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7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又或者大剧院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总之,士兵救人牺牲的新戏,反响要超过了以前所有。

无数的人来观看,许多人看了一次又看一次,赵宏的好朋友,和他一样年轻的后生,一天看了三场。

上午场,下午场,傍晚场,一天不停看了三回才念念不舍的回家。

至于赵宏,他已经去了金州快一个月,过年也回不来,要到明年开春才能回北平。

北平大剧院的新戏,在北平演出了整整两个月,第三个月的时候,奉命去各地巡演。

赵寡妇一家,今年的年关,一家三口竟然分散到各地,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做。

这在农业社会,是很奇怪的事情,但赵寡妇一家三口,竟然有些习惯,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正如朱高炽当初向朱棣所言,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的时间会越来越“宝贵”。

当然。

赵寡妇一家是特殊的,在北平是特例,北平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上。

工业人口虽然递增,但许多工业人口,并不在中华重工体系的直接管理下。

换句话说。

这些工人,没有享受到社会资源分配的红利。

调研司走访全北平,把报告递交上了朱高炽的台面上,朱高炽认真的翻阅。

“北平人口在洪武二十四年,总人口为二百六十四万,乃至洪武二十八年,人口超过了三百万。”

调研司没有实力亲自统计北平人口,数据来源于官府提供,所以调研司只能给出大致数量。

官府实际给出的人口,其实还是两百六十余万,根本没有下力去统计。

这些人口,其实是调研司自己估算出来的,更加不知道是否准确。

朱高炽对三百余万的人口,其实并不算满意。

因为他的胃口大。

第二百七十章 比北平人都还要北平

越来越多的商人,从各地来到了北平,参加所谓的第二届全体商业大会。

中华重工对商业的治理,属于抓大放小,对重要行业,例如煤炭业,因为煤炭开发的难度,所以没有直接管理。

但是成立了煤矿行业协会,以及上下游垄断的方式,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随着建设商团的成立,吸引了无数的资本涌入,新加入的南方商人,从南方招手了大量的工人前往北平。

无论是资本,还是人力,以及促进生产效率,这些南方商人,已经是中华重工体系中重要的一块版图。

煤炭矿区的大开发,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至今没有发生供不应求的情况,拖延工业发展的脚步。

南方商人的加入,可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北平的人口只有三百万,农业是基础,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南方商人从南方带来的工人,有力支持了工业化需要的大量人力。

周世丰从金州考察回来,谨慎的提议。

“旅顺口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其发展速度之快,不比中华重工总部发展速度慢,甚至有赶超的趋势。”

“属下在旅顺之行,对旅顺模式有很深的感触,其中的关键,是旅顺口的阉工,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年关将近,以及第二届全体商业大会,以及中华重工内部大会等事宜,朱高炽的工作量翻了数倍。

他现在很忙,连郭彩莲都顾不上,不想听周世丰的长篇大论,直接打断了对方的话。

因为朱高炽知道周世丰想说什么,无非是把阉工引入内地,毕竟阉工性价比太高。

“周掌柜,你的想法错了。”朱高炽直言说道。

周世丰不敢怠慢,也没有急着解释,而是耐性等着小王爷接下来的话。

“在许久以前,我就提出过,中华重工不是以利为主的体制,而是以社会资源分配,百姓安居乐业为重。”

“无论是当初对煤炭行业的约束和让利,以及诸多的手段,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

“诚然,旅顺口的模式成就,令人很吃惊,但是旅顺口的环境,和我们内地是不同的。”

“发展工业需要什么?”朱高炽问道。

“人口。”

周世丰准确的回答道。

北平的工业发展进入第五个年头,就出现了工人短缺的现象,对劳动力出现了需求。

不是说北平没有人,内中的原因很复杂,周世丰没有想要详细解释,他知道小王爷比自己懂的更多。

朱高炽点点头,然后说道:“辽东人口太稀少了,而现在北方人口都还在恢复期,更不提移民辽东。人口的增长,需要的是时间。”

“那么为了快速发展辽东,使用阉工是有利的,阉工为辽东发展打下根基,然后国内移民获得宽松的环境。”

朱高炽最后说道:“既不耽误辽东的发展,又保证了移民辽东百姓的安居乐业。”

周世丰已经明白了小王爷的想法。

其实他很早就理解,但是呢,旅顺口的发展速度,实在是令人动容,他作为中华重工的大掌柜,不得不提出来。

至于小王爷是否改变主意,那就不在周世丰的顾虑之中。

如果小王爷改变心意,他自然跟着改变中华重工后续的模式,如果小王爷没有改变,他周世丰也算是尽了提醒的责任。

当年还算是“淳朴”的周世丰,终于开始具备了政治素养,变得不再“纯洁”。

中华重工犹如快速行驶的铁道马车。

不少人跟着铁道马车“一日千里”的成长,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有的人“原地踏步”,还有的人已经“下车”了。

周世丰的表现,令朱高炽觉得满意。

中华重工的规模,需要一个老成稳重些的老人,太过激进的年轻人,适合在下游工厂提供活力,但不适合成为舵手。

因为中华重工的规模太大,涉及的资源太广大,不能出现半丝的差错。

朱高炽发展工业,追求利益只是手段,让百姓们安宁富裕,国家强盛才是目标。

两者不能本末倒置。

把阉工引入内地,的确提升了利益,可也是变相减少了百姓们的就业机会。

如果追求利益,朱高炽只需要压缩工钱,把现在中华重工宽厚的工钱福利体系,恢复到传统水平。

以现在中华重工的体量,可以节省三成的开支,这三成的开支节省下来,可都是纯利。

但是朱高炽需要吗?

金钱只是手段啊,如果不能发挥出该有的作用,不过是堆破铜烂铁臭纸而已。

所以中华重工放弃了使用阉工模式的做法,仍然保持原来的模式,施行给工人宽松工作环境,高福利的报酬的原则。

当然。

军籍工人,仍然是最高待遇,其次才是民籍,毕竟世界是残酷的,正如先民所言:国之大,忘战必危。

再富裕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撑,那么只能吸引更多的国家来抢掠。

在北平的街头。

年轻的商人祁胜安,接待了从南方来的朋友,在他的号召下,不少老家的商人,大胆来北平经商。

大明的商业环境可不如后世。

哪怕在后世,每个地方的经商环境都不一样,更何况大明呢。

越是宽松的经商环境,越是吸引商人们,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古代江淮地区经济的发达,哪怕在古代,经商环境也是超过其余地方的。

但是现在异军突起的北平,特别是经过祁胜安的亡父之事,一年的传播下来,鼓舞了许多的商人。

经商的风险大啊。

能有一份保障,这对人的诱惑有多大,只通过来北平经商的商人,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些小商人,与人合租一条船,把南方的商品运来北平,再从北平采购北方的商品运去南方。

有句话叫做只要站在风口上,是只猪也能飞起来。

现在,北平贸易中心就是风口。

只要不犯错,不出意外,在北平取缔了大小公私的关卡,鼓励通商的环境下,人人都能得到利润。

同类小说推荐: