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03)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我当时以为这个县城,已经是全天下最差的了,今日听了小王爷之言,竟然还算是好的。”

朱高炽笑着没说话。

那肯定的,不然万历时期,正在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来的那些傲慢的传教士,为何赞大明是理想国。

不过诸多文明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条小船,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清朝,当时外国人的评价就是愚昧的国家了。

所以人人都要为文明,献出自己的力量,因为这不光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毕竟民族从出生就已经注定了,是改不了的,哪怕去了别的国度,无论过得好与坏,标签上还是如此。

“收粪的人也能成为巨富,真是不可思议。”李彪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这是社会模式造就的,咱大明虽然说复宋制,但和大宋的生产模式,仍然有些不同。”

朱高炽解释了一番。

三人走进一个杂货铺子,铺子靠窗户的一边,有新式的煤炉,煤炉上有水壶。

新式煤炉的热量,让店铺温暖少许,进来后,三人只觉得一暖。

“客官,想要买什么?”伙计走了上来,热情的笑道。

朱高炽看了看商品。

比起以往,北平城中的商品样式更多了些,这是好事,证明了生产力在进步。

挑选了几样玩物,张全付了钱,李彪帮忙抱着。

过年了,买些玩意回府,送给姐姐妹妹们,让她们高兴高兴,朱棣看到后也舒服。

朱棣身为父亲,一定会希望自己的继承人,重视兄弟姐妹之情。

不久。

各卫的官员武将,络绎不绝的登门王府,拜见王爷,祝贺王爷,各家的家眷也上门,拜见王妃。

整个王府门前车水马龙,送礼的车架延绵几里路,王府门前的正街,堵的水泄不通。

北平行省的,开平诸卫的,大宁诸卫的,乃至金州卫,统计的名单,有近四十个卫。

一个卫中的千户有五名,加上副千户,至千户以上的官员,高达数百人。

至于百户,除了些资历高的百户,基本上没有登门的资格。

不过今年多了条门路。

有几位聪明的百户,尝试往世子府递交拜帖,引起了千户以下官员的注意。

王真就是聪明人,他以林场的身份拜见小王爷,获得了接见,进入了世子府。

外人却不得而知,只以为他是以百户的身份进入了王府,无论什么招数,能进入王府就是好招。

能进入王府,那就证明自己是王府的自己人。

于是今年获得消息的百户们,或早有准备,或匆忙上街采购买礼品,去走世子府的路子。

王府街道本已不够使用,而比往年突然多了十倍的送礼人数,引起了长史府的头痛。

“百户的饷银不如千户,可不能引起新的问题。”朱棣得知后,担心的说道。

千户以上的官员们往王府送礼,王府收下礼物,双方皆大欢喜。

王府但凡不收,不但不会让千户们高兴,觉得自己省了笔钱财,反而让他们与王府离心,担忧自己不是自己人。

这种人情关系,如果下扩到百户,朱棣怕百户为了豪礼,搜刮军户们。

金忠笑道:“以属下对小王爷的了解,小王爷应该有所准备,就算有疏忽,小王爷身边的才俊,也会提醒小王爷。”

“你多盯着些。”朱棣不放心的说道,此事不容小觑。

与下层构建新的一层政治关系,即让朱棣觉得高兴,又因为太过重视,变得紧张些许。

世子府在三大殿东边,临近东街的体仁门,所以百户们不走前门,直接到东街,由体仁门进入,然后到世子府。

“此事,就请姐夫出面吧。”朱高炽向身前的袁容说道。

袁容已经算是王府的人了。

整年都在为王府奔波,主要是为自己奔波,袁家乐得如此,当然不会反对。

“此事不好声张,既不能张贴,引起弹劾,也不能直言拒绝,以免伤了百户们的一片心意。”

“燕山卫的百户们,倒是可以严苛些,就让燕山卫的百户们带头,形成潜规则。”

袁容很快想出了主意。

“就按照你说的办。”朱高炽放权,对燕山卫的百户们严苛,正是因为亲近才如此。

王府最信任的,肯定是燕山卫的人,提拔最多的,也是燕山卫的人,自然也有更多的要求。

世子府对于送礼之事,没有声张。

但是燕山卫的百户们,突然全部改成了轻礼,不超过三钱银子,三钱银子能买个什么东西?

许多人觉得拿不出手,可燕山卫的百户们都如此,其余的人也不敢擅自做主。

总之,逐渐形成了默契,送往世子府的礼物,三钱为上限。

许多人就在三钱上打主意。

既然不要名贵,那就从心意入手,想尽心思送些能表示出自己心意的礼物。

有个百户异想天开,把自己卫所与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合作情况,整理成一份册子,随着礼品送入世子府。

朱高炽收到这份册子,高兴的合不拢嘴,主动召见了这名百户官。

一个卫所光百户就有五十人,还不算百户从,那么加起来,就有几千人。

人们虽然往世子府送礼,其实能难单独见到小王爷,比千户的竞争要激烈多了。

能有此殊荣,此人的前程多了一分保证。

第二百一十章 什么叫做纸

平时的假期都攒了下来,为了过年,一下子休了半个月的长假,王真要返回林场。

和妻儿告别,在杂货铺,他看到了一沓草纸,想了想买了一些,加入了行礼之中,坐铁路到天津码头。

在天津的码头,找了一艘去往金州旅顺口的船只,在大海上,王真想着要不要把妻儿接过去林场居住。

思考了一阵,王真放弃了这个想法,儿子还要在北平读书呢。

大兴的造纸厂,结合诸多技术,采取了一种制造草纸的技术,来自于唐朝。

年已经过完,各厂都在手心,朱棣巡阅卫所,准备春季大练兵事宜,朱高炽则巡视百厂。

“草纸的选料,用的是麦草,捆成三斤左右的小束,切断后,加入三成的石灰水,溶化搅拌成灰浆。”

在浆池车间,扑面而来一股味道,无数的池子中,堆积满了浆液,看上去令人不忍目睹。

制造厂的厂长,面不变色的向众人介绍。

周世丰组织队伍,为开赴陕西,山西准备,所以没有加入其中,随行的是其他掌柜。

很快,人们离开了浆池车间,来到了其他的车间。

“这种来自唐代的草纸技术,成本比其余的技术,成本要节省三倍,而且配料不受限制,可以多配,极为的方便,产量也高。”厂长兴奋的说道。

“从百姓手中收购麦杆,然后制作成草纸买回给百姓,倒是有趣的很。”

外柜的管事,逗笑的说道。

结果并不好笑,没人搭理他,不过因为是外柜的人,其余的人也没有鄙视。

生产分配模式,在总部已经不是新鲜词汇,很多人有了自己的认知,并且这么去做。

不过造纸厂的厂长,脸色不好看。

造纸厂在中华重工体系中,本就显得有些不够重视,因为创造不了外部利益。

纸张销售多被内部采购使用,可以说哪一家工厂,都是造纸厂的上游,包括印刷厂。

他在厂长会议的时候,腰杆都挺不起来。

造纸厂的生产目标,不以上好的宣纸为主,而是以性价比最好的纸张为目标。

好不容易想出了草纸的思路,通过茅房来创造外部利润,没想到会在小王爷面前,被人们用来打趣。

他能有好脸色才算是见鬼了,如果不是有小王爷在,他早就破口大骂。

朱高炽笑了笑,主动说道:“你们可别小看了这草纸,一旦突破了销售口,利益不容小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