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31)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朱棣嘴角笑了笑,看样子不置可否。

他坐在最前面最中间的位置。

“读书读成书呆子,打仗可别也打成呆子,真要是学如此行为,万一因为缺少食物饿死在半路,连累了战事,什么价值观都成空。”

说到这里,朱棣想到了什么,突然笑了起来。

好笑的回过头,看向朱高炽,“你把王真编成这样,等他从金州回来,咱倒是要看看他的模样,羞愧不羞愧。”

朱高炽也跟着笑了,不过没当回事。

选王真作为模范来推广,不是随意挑选的人,首先此人那时候的确是百户,跟随朱棣作战。

最重要的是,此人未来在靖难之役中,功臣排名第七,以百户的身份起家,可见能力不凡。

其实还考虑过朱能。

朱能在功臣排名中的位置先不提,只大明顶级勋贵之一,成国公府,第一代先祖就是朱能。

但是在上一场战役中,朱能的运气不好,“出师未捷身先死”,因为受伤导致率先回到北平,无功而返。

认真挑选了一番后,朱高炽选择了王真,官职低,日后潜力大,现在又负责旅顺的林场。

“王真做事勤勉,事事办的妥当,未来可以大用,并不算吹嘘。”朱高炽笑道。

朱棣却一脸怔怔的。

刚才看老大时,余光扫向了后方,看到不少人激动的神情,令他有些感触。

朱高炽往后瞅了眼,知道朱棣为什么出神。

“普通人一生中也难得碰到一件大事,这场戏拍的不是细节,而是精神,鼓励士兵们学习。”

燕王两父子时不时畅谈一番。

一旁的左布政使颜钝,右布政使申逵,两人并肩而坐,有些不习惯这种坐法。

雪场的戏完了,大幕落下,幕后等待多时的工作人员,一窝蜂的涌上去。

撤道具的,搬道具的,装道具的,手脚并用,力求最短的时间。

“哗啦啦。”

剧院的观众们,为刚才精彩的演出送上了掌声,鼓舞了后台的剧场人员。

人们越发的卖力,不敢出丝毫的差错。

朱棣也在鼓掌。

“新戏不错,以后要多演些。”向身旁的朱高炽交代了一番,朱高炽连连点头。

“妈了个巴子,拍王真还不如选老子。”从密云石匣营赶来的丘福,羡慕的骂道。

身边几位同僚纷纷笑骂了起来。

后面。

坐着的是其余的武官还有官员们,最后面是工人们。

和前几列不同,他们神情振奋,非常喜欢刚才雪景的戏,如果大明的军人都像这样,那该多好呀。

工人们为王真拼命的鼓掌,热切的眼神,感触了在场的底层武官们,他们内心升起一股自豪。

“小王爷组织的这场戏,真不得了啊。”颜钝感叹了句,十分惊讶朱高炽犹如羚羊挂角的脑子。

“申兄,你觉得如何?”

“好,很好。”

右布政使申逵,仿佛没听懂颜钝的话中意思。

颜钝看了眼申逵,“真是个老滑头”,心中暗想,知道指望不上此人。

做人难,做官更难。

朝廷那帮人希望地方官多做些事情,最好把藩王手中的权利,全部占过去。

可谁又能体会地方官的苦。

地方上事事难做,想要做的每件事都会有阻力,北境不像内地,藩王是绕不过的人。

前些时日,御史谈何三王,在颜钝看来大错特错。

他们没有顾上圣人的心意。

这回好了,弹劾失败,反而让藩王们没了顾虑,放开了手脚,他们这些地方官能怎么办。

当年陕西那帮官员不畏“牺牲”。

现在呢?

秦王有重新出山的迹象,可那帮官员已经没了前程,消失在了官场上。

中间才过了几年,代价太大了。

颜钝不想承受这个代价,而朝廷派来的搭档申逵,比他还会躲事情,每遇到苗头不对,跑的快极了。

大幕重新拉开。

第二场。

雪中迷路,百姓救助,军民合力送信的戏上演。

……

剧场外。

中华重工的大会议场,周世峰提前离开剧场,亲自来检查,剧场戏看完,王爷和布政使,文武大臣们,先参观总部,然后来会场讲话。

哪一处都容不得马虎。

会议场的长条桌子,排列的整整齐齐,桌子后的椅子,同样犹如士兵一样整齐。

每张椅子前的桌面上,摆放着一套瓷器茶杯。

工作人员用长线两头比划,拉的笔直,连茶杯都要摆放成一条线,通过方方面面的细节,提高会议的重要,以及中华重工的实力。

下面的工人不懂,抱怨矫枉过正。

周世峰指责道:“精神追求你们难道忘了?总部做的这许多事,不都是如此。”

“越是隆重,越是能让人振奋。”

一名在场的管事,笑呵呵的安慰下面的人,才安抚了已经重复许多次的工作人员们。

……

“这是蒸汽机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不止生产抽水用的蒸汽机。”

蒸汽机工厂厂长努力保持镇定,在头头脑脑们面前,用最平稳的声音介绍。

“这座车间生产的蒸汽机,是为铁厂锻压机提供动力,也是当下动力最大的蒸汽机。”

……

“这是焦炭炼制厂一厂。”

“难道这样的工厂,不止一座吗?”右布政使申逵好奇的问道。

“还有焦炭炼制厂二厂、三厂,整个北平的焦炭,都由焦炭炼制厂提供。”

看着大烟囱,大焦炉,感受其中巨大的力量,第一次来中华重工的人们,不少人震惊的目瞪口呆。

“那是?”

有人指着远处高大的水塔,一座接一座,惊讶的问道。

“这些是水塔,为整个中华重工提供水使用。”

水塔上,固定在高处的抽水机,通过管道把河水抽入巨大的水箱中,数十米的高度,让水箱中的水,靠着自身的重力,往低处压下去。

通过管道流入周边的车间,随时可以使用。

例如焦炭炼制厂的焦炉,通过水管提高了效率,控制了焦炉的温度和湿度。

作坊和工厂的区别。

犹如路边餐馆和酒店。

只酒店的大厨,每年会去外地进修学习,参观同行的交流会等,这些需要时间和金钱。

而路边餐馆供应不起这种行为。

比如原来的大兴县东北台村,这里原本是传统工匠的所在地,有不少冶铁作坊。

以户为单位的作坊,顶多请两三个学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用传统的技术。

对机器的需要不大,能用人力尽量使用人力,这种生产模式,导致技术的发展极其低下。

人们在震惊中,来到了大会议场,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华重工的“财大气粗”。

朱高炽亲自去请过颜钝和申逵讲话,但是先后拒绝,只同意次行,但是不同意当众讲话。

朱高炽理解他们的心思,没有强求。

既然他们不讲话,为了帮朱棣暖场,朱高炽打头,等几百北平文武官员坐定后,先来到台上讲话。

“中华重工的最终目标,是用机器代替人力,例如抽水用蒸汽机,一台机器的效率,大过几百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做到人力做不到的事情。”

“在人们旧有的观念中,使用机器,会导致与民争利,例如在中华重工创办铁厂,焦炭炼制厂等厂的时候,有人提出,会导致匠户和工人失去活计。”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不懂经济。”

“机器的加入,只会让自然资源的使用,以递增的速度开发,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好处。”

“原来一个人,靠着人力发掘出‘一份’自然资源,用了机器后,会变成‘一百份’,‘一千份’。”

“当整个大明,用机器代替了人力,就证明了工业化获得了初步的胜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