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124)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和百姓们不同的是,他知道的细致。

朱高炽第一次出远门,等离开了密云,也留下了一些人,其中有高长芳,万三。

高长芳接手了民矿,随后就是大招工,密云和大兴两头跑,从民矿上提拔了几名管事,又从中华重工调来了几名管事。

密云山区中,传说有金矿。

他发现是真的,不过如小王爷的交代,井水不犯河水。

私开金矿的背后是一张大网,利益输送中,不止本地的卫所,也包括了王府。

这个东西不能动。

至于铁矿,其实几家民矿的盈利并不高。

俗话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铁矿同样如此。

供应北平的铁矿,主要来自西郊的煤区伴生铁矿,两百里外的密云,铁矿主要供应当地。

密云才多少人口,早就和几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唐朝时才是巅峰,随后冶铁业衰落至今。

所以朱高炽一下子掏了几千两银子,在银钱上,反而让地头蛇们多赚了些。

银钱上是如此,不过把人家的买卖一下子拿了过来,又是两说。

“民矿的产量要保持住,如今虽然扩大产量和筹办铁厂,都是从总厂拿钱,但我们也不能什么都指望总厂。”

“能提前盈利一二,也是缓解总厂的压力。”

民矿出身的几位管事,对新的掌柜的作风有些不适应,不过有总厂来的几名管事影响下,倒也没有大惊小怪。

中华重工的扩建速度,高长芳是老人,从无到有看在眼里,具有经验。

不过是把总厂的一套,在密云复制一番。

和大兴一样。

地头蛇各家卫所都无人刁难,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事情就容易了十倍不止。

“招工的进度有些跟不上。”一名总部来的管事,提出了目前的困难。

整个北平近两百州府县,才两百六十万人,人口又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

而密云是北平最北,人口属于最少的地区之一。

而且密云军户占多数,是军事重地,要服兵役的卫所多,当地卫所需要提供的物资也多。

既要满足服役,又要满足军事生产所需,密云两个卫,是没有多少人可以提供的。

至于民户。

密云没有民籍,属于隐户。

这些隐户在卫所周边种地,虽然不向官府缴税和服役,但是由卫所管理,已经是一种默契。

越是明朝中后期,这种局面的规模越大,乃至辽东全境都是如此。

“两个方法,一个是继续从本地招工,另外加大从北平招工的力度。”

“如果通了铁道就好了。”总厂的管事感叹。

北平周边的铁道,已经修好数月,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可他们肯定是第一批使用者。

已经习惯了铁道的便利性。

“铁道修成,至少要到明年了。”

“天气冷了,加大了工程难度,估摸还会停工一两月。”

铁道是什么?

民矿的几位管事满头雾水,他们和总厂的管事比较起来,显得格格不入。

在会议上,主要是总厂的管事在说话,他们无从插手。

高长芳学着小王爷敲了敲桌子,拉回了众人的视线。

“无法解决的困难,就不要提了。”

“冶铁厂的生产技术,万师傅那边有了章程没有?”高长芳提心吊胆的问道。

焦炭炼制厂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导致了一拖再拖,经历了不少的磨难才建成,他可不愿意遇到同样的麻烦。

那时候总厂气势如虹,正是盈利水平最高的时候,有些问题不是问题。

如今总厂的盈利水平持续下滑,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就变成了问题了。

作为密云分区的总负责人,高长芳要顾虑到方方面面。

“蒸汽机工厂本就有冶铁车间,万师傅又是数一数二的大匠头,技术上已经明确,把施工细项告知了工程队,工程队正按照万师傅的要求施工。”

“这算是好消息。”

高长芳把密云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还有部分需要总厂帮助的事项,列了一个单子,让人送回去了总厂。

……

“看来密云分区那边,遇到的问题,主要方面还是人手不足。”

中华重工。

朱高炽坐在会议桌前,文书房抄录了几份,由马王宣发给众人翻看,章程上面写的很详细。

上面没有提密云铁矿开采技术上的问题,朱高炽也没有在意。

铁矿和煤矿的危险程度不一样。

煤矿的支护要求高,支护成本大,如果不注意开采安全,很容易出事,铁矿的支护则相对简单。

密云铁矿的矿情又不同。

那是后世当地的村民们扛着镐头进山,照着山体挖,每天就能挖数百吨的铁矿,挖了三十多年才被阻止。

能要什么技术,至少现阶段是不要的,没有开采门槛,唯一的限制,就是人数规模。

“以总厂的名义招工,这次招工的对象,以民户为主,不要动用军户。”

朱高炽专门交代。

并不是区别对待,而是生产环境不同。

挖矿费体力,军户在工程队干活,强度不如挖矿,能保持操练,如果用到矿山就不同了。

因为军户本来就是军事组织,而民户经过矿井作业,等于又形成一股潜在的组织。

“铁道工程队进展怎么样?”

徐宁见问道自己,连忙说道:“铁道工程队目前两千人,已经开始规划施工。”

“招工呢?”

朱高炽问道。

既然朱棣说北平任自己施展,他要把北平各州府的铁道修建起来。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美国用了六十年,修建了三十七万余公里的铁道,是近代成熟技术下的铁道。

施工要求高,成本大,仍然保持了每年一万几千里的速度。

北平到大名府有近千里,加上北平道密云,还有主干线上的支线。

朱高炽计划用九个月的时间,把这条铁道修建完成。

仍然使用简易铁道。

第一百二十六章 化肥的出现

万三去了密云分区,研发司主要是小九在打理,这个部分朱高炽虽然给予了很大的权利,但目前阶段并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会议结束后,小九留了下来,默默的递上一个名单。

“这是?”

朱高炽好奇的看向小九。

“是最近研发司收到的一些申请,其中不少都被我同意了,有几样已经有了进展。”

研发司今天花一笔,明天花一笔,积少成多耗费的银子也不少了,不过朱高炽从来不过问。

虽然担心小九手太松,却也没有出面。

“焦炭炼制厂的高炉,每炉炼制完后,有许多的残余物体,李师傅递交了提高出焦虑研发的报告,我同意了。”

“还有几分要研究这些残余物体的报告,我也同意了。”

“李师傅的研究,王师傅在帮忙。”

“焦炉中的黑色残余物,我们发现和石漆有些相似,但有不少的区别。”

“还有炉顶每次使用后,都会染上厚厚一层的油状物,有工匠认为可以当做灯油使用,想要研究。”

……

朱高炽情不自禁加重了呼吸。

一座炼焦工厂,带来的不只是焦炭。

在焦炭工厂的生产过程中,过留下大量的残余物质,人们对这些残余物质的研究,得到了无数的东西。

例如那黑色残余物,大概就是煤膏。

古代炼焦过程也有发现,对这些东西,中国古代也有大量的研究和应用。

但宋朝炼焦作坊产量不大,所以产物并不多,加上古代生产环境,所以主要用于奢侈品。

例如煤膏被研究后,分离出了其中的煤黑。

宋代的汝窑就在使用煤黑,制作黑度鲜明的瓷器,石墨中也在使用煤黑,是高级的商品。

但是自己的焦炭炼制厂就不同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