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1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只是如今工业发展的情形下,卖出更多的商品,比高价卖出少的商品,要更加能稳固大明的技术优势,打消别人模仿的动力,也为大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既然小王爷都如此说了,掌柜的也就不再迟疑,带回去的消息,也让商人们没了顾忌。

最后根据贸易中心管理处的统计,这一次朝鲜使团的采买量超过了以往,高达三万余两银子。

如果每趟都能达到如此规模,一年七次下来就是二十余万两银子,虽然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可朱高炽有信心促成。

朝鲜的百姓穷,可那只是百姓,庞大的两班阶级,同样是世袭制,富得流油。

李氏朝鲜人口如今在数百万上下,可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李氏朝鲜的隐户,一般是在籍人口的两倍有余。

大明其实也是如此。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大明人口巅峰在万历末期,结合众多说法,上下限在一点二五亿到两亿之间。

而万历朝,统计的大明在籍人口为六千万,竟然与洪武朝的数字一样。

后世学者的发现,在黄册人口中,发现了个人,竟然活了几百岁,可谓是神仙了。

其余不论,朝鲜如此巨量的隐户,全部控制在两班阶级手中,只论两班阶级的消费力,朝鲜的市场也是块肉。

等朝鲜使团走后,朱高炽才来到北平贸易中心,避免被官员抓住把柄。

得到了朝鲜使团购买的统计,朱高炽指点道:“人家运输辛苦的很,你们应该帮别人解决麻烦。”

北平贸易中心的管事,没听懂朱高炽的意思,露出茫然的眼神。

朱高炽笑道:“海运比陆运省便,你们统计下朝鲜购买的货物,哪些是畅销品,直接运去朝鲜,岂不是两便。”

“可朝廷的海禁在,如何敢愉悦呢。”

“那就悄悄的嘛,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不说,岂不是就不存在了。”朱高炽眨了眨眼。

什么时候商人们这么保守了,官员这么勤快了?

统计个人口都显麻烦,直接把以前的抄一遍,名字都不改,甚至抄都有抄错的。

明朝的海禁,一直是个笑话,说起来是祖制,什么时候又严格执行了。

嘴上喊着不要,走私的背后就是地方官员们的支持。

一直到明末郑芝龙崛起,才打败了官员们推出来的白手套,终结了他们的那套百年模式。

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妥协,取而代之的是诏安,开始了新的大海模式。

不然没有内地的生产链供应,哪里来的海量商品去进行贸易,大海可不产商品和船只。

“离开了这个门,咱刚才说的话咱可就忘记了,别说是咱说的,也别拿咱来当挡箭牌。”

朱高炽交代了一句,然后离开了北平贸易中心。

他只是表明态度。

从北平购买商品拿去走私他不管。

毕竟中华重工就是最大的工厂,走私的商品,至少一半还是来自中华重工。

至于商人们通过大海走私违背海禁之策,只要王府不深抓,商人们还怕个什么。

蒸汽机没有商人敢仿制,因为模式不同,需要生产基地和销路网,客户都是大客户,藏不住人,一抓一个准。

而走私可就不一样了,本就具备隐藏性,百分之百的利润,不少的商人敢去做。

许多聪明的商人,派人暗中前往金州,从金州船厂下单悄悄的买船只。

运气不好遇到过一两次金州水师的船只,却从来没有人来检查商船,商人们心中越发有底了。

朱高炽叫来了朱秀。

“你最近去一趟金州林场。”朱高炽吩咐道:“以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名义。”

朱秀三十来岁,身材寻常,但是脸上的眼睛炯炯有神,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他没有急着询问,而是冷静的等待片刻。

朱高炽继续说道:“趁着商人们去金州买船,促进金州船厂发展的苗头,让林场也成立一家船厂。”

“办船厂不容易,恐怕王真力有未逮。”朱秀立马就指出了重点。

“船厂的人员,人事资源部的副部长马王宣亲自安排,从山东招募熟练船匠,金州船厂再支援些技术,基本上没有问题。”

朱高炽解释了一番。

“咱的想法很简单,让商人们先行,试下水,等形成了气候,一年半载下来,北平官府也习惯了,刚好金州林场可以开始发展渔业。”

大明的大商人,十个中没有一个是纯粹的。

商人也是来自于于读书人阶级,官员同样是来自于读书人阶级,双方分不清。

走私的事王府没有参与,但承诺不会对他们动手,商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会发动背后的关系网。

等他们在大海上做出了一定的规模,那时候王府搞点渔业怎么了,谁好意思来说王府。

大家知根知底,谁也不要说谁。

这种做法,在后世叫做先撕开一条口子,造成既定的事实,逐渐形成惯例,参与的人多了,就无人可以改变了。

大明的官员也熟悉的很,弹劾也是如此做法。

先以一件小事弹劾,试探下风气,打开道口子,然后就是大家并肩子上,天下没啥新鲜事。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外省的阻碍

朱棣的寿诞过了,没几个月又过了朱高炽的生日。

世子府别具一格,无拘无束,更没人敢管小王爷,朱高炽也没有乱来。

晚上睡觉时候,朱高炽睡在里间,外间睡的是大丫鬟。

以前还有嬷嬷在,朱高炽嫌她们管的多,不喜这些人,于是调走了她们。

得知后的燕王妃说了一嘴,后来见长子没有胡来,也就没有重新派嬷嬷过来。

当一个人有本事的时候,全世界对他抱有善意。

早上。

外间的大丫鬟们服侍朱高炽起床,外面的小丫鬟们打水端盆递面巾等物件。

一名大丫鬟跪在朱高炽面前,红着脸整理朱高炽的腰带。

大丫鬟不是指年龄大,可能比小丫鬟年龄还小,指的是地位,越是身边伺候的地位越高。

十八了呀。

过了生日,按照虚岁算法,突然发现了事实,“难怪了。”朱高炽心中暗道,婢女们的眼神越来越大胆。

这些年坚持不懈的锻炼,好不容易控制住了体重,虽然达不到强壮的地步,可也算健康。

虽然不碰女色,可又不是变态,留在身边的都是标致的小姑娘。

朱高炽忍不住扫了眼自己的大丫鬟,大丫鬟刚好碰到了小王爷的眼神,羞得小脸蛋红通通的,忙低着头不敢看。

嘴角露出笑容,朱高炽岂会责罚想要勾引自己的美少女,没这么不识风趣的。

不过正事要紧,迈着步子走到正房,在院门处,已经等候了几名小黄门。

朱高炽没有坐轿子,在王宫内大多是步行。

前面正宫有三大殿,后面后宫有两大宫,一处后寝宫,一处前寝宫,两边是西三所和东三所。

后寝宫住的是燕王妃。

东三所和西三所,住的是朱棣其余的妃子。

有和女真首领联姻的李氏,有来自朝鲜的权氏、韩氏、崔氏、吴氏、张氏、郭氏……李昭仪、吕婕妤。

朝鲜往燕王府送的美女太多了,差不多每年都会送。

朱高炽从来不去理会。

这些朝鲜籍后妃,在朱棣死后,十六人陪葬,全部来自这批朝鲜籍后妃。

在原主的孙子,也就是“战神”皇帝时期,结束了陪葬制度。

几百年后,取代大明的大清,本身就有殉葬的传统,刚入关时还没有那么汉化,导致殉葬制度又流入了中原,一直到了康熙时才下旨废掉殉葬。

朱高炽一路走,一路思考。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文明不是静止的,也不是到了某个高度,就永远是那个高度。

比如社会进入了小康社会,不代表文明永远停留在小康社会,它可能会进步,也可能会倒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