王,于是说话也跟着冷冰冰起来:“你若不知今后要如何,便由朕安排罢。”

徐德妃惊奇道:“万岁爷想将我怎么安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