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138)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反观唯独保留自身文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这些国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国家真正避开了西方的陷阱。”

“所以自己绝对不能照搬西方的工业革命,并且受到错误言论的误导,否则才会引发失败。”

“大明最有优势的是什么?”

“无与伦比的人口,和举世无双的识字率,大一统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

“带来的是巨大的,让全世界羡慕的大市场。”

“那么集中力量,施行垄断工业,提高工人待遇,优化社会资源分配,无疑才是真正的长策。”

“西方在现代取得的成果,肯定是巨大的胜利,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但是绝对不能被其迷惑。”

“人家不傻,人家很聪明,他们走过的道路上,挖了很多的坑,追赶者不避开这些坑,那么就会掉入他们的陷阱。”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开工

作为北境第一实权亲王之子,嫡长子朱高炽,已经半认定的世子。

他的书房不像外人们所想的奢华和名贵,反而非常的简朴,除了各种书籍和资料之外,就是一些桌椅,书架。

走入这里,扑面而来的的一股气息,让人们会感觉到小王爷的勤奋和学识。

社会经济是一个模型。

朱高炽的脸上充满了慎重,随着王府形势的大好,权利的递增,如何利用好这股优势。

煤炭业是重中之重。

而煤炭业已经开始掌控北平全境的燃料资源,成为了举重轻重的力量。

煤老板不光是一个人,也是利益的集合。

背后有勋贵,官员,武将,地主,甚至还有王府的太监,形成了一张密集的大网。

财富的增长,必定会带来这些伴生物。

这股力量,接下来会受到他的打击,把这股力量压服,掌握在手中,不但为王府带来利润,也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宽和严。

朱高炽决定不受后世西方理论的影响,开始计划采取严。

不会让资本凌驾于大明。

……

“老大最近在忙什么?整天见不到影子,也没见去卫所。”朱棣从外面回来。

王妃上前相迎。

“总不是和你一样,谁也不知道他忙什么呢。”

“咱知道。”

一旁的朱高煦得意的说道:“大哥在书房呢,谁也不见,已经两天了。”

“他倒是会用人。”

朱棣不置可否,看向还没有开窍的老二,长子在他这个年龄,已经开始做事了。

“老二,你常常要学你大哥,你知道你大哥什么最厉害?”

“大哥会挣钱。”

朱高煦毫不犹豫的回答。

人人都说大哥点石成金,挣钱的手腕厉害。

朱棣摇了摇头。

“你大哥会用人,他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懂得因才施用。”

“手里那么多厂子,你大哥却从来不忙乱,因为你大哥手下有不少的人才,这些人才为你大哥冲锋陷阵,所以你大哥可以呆在书房。”

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都能成才。

王妃一脸的笑意。

朱高煦被难住了。

冲锋陷阵不是军士们的事情吗,难道父王说的是大哥和军户的关系亲吗。

可谁都夸大哥,连校场的师傅们,言语中也常提起大哥。

看了眼老二,朱棣暗中摇了摇头,老二的资质,比老大要差多了。

世子府。

“父王今日在不在府里?”

“回大公子,王爷今日在府中。”管事太监恭敬的说道。

朱高炽确认了朱棣在王府,带着自己的章程离开了世子府。

王府太大,他可不想浪费力气空跑一趟。

一刻钟后。

朱高炽正式向朱棣递交了申请,从燕山三卫中,招工三千人,合计五千军户工人,开展第一阶段的大铁道计划。

五千人在北平已经不是一股小的力量,特别是出自于军户之中,本就是成熟的军事组织。

“老大啊,你这步子很大呀,如果按照你的章程,你在北平的财权,军权,比咱都要强。”

“父王是担心儿子吗?”

朱高炽直接询问道。

有些话说开的比较好,他又没有小心思,藏着捏着反而不好。

朱棣摇了摇头。

如果对长子这点信任都没有,朱棣也不会为长子大开方便之门,长子做的事,以及他的态度,令朱棣很欣慰。

“过犹不及啊。”朱棣叹道。

“只是经济手段而已。”

朱高炽轻描淡写。

见老大执意,朱棣也不再劝。

得到了准许,朱高炽立即招来小九等技术工匠。

北平已经有一段铁道,运行了几个月,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掌握了不少的问题。

“有的铁道路段运货量少,通车也少,所以铁道没有怎么变形,可以正常使用。”

“繁忙的铁道路段,是最耗费力气的,铁道工人每日都要巡查,大致两个月就要把歪曲的铁轨敲打回去。”

“根据这个现象,新的铁道,特别是预计会大量使用的铁道路段,在铁轨下方搭建木枕,以固定铁轨。”

小九的本子上,同样密密麻麻写了许多的字。

铁道-I型轨枕铁道-横形轨枕铁道,是铁道发展的变法。

I型轨枕铁道,也会被淘汰,因为它只能起到坚硬地面的作用,而无法固定铁道宽度。

可I形轨枕铁道,比起横形轨枕铁道,除了用料至少节省好几倍,铺设速度也要更快,建造成本也大幅降低。

朱高炽拿过小九的本子,在上面直接画出了横形轨枕铁道。

“这种设计最全面,但成本也最高,你看看能不能明白。”

小九接过本子,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寻常人都看得明白,可密密麻麻的轨枕,看的小九惊了口气。

按照这法子来修建,各方面的成本都要成倍的递增,最重要的是工期问题。

最简易的铁道,有时候顺利的情况下,以两千人的铁道工程队规模,一口气一天能铺设六七里。

如果按照自己的竖型,一天也可以勉强达到五里。

可如果按照小王爷提供的这个施工方法,一天能超过四里就很了不起了。

从北平最北的密云,到最南的东明县,道路全长近一千四百里,按照最快速度,也需要整整一年。

而且密云到东明县,路况和全年修的铁道完全不同,有时候一天四里都达不到。

哪怕铁道工程队规模初期会有五千人。

成本也无法接受,铁道运营至今还是亏损状态呢。

“这法子不行。”

小九直接否了。

其余的工匠暗自咋舌,小九师傅果然胆子大。

“三者结合使用呢?”朱高炽又出了个主意。

当北平府全境的铁道修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铁道的运输量,会几何倍的增加。

继续使用简易铁轨,朱高炽担心无法正常运作。

隔三差五的修葺不提,万一导致四轮马车翻车,对声誉和利益损失可就大了。

小九低着头,在本子上仔细翻看。

“俺觉得不错。”另外一名技术工匠小声的说话,认可小王爷的提议。

他是负责铁道维护的工匠,对铁道有更清楚的认知。

“在繁华的路段,按照小王爷的法子,在正常的路段,就按小九师傅的法子,在使用较少的路段,仍然修建最简易的铁轨。”

“小九,你看呢。”

小九合上本子,同意了这个方案。

在屋子的角落,有卷起来的图纸,工匠们展开挂在墙上,是一张巨大的舆图。

上面标注了各地的地形形势,以及施工进度要求,和施工的规划。

“你们辛苦了。”朱高炽赞扬道,然后说道:“回头你们和铁道工程队确定下来,主要还是要参考你们专业人员的意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