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73)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的确。

他不否认转入军籍,有一定报复母亲的念头,可他到底是赵宏,从小读书,幼年吃尽了苦头。

他不是个乱做决定的性格。

现在母亲把话说开了,一直堵在他心中的郁闷,也突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中华重工对军籍的照顾是最优先的,无论是待遇还是提拔,军籍都是首位。”

“儿子要加入军籍,除了有这方面的考虑,也是想要多为小王爷效力。”

中华重工的工人很多,和能亲自和小王爷说过话的寥寥无几,赵宏不知道小王爷还记不记得自己,可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赵锐一门心思读书。

他出生的晚,虽然也吃了不少的苦,可家庭的变化,让他没有像大哥那样记忆深刻。

听到母亲和大哥的对话,难道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在母亲和大哥脸上来回细看,想要看出是什么事。

“大哥,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转入军籍,万一哪天打起仗来,有个什么好歹,娘该有多伤心。”

赵锐有些不满。

赵宏摇了摇头,“北平卫所那么多,还有咱大明不缺军户,真打起仗来,怎么也轮不到我们。”

“不是的。”

赵家寡妇直哭。

她本来是软性子的女人,丈夫活着的时候,她只管家里的事,后来丈夫死了,生活的苦难一下子包围了她们。

哭了许久之后,她不再哭了。

日子难的时候,她哭不出来,日子好了,她反而容易哭了。

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大剧院的见识多,可见识又不那么多,有些东西她感受得到,可又手不出个一二。

“现在宣军的口号多了好多。”

“我们大剧院拍的新戏,要以拥军为主。”

“好多人说了些奇怪的话。”

……

听着寡母断断续续,乱七八糟的话语,两兄弟的神情却严肃了起来。

赵锐读书,不是读死书。

赵宏的品性,更不是普通青年。

两人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加上母亲说的一些话,虽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但军队的变化,还是令人压抑。

年少的赵锐,终归没有成长起来,他的人生经验,让他只能紧张的盯着大哥。

他不知道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赵宏面色镇定下来。

“小王爷对我们家恩重如山,为小王爷当兵,我是愿意的,也应该这么做。”

“别说现在没有战事,如果万一真有那一天,只要小王爷需要,我们家是一定要出一个人的,我是家中长子,理当为小王效命。”

赵宏刚说完,一旁传来“呜呜呜~”的哭声。

赵家寡母捧着脸哭了起来。

赵锐咬了咬牙,低着头发狠。

“这些话不要乱说。”赵宏看了眼弟弟,赵锐莫名其妙的看了眼大哥,这种话怎么往外说,乱七八糟无缘无故的。

……

自从秦王离世后,大明洪武二十八年,显得很诡异,表面上充满了稳定,可人们都知道,气氛不太对。

首当其冲的是晋王。

在山西,晋王勤抓兵权,北平的燕王也是如此。

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下诏重申,要求诸王遵守朝廷制度,不得违反制度。

而历史上,几位藩王的动静并没有小。

这种变化是必然的。

正如历史上,大明后来唯一的实权国公,云南沐国公府,在兵权一事上,和当地官府争斗了几百年。

秦王的死,让官员们很是紧张了一段时间,生怕圣人因此牵连成大案。

所以在洪武二十八年,官员们对藩王们的态度比较克制,没有做出大的动静。

可藩王们牢抓兵权的行为,的确刺激了不少官员,特别是应天府皇太孙一系中的新派。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有脉络可循的。

在朱高炽眼中,正是因为这些行为,让朱允炆登基后,得到新皇帝信任的新派掌权。

新派攘外必先安内,把老派中茹瑺这些人物排挤出了朝廷,调去了地方。

统一了思想的朝堂,发动了对藩王最狠的削藩之策。

朱高炽不想死。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以一方的胜利告终而结束,自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所以无论出自公心还是私心,朱高炽希望输的是朝廷那帮人。

同时。

朱高炽又不希望像历史上那样,朱棣造反虽然只有四年,可以小胜强,发生了太多战事。

他希望把这个过程,压缩到最小的代价。

不少优秀的人才被挑选了出来,军户出身的送到石匣营培训,民户转籍的送到金州培训。

这些特意训练的人才,都是后备武官储蓄力量,用来壮大朱棣造反时的根基。

……

陕西。

秦王长子终于由圣人下旨,承袭新的秦王,松了口气的朱尚炳,不敢闹出半丝幺蛾子。

正如历史上的表现,无论是朱允炆削藩,还是朱棣的造反,乃至于朱棣当上皇帝。

这位第二代秦王都无动于衷,乖乖的呆着陕西秦王府,什么事都不做。

所以现在的朱尚炳,同样乖顺的服孝,没有大事的情况下,不会离开王府半步。

毕竟圣人对他父亲的评价太恶劣了,让秦王府的政治威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陕西建设商团起步虽然晚,但是投资规模大,参与势力众多,加上陕西复杂的形势,让王府和官府都仿若鸵鸟。

导致虽然山西的煤矿资源更丰富和优质,可是陕西建设商团今年的发展势头,要远远超过山西。

一座接一座的煤矿开设,陕西筹办的蒸汽机工厂,火力全开的生产,还是成立了第二分厂。

蜂窝煤工厂,在蜂窝煤商会的计划下,一家一家开遍了陕西八府五十七州,二十散州,数百县。

面对财大气粗,抢占市场迅猛的蜂窝煤商会,当地的商人根本无力竞争。

而在势力上,蜂窝煤商会背靠陕西建设商团,同样也是巨无霸。

打不过怎么办,那只能加入了。

聪敏的当地商人,讨好蜂窝煤商会,努力要加入其中,而蜂窝煤商会也不会一味的打压,吸纳了部分有实力的地头蛇,以便事业的开拓。

正如当年小小的蜂窝煤作坊主郭松所言,小生意也可以做大做强,获得了中华重工的支持。

这位野心勃勃的商人,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还很弱小的蜂窝煤商会,的确成为了遍布数省的大商行。

规模和资本第一的,当然是煤矿行业协会。

与之能抗衡的,只有南方的盐商。

可盐商的组织严谨程度不如有商会组织的矿场主,而且矿场主背靠中华重工。

煤矿行业协会,毋庸置疑已经是大明第一商家势力。

年关。

北平中华重工总部,召开第二届全体商业大会,这些在外的大商人,以及新加入的外地大商人。

无论是新人还是老人,都兴高采烈的抵达北平。

商人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们会有这么宽松的外部经商环境,用资本压人,实在是太爽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朱棣的盛赞

应天府。

郭家。

六七十岁的武定侯郭英,早年跟随圣人起兵,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受七十余伤。

郭英身长七尺,有勇有谋,擅长骑射,一表人才,为人克己,忠德品性深得圣心。

在自家的家庙,也就是郭府东边的三间祠屋,祭品有羊一豕一,皆分四体熟荐。

所有的器皿,都用的二品物件。

郭家子弟立在堂前,郭英手捧正祔神主椟置于盘,执事者进馔,读祝者大声唱读。

家中某某女,在某某年某某月日时分,受某某恩德云云,受封于燕王世子妃。

家族的伯叔诸兄,站立于其前稍东,子弟们立于其后,主妇在西边,郭彩莲的母亲,以及其余女性长辈立于其前稍西,妇女立于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