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6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所以朱棣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的无奈,谁让朱高炽是他的儿子呢,他还能动真格不成。

只能生气的叫来朱高炽,当着几名官员的面,质问朱高炽。

“你这是翅膀硬了,咱让你最近不要多事,你仗着手里有点人,指挥的动,就不把咱的话听在耳朵里是不是。”

此时的朱棣,眼眶臃肿,明显是哭了不少。

朱棣的确当着不少人的面痛哭,哭他的二哥,他的行为获得了不少人的好评。

这红肿的眼睛,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棣是位有情有义的王爷。

“陕西铁道建设商团,耗费了百万两银子,多少人的心血投入其中,儿子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停摆吧。”

朱高炽一脸的委屈。

“你的行为传出去,会引起人们的指责的,难道你愿意背上一个不在乎亲情的名声?”朱棣指着朱高炽痛心的说道。

“唉。”

朱高炽叹了一声,幽幽道:“为了诸民的心血不付诸东流,儿子只能勉为其难。”

两父子是真做戏还是假做戏,真真假假,金忠是看不下去了,上前摇头说道。

“铁道建设商团的投入巨大,牵扯不少人,的确不容疏忽,小王爷的安排情有可原,请王爷息怒。”

然后葛诚,余逢辰等人都开始为朱高炽说好话,朱棣这才止住了怒意,袖子一甩冷哼离去。

燕王府父子两吵架的事情传了出去,有人嗤笑纯属是脱裤子放屁,有人夸赞燕王父子都是重情重义的人。

总之。

中华重工重返陕西之事,在舆论上,因为争议,没有引起过大的反弹。

但是影响还是有的。

朱棣对朱高炽这两年越来越“放肆”的行为,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在徐氏面前抱怨。

因为秦王的丧事,虽然不至于让王府几位公子小姐的婚事耽误几年,仍然延后几个月。

徐氏好不容易操持了几个月的准备,突然又要延后,她的脸上也写满了疲惫。

听到丈夫和儿子的矛盾,徐氏打起精神,安慰起朱棣,作为母亲,母亲的态度当然是儿子是对的,是丈夫小肚鸡肠。

“哪里有老子这么说儿子的,老大做的一些事,不也是你一开始支持的么。”

“你呀你,慈母多败儿。”朱棣没有得到想要的安慰,忍不住骂道,刚说完,心里就“咯噔”一下。

果然。

徐氏眉头微蹙,明显生气了。

夫妻有很多种,相处方式也有很多种。

像朱棣和徐氏,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结婚。

在正式成亲之前,两人已经相伴了三年,婚后生儿育女。

朱棣现在的七个子女,都是徐氏所生。在朱高炽未成长起来的时候,朱棣离开北平时,北平由徐氏管理。

两人的感情之深,超过了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夫妻。

见到徐氏不爽,朱棣连忙露出笑脸,虽然没有开口抱歉,但脸上的神情已经表明了一切。

徐氏是个聪明的女人,没有开口要拉下朱棣的脸,见到朱棣的态度,只扭过头不理他。

朱棣顺着徐氏坐下,两人挤在一起,徐氏往外挪一下,朱棣就跟着挪一下。

里间的几名嬷嬷丫鬟掩嘴而笑,徐氏抬起头瞪了眼,让嬷嬷丫鬟们不敢明目张胆。

任何时候,徐氏都会为丈夫留下尊严,反倒是朱棣不以为意,笑道:“你跟咱生的孩子,个顶个的孝顺。”

徐氏虽然生了七个子女,不过才三十四岁,不至于人老珠黄,倒是因为兼具美貌与才气,显得端庄大方,在气质上属于超绝。

“可别这么说,回头谁惹你又不开心了,嘴里又变成慈母多败儿,抱怨没跟你生个好儿子。”

“谁说的,咱可没这么说过。”朱棣左望望右瞧瞧,逗得徐氏忍不住笑出声,好气的打了下朱棣的胳膊。

朱棣抱住徐氏的手,突然动情起来。

“人生啊,谁也说不准,以后万一咱不在了,其余的子女咱不担忧,唯独老大的性子有些激进,你要多看顾些,越是聪明人越是容易犯事,你可不能任由他胡来。”

“好端端的,说什么胡话。”徐氏终于生气了,非常气愤的盯着朱棣看。

朱棣笑了笑没有多言,两夫妻就这么亲昵的坐在一起。

正当壮年的大哥和二哥接连死亡,让同样正当壮年的朱棣,对生命感到了茫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步入后尘。

陕西。

比朱高炽小两岁,十五岁的秦王长子朱尚炳,在秦王宫戴孝,哭的满面泪流。

朱尚炳的生母不是秦王嫡妻,因为秦王妃被发配“冷宫”的原因,朱元璋斥责了秦王,并赐死了秦王侧妃,也就是朱尚炳的生母。

在朱尚炳眼中,现在唯一关爱他的父王也突然离他而去,而皇爷爷对父王的评价又这么“恶毒”。

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少年,也感到了寒意,心中有一股怨恨,但又不敢说出来。

秦王活着的时候,官员们和他作对,但是在他的葬礼上,虽然有圣人的盖棺定论,可没有官员们敢继续谩怠。

而长史府的官员们,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再也没有底气和地方官员们分庭抗礼,变得唯唯诺诺起来。

整个秦王府,一夜之间,仿佛变成了一个霜打的茄子般,失去了生气。

而陕西的官府,同样开始小心翼翼,不敢逾越半步,和以往判若两人。

在秦王之前,大明离世的藩王也有,但要不然是夭折,要不然就是无后,像秦王这种留后的是第一例。

一切的决定都在应天府,可圣人对秦王的“恶评”,犹如悬在秦王府头上的铡刀。

总之。

在最有利的环境下,中华重工重返了陕西,没有丝毫的阻拦,靠着蜂窝煤商会,煤炭行业协会,焦炭炼制厂,通过商业手段拿回了对商团的控制权。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厂抵全大明的产能

技术报

“宋朝时战争接连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兵器研制者和统兵将领已经根据炼丹术士在炼丹制药中的火药配方,配制成最初的军用火药,出现了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把火药作为纵火剂而达到军事目的的武器-火器,开创了战争史中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

大兴县以东,中华重工再次开设了新厂,工程部派了上千号工人在此地动工。

铁道工程部的技术人员,来此地探测,会在此地修建一段铁道。蒸汽机工厂的技术人员,也在此地画量,会根据新工厂的要求,制定符合要求的蒸汽机出来。

新的蒸汽机的安装位置,使用方法以及需要的环境,都需要双方的协商。

现在开设新厂的制度和规模,和以前发生了变化。

在中华重工体系下,有多方人员的参与。

例如原料的采购,工艺的生产模式,新技术的运用,粮票制度的引进。

而军工复合厂还要承担卫所的部分职能,情况要更复杂。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朱高炽根据形势需要,以及借鉴后世的分工模式,设立了诸多的部门,就是为此发挥作用。

许多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养虽然比不上后世,但在当下的世界,可以说是最先进的模式,吊打整个时代。

对火器的认知,朱高炽可以说超越所有人。

在大明初期,因为战争的需要,火器发展迅速,火铳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增加了品种和数量,改进了结构,提高了质量。

与此同时,又将诸多初级火铳加以规范统一,根据实战的需要,发展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对应手铳、碗口铳、大型铳炮在内的洪武系列火铳。

火铳由军器局和兵仗局专造。

铳身刻有铭文,记录造铳的地点和单位、监造官员的职务和姓名、造铳的军匠和民匠的姓名、用铳卫所的名称、使用火铳的教师和习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