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4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但是不少人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他们不了解办理的渠道,甚至以为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诞生了不少利用信息差来赚钱的行当。

最离谱的时候,办一张浦发银行万用金,收取十几二十几个而点手续费的事情。

是他们神通广大,能打通银行内部的审信部门吗?

自然不是。

他们不过是按照银行的流程,为那些不知道银行流程的人,递交上申请而已。

这叫做利用信息差赚钱。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让信息传递的速度成倍增加,导致利用信息差赚钱的生存周期急速缩短。

以往能维持一两年,或者两三年的渠道,缩短到了半年,甚至两三个月,逐渐让门槛低的渠道变得无利可图。

听完小王爷的说法,蔡文好像觉得的确如此,可又觉得不太对,那岂不是说还真是粮票银行的问题?

朱高炽看来,这件事和中介利用信息差办信用卡,从人们身上获利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两者虽然做的同样的事,但是有区别。

“老百姓从这些人手中兑换粮票,而不从粮票银行兑换粮票,他们仍然还是获得了利益,用便宜的价格,从供销社获得了想要的商品。”

“而粮票银行要反思,为何老百姓不从他们手中兑换粮票,因为他们做事的方法要改,不能在习惯等待。”

朱高炽认为粮票银行很难改,至少短时间内如此。

别看粮票银行背景强大,那些“聪明人”势单力孤,多的是手段对付他们。

可“聪明人”是聪明人啊。

粮票银行要对付的是一帮聪明人,哪怕粮票银行去学这些人,也不一定在业务水平上打得过这些人。

以大明的信息传播速度,短时间内必然如此。

没有行政打击。

粮票贩子们各显神通。

有的开始在中华重工门口驻点,明目张胆的收购工人们手中的粮票。

更有人一步登天,直接挂靠了一家商行,以商行的名义在粮票银行兑换大额粮票。

“当当当。”

中华重工的钟楼,传出了悠远的钟声,采用宋朝发明的自鸣钟原理,机器的部件和齿轮,显得复杂而又神奇。

在人流中的赵宏,明日又是单休的日子。

“听说了吗,总部要改休息日。”赵宏的同伴,和他一样年轻,这些工二代,更加的活跃。

“怎么个改法?”关乎自己的利益,赵宏好奇的问道。

“主要是军籍工人,由一个月四天假改为八天假,多出来的四天,上午半天操练,下午半天放假。”

“这么好。”赵宏露出羡慕,说道:“军籍工人每早要操练,上工时间比我们短,休息时间比我们长,工钱也高一等。”

赵宏最后忍不住说道:“要不要我们也转成军籍?”

同伴有些心动,可还有些犹豫,“恐怕你妈不会同意。”

“收粮票咯。”

经过一处棚子,有人在工人人流中,卖力的四处叫喊,没有丝毫怯场。

赵宏的粮票自然不会给他,他很早就习惯了使用粮票,不过不是每个工人都能像他一样。

对新事物,许多工人有些不敢尝试,所以宁愿把粮票和这些人换成钱币。

不过这种人越来越少了,毕竟谁也不是傻子,见多了也就习惯。

门口这类棚子越来越少,可见一斑。

“明天休息,我们去看戏吧,听说出了场新戏,好多看过的人都说好。”

“什么戏?”

“《工人精神》。”

“行。”

赵宏答应的干脆,他年轻,又还没有成家,虽然每个月的工钱都会交给母亲,他自己仍然留了不少零花钱。

而且他母亲也在大剧院工作呢。

北平大剧院离中华重工厂区不远,走路要半个时辰,十来里路的样子。

两人没有乘坐马车铁道,感觉不太划算,看完了戏再乘坐铁道马车回家。

在工程队新修的道路上,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多了些乞丐向人们乞讨。

“这些人真可怜,听说河南等地遭了水灾,流落到北平求生。”同伴的父亲是外柜的管事,见多识广。

“听说官府有救灾啊,怎么还有这么多灾民。”

赵宏好奇的说道。

“救灾是救灾,不过这些人可不傻,想要过好日子,自然不愿意留在当地。”

“他们来到此地,想要进中华重工,现在还没有机会进来,又无以为生,只能乞讨度日。”

赵宏犹豫了一番,还是施舍了点粮票。

粮票是好东西,乞讨的灾民们知道此物,比钱币还好使,连忙带着家小鞠躬道谢。

第二百四十五章 咱真的错了吗

《工人精神》出自文书赵胜,卫所的舍人子弟。

在健全图书馆制度,从全国收集书本的工作,以及在工厂的生活中,诞生的灵感。

这部新戏朴实无华,讲述的是炼铁厂一名炼铁工人的日常生活。

在炙热的高炉前,用细长的钎子是不时勾动底部的铁浆,不但需要一定的技术,还要有力气。

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有很多规章制度。

赵宏和他的朋友,两人坐在观众席上,整个大剧院一千六百座椅坐的满满当当。

朱高炽也看过这场戏,在他看来并不好看,可在娱乐匮乏的大明,让工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而且年代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同。

在现代化以前,全世界的文学都是偏实型,讲述的人们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

因为时代的生产力,本身就是悲苦的,人们需要这种从痛苦中,寻找力量的文学作品。

《工人精神》中。

主角炼铁工来自军户,家中的兄妹多,除了能吃饭外,生活属于贫困。

后来加入了中华重工,成为一名工人,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

供养弟弟读书,补贴妹夫一家,和老父亲对话,说做为家中长子,理应扛起家中大梁,让老父亲安心。

后来在工厂找到一名女工结成夫妻,养儿育女,虽然没有积蓄,但一家人和和美美。

工人和妻子省吃俭用,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提高了子女的教育环境,照顾了家人的困境。

后来在操练中受伤,人生陷入了低潮。

家人们都来帮助他,子女懂事用心读书,工厂给予照顾,卫所帮助承担卫田,渡过了人生中的难关。

结局是工人唱着歌,在红布打造的火炉前,高举手里的长钎子,重回工作岗位。

“哗啦啦。”

观众们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好。”

“太好看了。”

人们站了起来,用力的鼓着掌,大声的叫好,声音让大剧院外都能听见。

外面等候下一场的人们,恨不得马上进场。

赵宏虽然从小失去了父亲,却感动的热泪盈眶,他觉得自己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自己以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我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不,我就是这样的人。”赵宏毫不犹豫的向好朋友大声说道。

“我也是。”他的朋友,同样坚持说道。

《工人精神》的大火,超乎了朱高炽的意料,他完全没有想到,这部新戏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力。

许多工人向大剧院写信,希望能继续拍《工人精神》的戏,希望看到主角一家后来的样子。

而演主角的演员,成为了中华重工最受欢迎的人,走到哪里都被工友们围起来,喊他演的名字。

同样。

演他妻子的那名女演员,也成为工友们追捧的对象,甚至有人写了几千字的求婚书,希望能娶到她。

“你会顺应人心,写续集吗?”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赵胜回道:“没必要画蛇添足,这样已经很好了,希望让工友们能一直记住他们。”

朱高炽点点头。

大剧院追求的不光是利益,这就是和市场经济化的区别,如果放在后世,早就出多少部续集了,反而毁了现在的成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