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181)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孙岩当即下令,卫所精兵跟随他,带领男丁两千人,合计三千余人,直扑登陆的倭寇。

剩余的人则去往沙河海口,趁机占据倭寇的船只,不给登陆倭寇逃跑的机会。

……

大海上,三十一艘舟船,满载倭寇,有的只披草衣,有的赤膊穿戴竹甲。

手里的武器也五花八门,有持刀的,有持弓的,有持旗的。

而有旗帜说明了虽然杂乱,却仍然保持了军事组织。

这些头顶光秃,只周围披头散发奇怪的人,在海上的生涯,各个暴晒的像个黑鬼。

但是手上的老茧,说明了他们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兵。

从马坨子出发抵达辽左,众人没有发出声音,动作娴熟,追求的就是速度。

用最短的时间抢劫一把,趁着明军主力到达前坐船离开。

多年来都是这么做的,战术一直没有改变,虽然老套,但是好用就行。

前番抢劫了一艘补给船,让倭寇们手舞足蹈,也促使倭寇们胆子大了起来。

过两个月他们就要回国,带回大量的战利品养活家人,明年重新出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倭寇们登陆后,在首领的带领下成一字形,鱼贯而行,各个士气饱满。

他们鼓足了勇气,希望今日能满载而归。

多抢一点东西,家里的妻儿就多了一口吃的,说不定家里还能多生养一个儿子。

第一百九十一章 趁势抢功

望海埚大捷。

捷报很快传到了北平府,消灭了七百余倭寇,俘虏了七百余人,各占一半。

山东的布政使不要脸的派了人去核查,以前对金中中左所不理不问,现在那边打了大胜仗,就想到要去分功了。

得知消息的北平布政使颜钝骂了两句,毫不犹豫派人去递了拜帖,约定了去燕王府的时间。

他跟功劳又没有仇,现在不是和王府耍手段的时候,双方合作把功劳揽到身上才是正经事。

金州毕竟是山东负责后勤多年,而且真认真辩论起来,王府只有监督流放罪民的权利,别人还真有理由抢功,希望还不小。

颜钝虽然新上任,但这个机会被他抓住了,未来的大考得到优,板上钉钉的事。

千里做官为了前程,颜钝跟朱棣又没有仇,双方其实都很满意对方的态度。

朱棣在王府最近几日笑得合不拢嘴,什么政治的妥协,什么达成双方的默契,得知自己举荐的人获得了全功,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功劳永远是最重要的。

那蓝玉嚣张跋扈多年,连藩王都不放在眼里,靠的是什么?功劳!无论再怎么分析此人,没有功劳他屁都不是。

他又不姓朱,凭什么爬到藩王们头上拉屎拉尿,藩王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蓝玉只是小辈,资历比他强的人多得是,只是他功劳多,那他就是军中第一人。

此战消灭了一千五百余名倭寇,比起动辄万余战功的陆战不值一提,但是倭寇是不一样的。

倭寇在大海上神出鬼没,让各地不堪其苦,其实倭寇人数并不多,但是胜在游击的理论。

所以孙岩一口气消灭掉一千五百名倭寇,令很多人相信,倭寇之患被平息了。

“儿子也认为如此。”朱高炽笑着说道。

他和其余的将领不同,将领们是凭借经验断定,可他是通过历史来断定。

永乐十七年,金州消灭一千五六百倭寇,扫平倭寇主力,令倭寇胆寒,终明一朝辽东再也没有犯过倭寇。

“还是孙岩沉得住气啊,要么不动,要么出手尽全功。”唐云赞叹道。

孙岩是他卫所里的千户,孙岩获功,他也脸上有光。

“我觉得王爷是首功。”

燕山左卫指挥使张玉突然说道,其余人一脸的诧异,此人难道真心投靠了王爷?

虽然功劳肯定是以王爷为主,但如此不要脸的拍马屁,还是令人有些恍惚。

张玉平日作风,看上去不是这种人。

朱棣没有反驳,也没有接受,一脸玩味的看着张玉,他要看看张玉下面的话,能不能令他满意。

“倭寇未平时,山东供应金州的海运已经停止,也是惯例,只要起了倭寇,就会停止海运。”

“哪怕绕道千里,通过辽西走廊运送物资到金州,耗费十倍之力,也不让倭寇得一利。”

“而王爷坚持海运,与孙千户达成了默契,最终促成了倭寇的贪婪,使得倭寇集结上岸,才让孙千户赢得了战机。”

张玉分析完,众人恍然大悟。

其实不少人已经猜到,例如唐云等,多年在朱棣麾下担任将领,深知朱棣的性格。

做的多说的少,事情没有结果的时候,更不会张扬,只有尘埃落定时,才会透露一二。

“哈哈哈。”朱棣痛快的笑了起来,高兴的说道:“知我者,张玉也!”

朱高炽好像懂了,好像又不懂。

按照他的理解。

张玉的意思是,朱棣故意用海运诱惑倭寇,明知道会有风险,可能让倭寇抢到补给船只,仍然坚持如此。

倭寇因为获得了利,胃口也大了起来,所以才不约而同聚集,登陆干票大的。

可有些勉强啊。

这种事情太过缥缈,倭寇不聚集起来呢?不聚集起来,哪怕孙岩获胜,也不会能一口气歼灭一两千倭寇。

而消灭几十几百的倭寇,又无法平息倭患,倭寇们可以换个地方继续抢劫。

朱高炽觉得,张玉说的可能有道理,也可能是为了拍朱棣的马屁,才举出一个有些牵强的理由。

但无论哪种心思,说明了张玉心中,态度已经靠近王府,这是好事。

一场大胜。

让燕王府的形势更好了。

等众将离开后,朱棣特意留下朱高炽。

“你对这场战事怎么看?”

朱棣表情严肃。

治理之功,长子的才能无需多言,可朱棣希望朱高炽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政。

对军事的见识,朱棣希望朱高炽和他治政之能一样突出。

“儿子没有上过战场,对战争的具体形式,是没有经验的,所以不能轻率的插手。”

朱高炽很谨慎,也没有隐瞒。

朱棣耐着性子继续往下听。

“儿子读书时,先生教导过善治人者能自治也,想要治理好别人,需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从获得父王允许以来,儿子做事勤勉,从来不一意孤行,善于倾听下面的建议。”

“远事蜂窝煤商会不提,近事如拆分密云铁厂,设蹴鞠队之事,皆出自下面的人的想法,也托付给他们。”

“正是先生教导过的知人善用,了解别人的才能和品德,把事情交付给他们。”

朱棣忍不住的微笑,心里十分的满意,长子有自知之明,令他更高看一眼。

“孙岩的军事才能,金忠的谋略治理之才,儿子都是极为佩服的,所以对于辽东战事,儿子并不揪心,此事交付给二人,儿子自然就信任二人,无论结果如何,儿子都能接受。”

“他们打胜了,说明儿子没有看错人,如果没有好结果,那么儿子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用错了人。”

朱高炽见到了朱棣的神色,知道朱棣很满意自己的说法。

对于打嘴炮,朱高炽觉得自己不弱于人。

至于识人之明。

朱高炽觉得自己有,但不多,自己是穿越了,不代表才能也增强了,厉害的是自己的见识和对未来的了解。

靠着这个优势,关于识人之明,他还真的不惧别人。

别人靠经验猜能力,他靠结果得结果。

靖难功臣的名单,后世学者大量的分析,底裤颜色差点都要翻出来,已经足够他这辈子用了。

朱棣没有隐瞒自己对老大的厚爱,这也是他的教育之道。

儿子做的好就给更多的权,做的不好就收权。

老二最近的进步非常不错,朱棣因此也给了一点小小的权利,老大更不用说,没有令他失望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